首頁 家庭 家庭關係

農純鄉創辦人周書如:不完美的媽媽,才是我的生活常態

農純鄉專營婦嬰食品,從滴雞精、寶寶粥到益生菌無所不包,創辦人周書如本身也是二寶媽,身兼創業家和媽媽兩種身分,周書如試著調整自己,投入育兒生活,並從中找到當媽媽的價值。
農純鄉創辦人周書如:不完美的媽媽,才是我的生活常態

▲身為農純鄉創辦人也是媽媽,周書如也喜歡找有孩子的工作夥伴。(黃建賓攝)

 

家有孕產婦、學齡前幼兒的家庭,一定對「農純鄉」三個字不陌生,它專賣婦嬰食品,從孕婦可喝的滴雞精,到產後保養媽媽茶(泌乳茶),也是國內第一家推出常溫寶寶粥的商家。令人意外的是,這個在2015年創立、短短幾年做出營收破億的新品牌,創辦人是今年才33歲的周書如,她也是兩個幼女(三歲半和一歲)的媽媽。

不同於現今晚婚不生的年輕世代,周書如很早就打定主意,組成家庭、成為母親是她人生清單必須打勾的事項。「我排行老大,和兩個弟妹感情很好,家庭氣氛和諧,我希望未來也有這樣一個家。」周書如是吉康食品的第二代,代工調理包、冷凍食品,知名連鎖KTV的牛肉麵、超商年菜都曾是她們家的客戶。

周書如認為自己「很了解自己要什麼」。在台北醫學大學醫檢系念到大三,她已確定自己「不適合當醫檢師」。擅於與人溝通、對行銷充滿興趣的她,決定繼承家業,立下在吉康食品開創自有品牌的目標;她也在農純鄉發展最快速的時期,結婚生下大女兒。「創業和當媽媽都是我想做的事情,都不想放掉。」然而,周書如卻沒料到,原來要兼顧兩者這麼難。

▲周書如(右一)與同事開會,席間無論職位高低都能直率發言,顯見她與工作夥伴充滿信任感。(黃建賓攝)

另一半提醒 陪伴孩子要專心

周書如喜歡按照計劃行事,工作如此、生活也一樣,甚至連兩胎小孩要間隔2年都計劃好。然而大女兒出生後,她才感受到當媽媽是挑戰極限的任務。當時農純鄉正值快速擴展,周書如雖然產假一結束就回到職場,但育兒睡眠不足加上堆積如山的工作,蠟燭兩頭燒讓她身心俱疲,那時,「時間」是她最缺乏的東西。

在生下女兒前,周書如是公司最晚走的人,全心投入在工作中。有了女兒後,周書如雖然下班回家,一邊育兒仍然手機不離身,眼睛黏在螢幕上處理工作,有一天老公終於受不了,在她又拿起手機時,嚴肅的說,「妳有聽到小孩叫妳嗎?手機可以放下嗎?」周書如才驚覺,女兒已經叫了她很多聲,想找媽媽陪玩討抱,她卻完全沒聽見。

從此周書如開始調整自己,找出工作和家庭的平衡,把下班和假日留給家庭,「需要跟同事團隊合作,慢慢改變公司運作方式,把事情分出去,也讓大家知道我下班後不做決策。」如今,下班後的周書如會把手機放在一邊,專心與孩子相處,直到小孩都睡了,才打開電腦處理工作。

即使如此,家人的支持也是周書如能創業的重要因素,除了爸媽和公婆平日幫忙帶小孩,丈夫上下班時間較固定,孩子的大小事、家務等常由先生包辦,先生也重視陪伴孩子的品質,「跟老公比起來,講到陪孩子我比較心虛,朋友都說我先生很『罩得住』。」

在意孩子感受 源自童年渴望

雖然先生育兒參與度高、重視家庭,大女兒剛出生時,夫妻兩人常為了教養問題爭吵。先生重視孩子要遵守規矩、周書如則在意孩子當下的需求。「老公常說我是沒原則的媽媽」周書如半開玩笑的說。

有次女兒走到一半討抱,先生嚴正拒絕,因為剛剛孩子答應要自己走,周書如則感受到女兒只是想撒嬌,不是故意違反約定,「當下我跟先生快吵起來,後來是跟孩子溝通,抱一段、走一段。」

會想滿足孩子的討愛,源自周書如小時的渴盼。

爸媽在周書如小時工作忙碌,加上父母交遊廣闊、興趣廣泛,對三個子女教養觀念是訓練獨立負責。周書如回憶,「高中時弟妹去國外交換學生,其他人幾乎有爸媽陪,但他們是自己搭飛機出國。」周書如和手足都知道,爸媽很愛孩子,也認同父母的教養方式,但對童年的周書如來說,仍渴望與爸媽有多一點親密時光。

「國中時同學都會帶水果,都是爸爸媽媽切的,我會自己切水果,假裝也是爸媽幫我準備。」周書如回想自己過去的小事,是希望爸媽能多參與她的生活。高中時,周書如央求爸爸來補習班接她,下課時用最快速度下樓,就怕爸爸等太久,沒想到苦等不到,打了電話才知道爸爸忘記,已經跟朋友聚餐去了,要她自己坐車回家。「小時候會覺得,爸媽的朋友好像比小孩重要。」雖然周書如一再強調,她很認同爸媽培養孩子獨立的能力,仍可從語氣中,聽到她對童年有一絲絲遺憾。

一直到成年,周書如偶爾仍有得到爸媽關注的渴望。周書如生下大女兒時,爸媽並不在台灣,
雖然知道父母早就安排出國旅行,「心裡還是有點在意。」也因此,周書如特別在意女兒們的感受,儘量在生活細節中,回應孩子想黏媽媽、求關注的心情。最近大女兒幼兒園因疫情停課,周書如一開始為了在家工作效率大減而頭痛,「但看到女兒覺得跟媽媽待在家很開心,就覺得也滿好的。」

至於跟先生在教養上的衝突,在二女兒出生後神奇的迎刃而解。周書如笑著說,「顧兩個實在太忙了,不會糾結小事!」且已有育兒經驗,夫妻有默契去找出彼此能接受的平衡點,「孩子也有自己的個性,教養沒有絕對。」

▲周書如假日最常做的家庭活動就是野餐,幾乎每兩週去一次,全家都很享受戶外時光,出門時替自己和孩子穿上母女裝打扮,也是她的樂趣之一。(周書如提供)

 

允許自己生氣 不完美的媽媽才是常態

即使想給女兒最多的愛,周書如仍有理智斷線的時候。對女兒發過最大一次脾氣,就是剛上幼幼班時,孩子分離焦慮嚴重,總是一上汽座就開始大哭,哭到激動處,哇的一下,在車上就吐了!想到要清理車子和汽座,等一下的早會鐵定遲到,心急如焚、手握方向盤的周書如忍不住對女兒大吼,「吐成這樣妳要自己清嗎?」

大吼完後,周書如冷靜下來向女兒道歉,「我好好跟她說,媽媽為什麼生氣。」對於理智斷線,周書如不會太苛責自己,「我不想刻意隱藏情緒,想讓女兒知道,媽媽也是人。」最後,透過各種出門前的儀式感、提前預告,周書如調整成晚半小時上班,給女兒需要的安全感,孩子終於開心上學,終結了這段一早與女兒嘔吐物奮鬥的日子。

許多媽媽會在細節上苛求自己,周書如的教養原則是抓大放小,媽媽要做的事情太多,看見孩子為什麼有情緒,可以怎麼幫他,親子一起慢慢努力改善就好,「不完美的媽媽,才是我的生活常態」周書如形容。

當媽媽 是最有價值的成就之一

農純鄉專營婦嬰食品,周書如自己就是準TA,很能了解媽媽的辛苦和低潮,也發現很多媽媽會被外在聲音,或是自認為育兒是「沒有價值的事情」,對此周書如有很深感觸。在產後一年裡,周書如經歷了黑暗的一段日子,身材變形、睡眠不足導致注意力渙散,甚至工作效率不如以往,「我很害怕,回不去以前那個事事能掌握的自己。」

但同時也在育兒的日子裡,周書如體會到,當媽媽是一段充滿冒險和彈性的旅程,她開始鬆開沒有空隙的行事曆、不必事事親力親為;嬰兒不會說話,也給她磨練觀察力的機會,讓她更懂得如何同理別人。而這些改變,對她的事業產生正面影響,讓團隊順利運行、同事能力得到發揮,「我不在,公司的事也能順利進行。」

農純鄉創辦人跟二寶媽,是她生命中的兩個身分,從中都得到自我實現的成就感,對周書如來說沒有高下之分,她從媽媽的經歷中,學到的不比創業少,「我想跟媽媽們說,成為媽媽,是非常有價值的事情。

 

周書如|小檔案
1989年出生,33歲,農純鄉創辦人。畢業於台北醫學大學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系,父親為吉康食品董事長周蔡鑫,育有3歲半和1歲兩個女兒。

延伸閱讀:老三出生十天成了單親媽 黎詩彥:婚姻的熬煉,把我從溫室花朵變大樹

*本篇文章由【親子天下】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webservice@mabab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