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懷孕 孕期知識

預產期倒數!一次看懂生產3大流程+產程遲滯原因

每一位孕婦的狀態不盡相同,從出現產兆到進入分娩的速度各有長短,因此先認識三大產程,適度保持體力並在對的時刻用對力氣,一旦掌握關鍵,便能縮短漫長的分娩過程,助於生產更順利!
預產期倒數!一次看懂生產3大流程+產程遲滯原因

 

忍受懷胎十月的辛苦,好不容易捱到「卸貨」的一刻,但也讓孕媽咪緊張又害怕。有些產婦進產房沒多久即迅速地生出寶寶;可是有些媽咪卻忍受長時間的煎熬,甚至後來採取剖腹產……。究竟生產有什麼順序?哪些是孕媽咪要注意?

生小孩,最常見到用錯力!

生產時如同大便,將氣憋住、再用力將胎兒向下擠出。

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王樂明指出:「生產過程最常見的是用錯力,常見於初產婦,因不瞭解用力方式而將力道用在脖子上。」他解釋,其實生產就像解大便,通常產檯旁有兩個把手,產婦抓著把手眼睛看肚子,像划船般用力划,並用力往下推擠子宮的底部,胎兒才會往下走,但有些產婦抓不到用力的感覺,也因用錯力量而徒勞無功,甚至最後沒力。

有時醫護人員會從子宮底幫忙推,或使用輔助工具,例如:真空吸引器或產鉗,協助將寶寶生出來,王醫師表示:「雖然產鉗的力量較充足,但由於擔心使用產鉗夾住寶寶的頭會引起併發症,因而現在較少醫師會使用產鉗。」

署立雙和醫院婦產部專任主治醫師楊振銘補充:「理論上應如同大便將氣憋住,再用力將胎兒向下擠出。」可是到了第二產程,有些產婦會因為第一產程的用力時間過長而感到沒力,或因為憋錯氣、用錯力而沒力。雖然醫護人員會教導產婦憋氣與用力的方式,可是有些媽媽仍會抓不到要領,只記得憋氣而忽略用力

子宮頸口腫脹延長產程

除此,楊振銘醫師亦指出:「另外常見的情況是胎頭很低,但子宮頸口還未全開,可是產婦因為胎頭低而不由自主的用力,造成子宮頸口腫脹而延長產程。」

楊醫師進一步解釋,若胎兒不是很大,通常胎位會在骨盆腔中央部位,如果胎位在骨盆腔中下部位、胎頭很低,且骨盆腔還未全開,可是胎兒的頭已經降到骨盆腔底,產婦會覺得有大便卡住而出現反射性憋氣並用力;然而,若在子宮頸口還未全開的情況去做這個動作,會造成子宮頸口腫脹,反而延緩子宮頸擴張

 

分娩的3個產程

第一產程

子宮開始收縮到完全擴張

分為潛伏期和活動期。從子宮收縮開始,隨收縮的強度與頻率增加,子宮頸漸漸張開至完全擴張,約為10公分。

潛伏期

子宮頸擴張在3公分以內

潛伏期大約是子宮擴張3公分內,暫時還不需要收住院待產,直到3公分以上才會收住院,王樂明醫師表示:「通常產婦來醫院時會先內診,若還在3公分內會先請媽媽回家,或建議她走動一段時間再來內診觀察進展,除非有破水或出血現象才會將產婦留在產房觀察。」

子宮規則性收縮

楊振銘醫師補充:「子宮頸規則性收縮擴張到3公分前稱為潛伏期,原則上是10分鐘收縮一次。」若未有規則性收縮,例如5分鐘收縮一次、而下次的收縮時間是30分鐘後,則稱為假性陣痛,不屬於潛伏期。通常產痛會規則性收縮,無論坐著、站著、躺著都不會改變,如此才算是進入產程。

一般而言,潛伏期的時間初產婦不超過20個小時、經產婦不超過14個小時;若初產婦超過20個小時或經產婦超過14個小時,表示潛伏期太久,產程有問題。楊醫師表示,當潛伏期過長、子宮有不規性收縮,必須視情況決定是否剖腹產。

他進一步解釋,子宮開始收縮時應是全部都在收縮,若只有某些部位收縮則會令子宮頸難以擴張。

不過初產婦與經產婦的潛伏期時間不同,王樂明醫師表示,有些初產婦的潛伏期會達20小時以上,太早收住院會拉長住院時間。一般而言,子宮頸開到3公分以上則開始進入活動期,而活動期來說,經產婦約為6小時、初產婦約為8小時,但還是因人而異。

●活動期

子宮頸擴張3~10公分

產婦來到活動期時才會收住院。活動期時子宮頸會從3公分慢慢進展到10公分,並生下寶寶。不過進展的時間不一定,也許經產婦進入活動期,子宮頸很順利的全開;而初產婦則會慢慢進展,王樂明醫師解釋:「有生過小孩和沒生過小孩的產婦,其子宮頸的變化有所差異。」

活動期一般可分為3階段:加速活動期、最大傾斜活動期、與減速活動期,進展類似弧形,剛開始速度比較慢,到了加速期進展變快,減速活動期時再慢慢緩和下來,每個階段的所需時間不一定,而且活動期是連續接著,難以估計時間長短。

第二產程

子宮頸完全擴張,結束於胎兒娩出

●通常子宮在收縮時媽媽才有力量

第二產程開始於子宮頸完全擴張,結束於胎兒娩出,亦即「胎兒娩出期」。楊振銘醫師說明,初產婦的平均時間約為1~2個小時;經產婦則約為30分鐘~1小時,如果超過2個小時可能要評估繼續生產還是採取剖腹生產?或是藉由外力像是使用真空吸引器或產鉗?

此外,若是產婦有接受無痛分娩,此時第二產程會多增加1小時,亦即超過3個小時才算有問題。不過,若麻醉時間點剛好,既可減少第二產程時會陰的痛感,也能夠用力,對於生產是再好不過;如果產婦無法出力則要視情況關掉無痛分娩的點滴。

正常而言,當產婦被送到產檯直到寶寶出生,約需1個小時完成,不過這裡關係幾個重點:如果原先可以自然生產的產婦由於用力不當;或因為很痛而難以配合等,如此一來可能延長生產時間。

●先讓產婦練習施力

所以這時要幫助順利生產可能會考慮使用器具,不過王樂明醫師指出:「要先觀察胎頭,如果已經看到頭髮,只是因為子宮的力量使用不當而推不下來,會先教媽媽用力方法。」通常子宮在收縮時媽媽才有力量,趁這時用力推且感受到胎頭漸漸往下,代表她用對力量;如果胎頭沒有往下降反而往上縮,即是用錯力。一般來說進到產房待產時,當子宮頸口開到接近10公分,會先請護理人員教產婦練習用力,練習差不多後才會讓她進產檯生產。

第三產程

第三產程緊接著是分娩胎盤。一般而言,將寶寶分娩出來後,只要輕拉臍帶,胎盤也會輕輕被拉出來。通常醫師在拉出胎盤時,會以右手輕拉臍帶,左手從腹部往下壓住恥骨部位,避免拉的時候過於大力而造成子宮外翻。

通常分娩胎盤不會太久,約為20~30分鐘,有時5分鐘即可完成。除非產婦的子宮內曾做過手術或子宮曾開過刀而造成植入性胎盤,如此就不易操作。遇到這情形,王醫師說明:「有時會先縫合會陰的傷口再慢慢拉胎盤。基本上,生完寶寶後子宮會慢慢收縮,在這過程有時也會自行排出胎盤。」

延伸閱讀:產房護理長完整解析!21項懷孕初、中、後期安胎守則

 

自然生產可分3類型

自然生產分為3種類型:(1)不需倚賴器械協助的「自然生產」;(2)藉由產鉗夾住胎兒頭部的「產鉗助產」;(3)利用負壓吸住胎兒頭部的「真空吸引器助產」。楊振銘醫師分析:「使用產鉗或真空吸引器皆稱為『手術性的協助生產』,先決條件是子宮頸要全部擴張。」若沒有全部擴張則無法使用,除非發生胎兒窘迫的情況。不過,當子宮頸還未全開,胎頭若很低,可使用真空吸引器,但絕對不能使用產鉗,使用產鉗的時機點必須是子宮頸全開

 

產程遲滯常見原因

第一產程

子宮頸不夠成熟或不夠軟化

產程遲滯常見於第一與第二產程。至於造成第一產程遲滯的原因:子宮收縮壓力及時間不足、子宮頸不夠成熟或軟化、胎頭位置不正確、子宮頸擴張不全、過量或過早使用鎮靜劑。楊振銘醫師分析:「子宮頸不夠成熟或不夠軟化,通常會注射軟化劑。」

此外,第一產程遲滯通常在活動期。王樂明醫師說明:「產婦已經開始待產,子宮頸卻慢慢開3公分、4公分、5公分等。」造成原因可能是子宮頸口開太慢或時間停滯過久、子宮頸尚未變薄,以及胎頭下降的時間太久等,導致產程進展延緩。

過期妊娠

另外,第一產程拖得比較久還有一種情況:過期妊娠。王醫師表示,有些產婦因為過期妊娠,所以在40、41週來催生。此時會注射催生藥物,經過一至兩天後仍沒有進展,子宮頸還是關閉則可能是產程遲滯,屬於潛伏期的產程遲滯,醫學稱為「催生失敗」

 

 

第二產程

胎頭與骨盆腔比例不符

第二產程是寶寶要生出來的時候,必須符合自然生產的條件。王樂明醫師解釋,在過去確診時會在產前照射X光,計算骨盆腔大小與胎頭的比例以瞭解能否通過骨盆腔。雖然這時期照射X光對足月的寶寶沒有影響,不過現在多半沒這麼做,因為讓孕婦去照射X光會令她們的心裡會感到不安。

因此,現在的醫師會進行內診,藉此測量骨盆腔的坐骨棘間的距離是否夠寬,臨床上常見的產程遲滯好發此處。如果夠寬則自然生產沒有問題,倘若距離太窄,自然生產的可能性不大。除此,也要同時考量產婦的體重和身高,如果媽媽的個子嬌小,依比例原則骨盆腔也會比較小。倘若寶寶的胎頭較大,頭骨寬徑在10公分、甚至10公分以上,自然生產的機率亦不大,可能要選擇剖腹生產。

楊振銘醫師也以「倒車入庫」來解釋胎頭與骨盆腔比例不合,他說,在倒車入庫時如果車子斜歪一邊,車子很難倒進車庫;另外,車子太大也難以進入車庫。

胎位或胎頭位置不正確

一般來說,正常的寶寶是枕前位,亦即胎兒後腦勺是朝向媽媽的肚臍、顏面朝向媽媽骨盆腔,分娩時就像是游著蛙式慢慢前進。王樂明醫師表示,但如果寶寶的顏面朝上、枕骨朝下,呈現仰躺姿勢,此情況就無法自然生產。所以,在子宮頸開到10公分左右,先以超音波來觀察寶寶的胎頭,讓他自己試著轉,看是否有機會轉成顏面朝下;若不行就必須採取剖腹生產。

胎兒的長軸與媽媽骨盆腔的長軸不一致

胎兒的長軸與媽媽骨盆腔的長軸須呈一致性。楊振銘醫師說明,有些媽媽生過比較多胎,導致肚皮鬆弛造成懸垂腹,也會讓胎兒歪一邊無法筆直進入骨盆腔,如此也會延後產程。他進一步解釋,生第一胎的媽媽由於肚皮比較緊,胎兒很容易卡進骨盆腔,慢慢往下推。可是有些生第二胎的孕婦,肚子看起來比較大,似乎快要生了,但其實是因為肚皮鬆掉,造成胎頭無法直接進入骨盆腔。不過可以藉由子宮的收縮讓胎兒慢慢調整姿勢與方向,再慢慢進入產道

不過骨盆腔斜歪一邊,或曾進行骨盆腔手術等,可能造成胎頭與骨盆腔的位置不是很緊密,因而不易進入產道。另外,子宮收縮不良也會造成胎兒無法向下推而延遲產程。

臍帶繞頸

臍帶繞頸亦為許多準媽咪擔心的問題,王樂明醫師指出:「正常來說,若有臍帶繞頸的情況,在產檢的超音波檢查時即可發現寶寶的頭和脖子有臍帶繞道。」正常來說,臍帶繞頸不致於造成產程遲滯,而且,很多寶寶出生後脖子會繞上一圈的臍帶。

不過,王醫師也曾遇過臍帶繞頸達4~5圈以上個案。在分娩的過程因為臍帶繞頸,造成臍帶過短,當在胎兒在向下推擠時發生胎兒窘迫的情況,不過此類個案不多。原則上,自然生產的過程如果臍帶繞頸一圈到兩圈,不會有太大問題。如果狀況較嚴重,可能會更早決定剖腹生產。

延伸閱讀:自然產VS.剖腹產,生產全攻略

 

飲食+運動,為生產做準備

在瞭解三個產程進展,日常生活可以怎麼做,為長達12~16小時的生產做準備?

1.良好飲食習慣

飲食的重點在於營養均衡。楊振銘醫師指出,倘若媽媽的體重過重,也許骨盆腔不大但全身比較胖,連帶的也會造成外陰部肥厚,如此一來亦增添了胎兒產道推擠的難度。

2.養成運動習慣

(1)加強骨盆腔肌肉

建議孕媽咪可多參加孕婦瑜伽課程,在生產前做一些簡單的運動,像是練習提肛、或藉由生產球運動來訓練骨盆腔的肌肉,當骨盆腔變得有力氣,生產的力量亦會較強。王樂明醫師曾遇過瑜伽老師因為天天做瑜伽,她在生產時很順利,只要閉氣、腹部用力推擠,胎頭就慢慢順著下來。

也因為骨盆腔的肌肉彈性良好,所以分娩時沒有剪會陰,且會陰亦沒有裂傷,寶寶亦很容易生出來,此外,她對於產程的陣痛沒那麼明顯。

原則上,媽媽教室的孕婦瑜伽通常會教生產球運動,讓孕婦坐在生產球上,左右緩慢搖擺,或藉由上下訓練的方式來加強骨盆的力量。再者,做生產球能夠刺激骨盆腔肌肉,藉此改善頻尿效果。

(2)呼吸法轉移疼痛感

除了孕婦瑜伽,也建議孕媽咪練習拉梅茲呼吸法,除了學習放鬆緊張的肌肉,當出現產痛時也可轉移對疼痛的注意力,並配合子宮的收縮來呼吸與用力。

待產的常見2疑問

1.無痛分娩何時施打?

Ans》子宮頸開到4公分以上

無痛分娩的施打時機是許多孕媽咪擔心的,一般而言,會建議子宮頸開到4公分以上再施打無痛分娩。王樂明醫師表示:「太早施打會失去效果,太晚打則來不及降低疼痛,原則上會由麻醉科來評估與施打。」不過,他也提出麻醉科的研究報告,施打無痛分娩會降低產婦對子宮收縮的感覺,減緩疼痛現象,甚至子宮收縮會變得較弱,並拉長產程。然而儘管如此,雖然無痛分娩會延緩產程,但不會提高剖腹產的機率。

 

 

2.分娩時能吃巧克力補充熱量嗎?

Ans》不建議

產婦用對力氣與時機點,不致於會沒力氣。

當子宮頸全開到了4~5公分以上會開始進行灌腸,此時產婦必須禁食。王樂明醫師說明:「因為子宮非常硬,加上產婦要極為用力的狀態下,會推擠到腸子、胃,也會讓她在生產過程出現噁心、想吐。因此不建議進食,倘若口渴,頂多是以水沾溼嘴唇。」然而,有些孕媽咪擔心自己在產檯上會用到沒力,王醫師指出,一般而言,只要產婦用對力氣與時機點,不致於會沒力氣。

安心生產:定期產檢+良好溝通

通常產婦所面臨的問題經常是生產很痛、待產時間太長、寶寶生不出來等。王樂明醫師表示:「就生產疼痛的問題,可利用無痛分娩來改善。」不過建議孕媽咪要有心理建設,生產雖然不輕鬆,但也別想得很可怕。在過去醫學尚不發達的年代,生產彷彿是從鬼門關走一遭;不過以現在婦產科的醫療品質與醫學技術,生產是安全的狀態,不要過於焦慮或擔心。基本上,只要定期做產檢,與醫師溝通問題,多能順利生出寶寶。

無論生幾胎,產檢要確實!

另外,有一些生了兩胎、三胎的孕媽咪認為自己很有經驗,因而不按時間來產檢,王樂明醫師甚至遇過孕婦在10個月的孕期裡,只產檢了一、兩次,接著來到醫院就是準備生產……。他指出,沒有定期產檢不僅難以發現疾病,甚至像子癲前症、胎兒過小、或胎盤問題等潛在風險都難以被發現,而醫師也難以事前預防,這都會提高生產的危險性,造成媽媽或寶寶的永久性傷害。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諮詢/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王樂明、署立雙和醫院婦產部婦科主任楊振銘
模特兒/美麗媽咪吳燕
化妝/Kelly
攝影/米果攝影(0918-356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