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庭 健康百寶箱

爸比要聞

爸比要聞
爸比要聞

男性口腔癌快速增加 醫籲常自我檢查
綜合報導/陳萱蘋

衛生署公佈98年台灣地區口腔癌發生人數,已高達6480人,排名在男性十大癌症發生率及死亡率的第四位,但若進一步以不同年齡層來看、口腔癌卻是發生在中壯年(25~44歲)男性中的第一位,同時也是男性癌症中增加最快速的癌症。

阮綜合醫院癌症中心梁錦榮主任表示,經由許多研究的顯示,慢性刺激是口腔癌發生的主要成因,其中以嚼食檳榔為最主要,其它像吸菸、喝酒、過度陽光照射(唇癌)、不良口腔衛生、尖銳的蛀牙、殘根及製作不當或破損的補綴物(如假牙、牙套)在口腔內長時間的磨擦…等,都可能會引起口腔癌的發生。

梁錦榮主任指出,口腔癌在發生前,多數患者會先引起一些口腔黏膜的病變如白斑、紅斑、黏膜下纖維化、及疣狀增生等癌前期症狀,這些癌前病變都可以經由簡單的口腔篩檢達到早期發現的目的。

國健局去年公佈,99年度全國232家醫療院所執行四大癌篩的成果,其中經由口腔篩檢發現了2608位癌前病變及1473位早期口腔癌患者,這些民眾因此獲得早期治療的機會,大幅提昇存活的機率。

對於口腔癌的預防除了避免不良的口腔習慣及定期接受口腔篩檢外,梁錦榮主任提醒,可以經常性的進行口腔癌之自我檢查,睡前刷牙時面對鏡子照著口腔的各個部位,循序自我檢查(包括看跟摸),若發現有任何異狀,即應儘早到醫院做進一步的口腔檢查,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研究:嚴重禿頂男心臟病風險高48%
綜合報導/陳萱蘋

日本一項最新研究表明,禿頂男比不禿頂的男子面臨更大的心臟病風險。脫髮年齡越年輕,問題越大。

根據英國《電訊報》報導,研究者發現,患有嚴重脫髮的男性比不禿頂的男性患有冠狀動脈疾病的機率高三成三。但是這個發現僅適用於那些頭頂上脫髮的人。髮際線在太陽穴附近漸漸上移的人並無風險。

研究還發現,年輕時就開始脫髮的男性風險更大。他們脫髮越多,患有心臟病的可能性越大。儘管何種因素引起了禿頂和心臟病之間的關聯尚不明朗,但研究者們說禿頂可能是某種潛在症狀的表現,最終引發心臟病,比如胰島素抗藥性、慢性炎症或對睾丸激素的敏感度增加。

該研究發表於《英國醫學期刊》網絡公開版上。它綜合分析了六項尋找禿頂和心臟病之間可能聯係的既有研究,樣本包括37,000名男性。其中三篇文章追蹤了一組男性至少11年。結果發現那些脫髮殆盡的男性罹患心臟病的可能性增加三成二;而那些在60嵗之前禿頂的人,罹患心臟病的可能性增加四成四。

綜合所有證據,研究者們發現頭頂大量脫髮的人患心臟病的風險增加四成八,中等脫髮三成六,少量脫髮一成八。研究者們表示,其結果顯示也許應當鼓勵禿頂男性增進其心血管疾病風險指標,特別是那些年輕時就脫髮的人。

但是英國心臟基金會高級心血管疾病護士麥道克(Doireann Maddock)說:「儘管這些發現很有趣,禿頂男性大可不必因爲這個分析而憂心忡忡。需要更多的研究方能證實男性禿頂和冠狀動脈疾病風險增加有關聯。因此,關注你的腰圍比你的髮際綫更重要。」

 

肩頸酸痛知多少
綜合報導/敖庭綸

所謂肩頸酸痛是指由後腦根部、頸部至肩胛骨部位間的疼痛,且85%的肩頸酸痛是因肌肉或韌帶受傷而引起。大部分頸部酸痛之原因是長期處在不正確的姿勢下造成頸部肌肉疲勞、韌帶拉傷所致。

北醫物理治療師黃思齊指出,一般坐姿不正的人容易「下巴外突」造成頸椎受傷或是「坐在薦椎上」造成腰酸背痛。不良的坐姿,會造成前胸、前頸部與後頸部上段肌肉過度緊縮,而上後背、後頸部及前頸部上段肌肉則被過度伸展。在重新修正坐姿的同時,以適當的運動針對過度緊縮與過度伸展的部位加以矯治,才能有效改善與預防肩頸疼痛之問題。坐在椅子上時一定要坐到椅子最底部,背靠在椅背上,腰部若是不能服貼在椅背可以加個靠枕;坐好後椅子前緣和膝蓋必須保持至少 5 公分的距離,否則代表椅子太深;雙腳必須平放在地面上,如果懸空就要再加上腳墊。手腕也不可以懸空,以免造成腕隧道症候群,也就是俗稱的電腦手。

此外,現代人智慧型手機人手一支,長期低頭也是造成肩頸不適的另一個主因,醫師提醒,要避免頸部、背部、肩膀的肌肉酸痛,以及手腕關節疼痛等問題,一定要注意在看手機時頭頸不要太低,避免頸部過度彎曲。也不要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像是抬頭或低頭,更不要疲勞熬夜。同時也要避免躺在床上或沙發上打手機或長期玩APP遊戲。頸肩部疼痛緊繃是可以預防及澈底治療的。日常活動時保持正確的姿勢,工作時最好每隔一小時休息幾分鐘,平時要注意運動,尤其是肩頸部肌肉的拉筋與放鬆訓練,以避免肌肉長期緊繃而影響血液循環。

 

 

代謝症候群   健康隱形殺手
綜合報導/敖庭綸

代謝症候群與腦血管疾病、心臟病、糖尿病、腎病變、高血壓等疾病有著密切的關係。我國代謝症候群臨床診斷準則公告,即以下列5項危險因子中,若包含3項或以上者即可判定為代謝症候群患者。(1)腹部肥胖(2)高血壓(3)高血糖(4)高密度膽固醇過低(5)高三酸甘油酯。

 

代謝症候群又稱為胰島素阻抗症候群,為一個牽涉多方面代謝異常的症候群。判斷指標為:

1.腰圍過粗:男性≧90cm;女性≧80cm

2.血壓過高:血壓≧130/85mmH

3.血糖過高: 空腹血糖 ≧100 mg/dl

4.血脂異常: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低-男性<40mg/100c.c;女性<50mg/dl

5.三酸甘油酯過高:≧150mg/dl

 

當上列危險因子中,有符合三個以上即稱為代謝症候群患者。這些指標之所以重要在於這群危險因子與台灣十大死因榜中腦血管疾病、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密切相關。

代謝症候群的預防必須從生活習慣與飲食做起,專家建議每周至少五次有氧運動,每次30分鐘,可提高血液循環,幫助清除膽固醇,加強心肺功能。另外,勿吸菸、少熬夜、控制體重。飲食上應盡量每日至少攝取五份新鮮蔬果,多選擇新鮮、天然、高纖及未加工食材,使用天然香草或香辛料取代過多的鹽分,避免高膽固醇及飽和脂肪食物的攝取,像是內臟類、卵、海鮮類的頭部、精緻糕點等,以白開水取代含糖飲料。 另外,每年定期做健康檢查,了解自己身體狀況,如此應可有效防堵代謝症候群找上你。

 

 

腎病患每天定時量體重 可知水分補充夠不夠
綜合報導╱陳映潔

有些腎臟病患者需限制飲水量,到底喝多少水才足夠?台安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林勤堯建議,腎臟病患、一般人只要感到口渴,就代表身體水份不足,最好立即補充。每天定時量體重,一天體重上下變化最好不要超過一公斤,腎臟病患者如果一天內體重增加超過一公斤以上,可能代表喝水太多,或排尿量減少,最好到醫院接受進一步檢查。

林勤堯醫師指出,一般人一天最好飲用1500〜2000cc.的白開水,才能應付身體所需。如果不得已非得服用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等含腎毒性藥物,或懷疑自己吃到含毒澱粉食物,更要多喝水,幫助排除毒素。

林勤堯醫師解釋,腎臟含有約百萬顆腎絲球,血管非常豐富,全身約1╱4血流流經腎臟,一旦水份攝取不夠,血液供給就會不足,此時身體會優先將血液集中到心臟等重要器官,腎臟中的小血管就會收縮、缺血,長時間下來,腎臟就很容易壞掉,當腎臟受損,目前還沒有任何藥物可幫助恢復腎臟功能,只能盡量保留殘餘作用。

另有很多人認為小便清澈,代表腎臟健康、全身水份充足。林勤堯醫師提醒,如果一個人無論喝水多少,小便都是清澈,要小心腎臟功能可能早已破壞殆盡。當腎臟功能遭到摧毀,失去作用,就無法過濾毒素、排除體內廢棄物,在這種情況下,不管喝水多寡,尿液顏色都會很清澈,因此以小便清澈程度判斷腎臟是否健康並不準確。

 

酒精超過負荷 一夜難代謝
綜合報導╱陳映潔

嚴懲酒駕新制實施,宿醉酒駕仍時有所聞,中央警察大學交通系副教授陳高村指出,根據理論,飲酒後人體就開始代謝,喝水、排尿或排汗可加快速度。不過,就算吐氣已無酒精濃度,但宿醉可能導致精神不濟、頭暈目眩,就算酒氣已退,駕車上路仍然危險,駕駛勿心存僥倖。

陳高村副教授表示,以涉嫌宿醉酒駕的新竹市蔡姓男子為例,自稱睡眠後才出門,可能是前一晚的酒精濃度與量都超過負荷,需更長時間才能代謝完畢。他指出,代謝酒精方式千百種,原則只要酒後喝水、睡眠都會代謝,速度則與體質、年齡和生活作息有關,目前國內外尚未對各種不同條件的代謝狀況有詳細研究。他說,最快的代謝方式是「嘔吐」,在酒精未被血液吸收前吐出,但對食道後患無窮。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診毒物科主任洪東榮指出,體內酒精代謝速度因個人體質而異!大抵而言與其所喝的濃度、量與時間相關;即在短時間大量喝高濃度的酒,體內酒精濃度就愈高,也需要更多時間去代謝。

其中人體代謝酒精需要酒精去氫脢ADH做為酵素,雖然ADH的活性因人而異;但可透過訓練活化,也就是經常喝的人,代謝會稍快一點。

洪東榮主任表示,一般而言,人體每小時可代謝0.05mg/L酒精,有些人快一點,有些人慢一點;也就是呼氣酒精濃度0.5mg/L的人約要代謝5小時,才會降到0.25以下,要10小時才能完全代謝出體外。

 

*更多內容請參考:【BabyLife育兒生活】2013年7月號。http://www.mababy.com/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