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親子教育

自制力能預測未來成就?

心理學有一經典的「棉花糖實驗」,在實驗室擺一顆棉花糖,告訴小孩若願意多等幾分鐘不吃糖,結束後就可得到2顆棉花糖,有些自制力較差的小孩,根本不等待就直接吃掉糖果,但多數小孩都會克制自己的慾望。
而實驗結果顯示,4歲小孩的平均等待時間為6分鐘,若能等待超過15分鐘才吃的小孩,自制力就算是非常好。研究人員在10年後追蹤這些受測小孩(當時已經14歲),發現這些青少年在「幼兒園時期等待的時間長短」與 「青少年期的學術能力測驗成績」有強烈相關性,也發現在「棉花糖實驗」中等待的時間越久的學童,在青春期應付壓力與挫折的能力越好,學習專注力也越好。
自制力能預測未來成就?

自制力養成需要訓練

負責自制力的神經迴路主要在大腦前額葉,是大腦最晚發展完成的部位,有一大部分的原因是因為這些能力需要外在環境的刺激與訓練,像是遇到困難,透過家長的鼓勵與教導,小孩多半能學會控制自己的慾望與行為,如此讓自己的表現更能符合家長期待,因而獲得到肯定與成就感,或者更能專心做事與唸書,因此協助小孩的行為自制力,對其未來的成就有相當的幫助。

 

協助孩子訓練自制力

若你發現孩子自制力不好,是否代表小孩的天資受限,未來成就較低?家長不用過度擔心!畢竟成就與自信心都是經過努力而得到的,天資再好但沒有努力,一樣會失敗;自制力是可經過遊戲訓練方式而得到改善,但關鍵在於家長需提供適當的環境、遊戲方式與誘因;

 

‧適當的環境干擾的環境常會影響大腦發展,即使還在媽媽肚子裡,吵雜與憤怒的環境都會影響小孩情緒發展,應盡量減低週遭的干擾因素,如電視聲音。且經過研究發現,大腦是不能一心二用的,如果過程中一直反覆受到干擾與打斷,會讓小孩無法習慣維持專注力在一件事情上,長大後即使沒有外界的干擾因素,做事情或學習也較不容易維持專心與耐心。

 

‧遊戲的方式與工具:有些家長以為看電視專心代表注意力集中,但看電視是被動狀態,本來就不需用太多注意力。建議以讓小孩參與「主動學習」的遊戲為主,比如完成拼圖或玩家家酒,讓小孩能維持專注力在要做的事情上,要小孩學習記住自己現在的任務與角色,學會自制與只做該做的事;最好一次只玩一種遊戲,不要一邊玩一邊做其他事情或講話,一心兩用會影響學習的連慣性,不易養成耐心與自制力的習慣。

 

‧適當的誘因:人類的行為動機與結果有相當大的關係,若做完一件事可得到快樂與肯定,小孩為了獲得讚美,就會努力完成,所以,家長也必須認同小孩的努力,有時即使他做的不好,還是應該肯定付出的努力。而多數研究認為口頭的鼓勵與肯定,肢體的擁抱與眼神鼓勵,比物質或金錢回饋更好。

不論大人或小孩都應該努力做好「自制力」,除了可以將事情做的更好外,也會讓別人更喜歡與認同你。在教小孩自制力的同時,大人也需要注意 「以身作則」,做好自己的情緒與行為控管,否則說一套做又是另外一套,小孩會失去改變的動機與意願。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可愛寶寶/Kai de Hart
攝影/潘朵拉專業兒童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