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庭 健康百寶箱

有了抹片,還要疫苗?

子宮頸癌目前是全世界女性婦科腫瘤發生率第2名,每年全世界約有50萬例新診斷子宮頸癌患者。台灣目前每年的新診斷子宮頸癌病患約1,900名,佔婦科惡性腫瘤第2名(第一名為乳癌)。子宮頸癌的治療,對婦癌醫師來說仍是重大挑戰;對患者及其家屬而言,是極大的痛苦與身心折磨。
有了抹片,還要疫苗?

 

人類乳突病毒是子宮頸癌原兇

2008年諾貝爾醫學獎由楚爾郝森(Harald zur Hausen)等3位大師共享,其中楚爾郝森以發現人類乳突病毒(HPV),是導致子宮頸癌的原兇,因此一卓越醫學貢獻而得獎。

他在子宮頸癌的組織切片中發現HPV-DNA,並於1983年發現致癌的HPV16型,1984年又從子宮頸癌病患複製了HPV16型與18型。

有99.7%子宮頸癌的組織切片,可偵測到人類乳突病毒,此外,一些外陰癌、 陰莖癌、口腔癌及其他癌症,也發現和人類乳突病毒有關聯。

目前全世界發現120種左右的人類乳突病毒,約40種會感染生殖器,其中15種屬於引發子宮頸癌的高風險型HPV( high-risk oncogenic HPV)。

高風險型HPV中,以第16和18型最為重要。根據統計,第16和18型所引發的子宮頸癌占全部的70%左右。

因此當初在發展子宮頸癌的預防性疫苗時就特別針對16和18這2型來發展。現在市面上共有2種子宮頸癌疫苗,一為四價子宮頸癌疫苗,另一是二價子宮頸癌疫苗。

 

抹片+疫苗‧兩者不可少

那是不是打了疫苗就成為無敵鐵金鋼、不怕子宮頸癌?我們都知道,行之逾60年的子宮頸抹片檢查,是早期發現子宮頸癌的方法。

細胞核及其整體的外觀,是判讀該玻片上子宮頸細胞是否正常的依據;但病毒一旦感染細胞,除非進展到細胞病變,不然是極不易發現的。

長庚醫院婦癌團隊研究發現,子宮頸抹片正常的女性,人類乳突病毒(HPV)檢測有近1成是呈陽性反應,3年內演變成子宮頸癌的比率,為HPV陰性者的34倍。

目前的疫苗是對HPV16及18型所造成的子宮頸癌提供預防護,尚有其他10餘型也要小心,就算打了疫苗,每年定期子宮頸抹片還是不可少!

利用抹片加疫苗的雙重保護來預防子宮頸癌,是目前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的最新預防方法,建議女性在婦產科就診時,可主動與醫師討論這兩種預防方法,用更積極的態度來面對。

(詳文請見2009年五月號媽咪寶貝雜誌)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吳志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