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寶貝健康

育兒診斷室

育兒診斷室
育兒診斷室

Q1出錢最大?
心理師,您好

我是一個全職媽媽,目前家中只有先生一份收入,娘家的經濟狀況不錯,所以媽媽(寶寶的外婆),常買奶粉、尿布、衣服跟玩具給寶寶,寶寶上周剛滿一歲了,媽媽又幫他購買了許多幼兒全腦開發課程,跟媽媽說孩子不需要這些,但是媽媽總是很兇,很激動地說:「寶寶的生活日常品都是我買的,難道我這個出錢的,不能有一點意見(去上幼兒全腦開發課程)嗎?」懇請心理師能分享一些好的溝通方法。

自信心被打擊的媽媽 敬上

 

自信心被打擊的媽媽,您好:

「以愛為名」的干涉與介入,往往是令子女最頭痛的問題;尤其是父母總是以「都是我在幫忙的」這種好意,來讓人不知如何拒絕,甚至連不舒服的感受都像是一種對對方的虧欠般,沒有辦法說出口。如何讓對方知道,「你想給的愛」不等於「我能接受的愛」,有時不能太直接的說出口,需要透過先給予對方感謝,並也好好克制自己的情緒,才有辦法將自己真正的需要,甚至是自己的困難,清楚的傳達給對方。

建議還是可以讓寶寶的外婆「參與」對寶寶的生活照顧等安排規劃,她自然會提出想法與意見,此時你也可以針對你能接受的部份表達同意與採用,而不是讓她直接為寶寶「做決定」;相信她一定也是為寶寶好的,而我們並沒有要抹殺她的好意或是拒絕她,只是換種方式,有技巧的讓她了解到,我已經接收到你想給的愛了,然後我會選擇我寶寶需要的部分來接受。面對越親近的人,有時更難說出心底話,我們的確必須多靠自己的體諒與包容接納,才能夠讓好的關係往下延續,當雙方都對彼此的理解越多時,好意方能成為實質的幫助,而非難以拒絕的負擔。

利伯他茲教育基金會諮商心理師 陳彥琪敬上

 

 

Q2炫耀心理
心理師,您好

一年多前高中同學生寶寶,大家約寶寶兩個月時買了限量的存錢筒以及廚房玩具組一起去看媽媽跟寶寶,但是媽媽收到禮物時說:「這是存錢筒?可是大寶(化名)出生到現在,已經收了50萬的紅包勒,這是要怎麼存?」實在不知道同學說這話是無心還是有意,上週,她又生了二寶,想要請教心理師的建議,該怎麼處理比較好?

不知所措的媽媽  敬上

 

不知所措的媽媽,您好: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得人疼、是掌中寶,但是相對的,好像無心當中的炫耀與比較,也讓父母親們感受到壓力。其實換個角度想,媽媽們想表達的都是自己對寶寶的愛與關懷,只是每個家庭的背景文化、物質環境或是教養觀念有不同的想法與態度,有時並沒有絕對的好與不好;因此在消除「被炫耀」的不舒服上,可先回頭思索「什麼對孩子是有幫助的?」、「什麼樣的父母是好的?」,釐清自己的價值觀與想法,不用為了他人的炫耀或比較,而動搖了自己的情緒。

當清楚的知道「我想要如何對待孩子」後,在接觸其他不同想法的爸爸媽媽們時,自在面對即可,毋需急著褒貶自己或是評價對方,反而可當作是不同經驗的交流分享。在送禮的部分,相信您是用心挑選的,不需用鑲金包銀來證明是否相配,能表達出誠意與關心的東西,才是能夠令人留下深刻回憶,並且感受到祝福的。

利伯他茲教育基金會諮商心理師 陳彥琪敬上

 

 

Q3同為人妻,但與好友觀念不同
心理師,您好

我好朋友的觀念比較傾向老公的父母「不是一家人」,例如,她常說她從來都不準備公婆的生日禮物、過年紅包,可是我覺得我的觀念與她完全不一樣,有時候好友主動會聊起她對公婆的態度或是對公婆的許多不認同之處,我其實不想要呼應(有時候她提的狀況我是真心認為真的還好),再來,我也不想因為跟她有不同的觀點,浪費時間做無謂的爭執或討論,我不會主動跟對方提起公婆的話題,但她仍很常主動跟我講起,很想要請問心理師,該如何回應較好?

煩惱的媽咪  敬上

 

煩惱的媽咪,您好:

有時觀念上的衝突,不回應心裡就好像有刺卡著使人難受,回應又擔心引發衝突造成彼此不快,而往往令人感到不知所措;對於你不想因為觀點不同,就與對方有爭執,或是乾脆自己就不主動跟對方提起這話題的態度,我覺得是很值得欣賞的。但是當朋友老愛主動提起,並希望你有所呼應時,如何有技巧的回應,或是好好的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卻又不傷害到對方,需要謹慎去拿捏。

有時不需要急著回應,而是請她多談談對於公婆的看法,也許你會多了解好友不想把公婆當家人的緣由,而避免去評斷好、壞,就算過程中有不舒服,相信你們也能夠彼此諒解。此外,面對好友不時的想與你核對「喊公婆一聲爸媽,是不是很奇怪?」等想法,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去思考:是什麼讓朋友不斷提起公公婆婆的事?雖然好友看起來有堅定的觀念,但可能她的心情還是很不安的,也許她並不是真的想與你討論這個問題,而是在她與公婆之間發生了什麼,讓她開始感到困惑與苦惱,需要我們關切與了解,這種時候,單純的表達你想關心她的心情,我想對好友而言會是有所幫助的。

利伯他茲教育基金會諮商心理師 陳彥琪敬上

 

 

Q4幾歲該會站?
醫生,您好

我有一個剛滿1歲3個月的女兒,目前只會扶站與爬,我看網路上說如果1歲3個月還不會站起來走,有可能是發展遲緩的表現?女生是不是比男生慢呢?

擔心的媽咪  敬上

 

擔心的媽咪,您好

兒童發展是一系列的進程,有一定的過程與軌跡,每個孩子發展的進度不太一樣,但男女生似乎沒有太大差異。一般說來,在粗動作方面,1歲3個月若可以扶著走,1歲半前會走就可以了。1歲半時如果仍無法走路,就要考慮是否有其他神經肌肉病變造成動作發展遲緩。鑑定兒童有無發展遲緩,評估發展遲緩影響兒童的程度與範圍,對一位家長或單一領域醫療專業人員而言,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發展遲緩的診斷需要完整及各專業的評估,除了評估粗細動作功能外,還有語言溝通能力、認知功能、情緒發展及家庭社會環境等評估。舉例來說,新手父母若發現孩子2歲大還無法講出任何話,孩子就可能有語言發展的問題。

另外,孩童與他人的互動行為也是觀察的重點,孩子1歲多時通常會用手勢比東西給他人看,這是非語言的溝通能力,若孩子一歲半時都還無法有模仿大人的動作或與人都沒有眼神交會,家長就要留意小朋友是否有自閉症的可能。可以帶去給小兒神經科醫師做詳細的檢查與評估。

亞東醫院兒童發展中心主任 梁昭鉉敬上

 

Q5幼兒近視
醫生,您好

我的大女兒剛滿3歲,帶去給醫師檢查,發現有近視,可是我們家沒有電視,平常我也很常帶兩個孩子出門踏青,所有心情受影響,想請教醫師,為什麼即時遠離3C與近距離用眼,還是那麼小就有近視了呢?

難過的媽咪 敬上

 

難過的媽咪,您好

孩子近視產生的原因很複雜,如果爸爸媽媽有近視,那麼孩子發展出近視的機率就比較高。然而以上所指的近視,是指隨著時間度數逐漸增加,所謂的「學童型近視」,一般都是在學齡前後,也就是5、6歲左右才開始出現近視,然後小學、國中近視越來越深,近視度數增加是來自於眼球前後直徑的拉長,若眼球直徑過長變成高度近視,眼睛的各種病變也就跟著來了。絕大部分的孩子在3歲左右是沒有近視的,然而確實有少部分的孩子,在還很小的時候,還未屆學齡,就有明顯的近視,這種近視一般我們認為跟學童型近視不太一樣,很可能是天生其眼睛的角膜或水晶體的曲折率比一般孩子高,而造成其眼睛是近視的屈光狀態,並非眼球前後直徑比較長,也未必會越來越深。

也就是說,如果平日很注意孩子的視力保健,孩子學齡前就確定是近視,很可能屬於後者,並不是照顧不周或忽略孩子的眼睛健康所致,而是孩子天生的眼睛構造就是這樣,毋須過於自責。然而既然已發現孩子有度數的異常,孩子的視力保健就更不該鬆懈,少看電視,多去戶外讓眼睛可以有寬廣的視線,並且定期由眼科醫師檢查,才能保障孩子眼睛的健康唷!                     

亞東醫院眼科 主治醫師 劉耀臨 敬上

 

 

Q6出國要帶推車嗎?
醫生,您好

我的孩子現在2歲5個月,我跟先生計畫帶孩子一起去新加坡玩8天,請問應該要帶推車嗎?在網路上查詢資料,眾說紛紜,很想知道孩子多大之後,出門就不應該使用推車了呢?

好奇的媽媽 敬上

 

好奇的媽媽,您好

孩子多大以後可以開始不用推車,沒有一定的標準,除了孩子本身的因素,還有環境的因素,可以分析一下利弊得失,帶推車的好處有:  排隊或寶寶走累時可以坐、 寶寶想睡覺時可以在推車上睡,但推車最好要能調整成躺式、寶寶坐在推車上,比較不會亂跑,相對安全,有些航空公司會讓有推車的寶寶先行登機。

帶推車的壞處有:寶寶不坐的時候,推車反而是累贅、 上下階梯或上下車不方便、遊樂區的設施如果不能攜帶推車進去,出入口又在不同地方,還得回入口拿推車。建議:1. 觀察一下小朋友平常逛百貨公司或遊樂區時對於推車的需求高不高?出國前可以實際去走走看。如果突然要改變他的習慣,可能會有點困難。2.   如果孩子使用率低,可以帶輕便的傘車,優點是收納方便,缺點是常常不能躺。3如果孩子非常少用推車,可以考慮到當地租借,一般遊樂區或購物中心應該都有這種服務,優點是有需要時再借就好,缺點是要注意是否經過消毒。總之,要不要帶推車沒有一定的年齡標準,如果要出國,建議還是維持平常的習慣。

書田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  葉勝雄敬上

 

梁昭鉉
現職:亞東醫院兒童發展中心主任
學歷: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1995年畢東京女子醫科大學進修教育部部定助理教授
經歷:台大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亞東醫院小兒部兼任主治醫師台大醫院小兒部神經科研究員

劉耀臨
現職:亞東醫院眼科 主治醫師
學歷:台大醫院醫學系2004年畢業
經歷:台大醫院眼科部小兒眼科臨床研究員台大醫院眼科部眼整型臨床研究員台大醫院眼科部視網膜玻璃體臨床研究員

葉勝雄
現職:書田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
學歷:長庚大學醫學系畢
經歷:台大醫院小兒腸胃科臨床研究醫師臺安醫院小兒科部臨床研究醫師天主教耕莘醫院永和分院小兒腸胃科主治醫師

陳彥琪
現職:財團法人利伯他茲教育基金會  諮商心理師財團法人張老師基金會 義務張老師
學歷: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畢業
經歷:臺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特約諮商心理師台北市立松德醫院 精神科社工財團法人呂旭立紀念文教基金會 個案管理員/專任輔導員

 

*更多內容請參考:【BabyLife育兒生活】2013年11月號。http://www.mababy.com/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