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學習當爸媽

生命教育,從父母身教做起

每個大人,都曾經是小孩;每個小孩,都會成長為大人。孩子就像是單純的白紙,擁有無限發展的可能性,也像一塊純淨的海綿,源源不絕的吸收旁人所給予的一切,將雛體具象、塑形化。培養孩子以同理心愛護生命中所遇見的人、事、物,那麼孩子的將來,才能成為懂得尊重與關懷生命的大人……
生命教育,從父母身教做起

讓愛在生命中綻放

心愛的貓咪不小心竄出了窗子,再也沒回家了;飼養了兩年多的小倉鼠,突然間一動也不動,靜靜的離開了這個世界。面對哭喪著臉孩子,爸媽該如何讓年幼的孩子了解生死自然循環的道理?生命教育該何時起步才適當?

 

生命教育俯拾即是

其實當孩子誕生的那一刻起,生命教育早已融入於他的人生中。雖然年紀尚小,但孩子所接觸的世界、所經歷的事情,其中和生命有關的一切,就是生命教育。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暨臨床心理師王意中舉例,如寵物走失,照顧自己的爺爺、奶奶過世等,這些與孩子互動多的生命經歷生老病死,孩子看著新生命出現、又消失於自己的眼前,或是因為自己的照顧養育,感受生命逐漸成長、改變外型的過程,這一切都是生命教育。

當孩子還小時,對於誕生與死亡的認知模糊。看到卡通影片中,主角死掉了,不久又復活,讓他們搞不懂生命可以「活幾次」。直到身邊親近的家人或心愛的寵物過世,孩子意識到不只是今天看不到,明天也看不到,甚至未來再也看不到時,孩子因此產生失落感,甚至感到悲傷難過,開始認識死亡;或是從家中小魚誕下魚卵、魚卵孵化的過程,認識了新生命的開始。

 

從感興趣的開始萌發

生命教育的範圍廣泛,要和孩子談生命教育,可以從尊重生命談起,也可以談認識自己與他人差異、談新生與死亡等等。不過在這之前,父母的首要任務,就是讓孩子先對身邊人事物產生興趣。

在滿周歲前的孩子,大多是自己一個人獨自玩,抓、捏、敲、咬、聞、聽各種玩具,純屬感覺與動作方面的遊戲,還無法去關注到其他兒童,發展人際關係。2歲後,會進入「平行遊戲」時間。雖然是和其他幼兒在同一場所玩耍,但孩子們只是在各自玩各自的遊戲,不會發生從屬關係,也不會有合作的互動行為。一直到了3歲半,或是進入了幼兒園,孩子們才會出現指揮、模仿、命令或交換玩具等簡單的行為。同儕間開始有了互動。

此時,成人可以示範人際互動的技巧與關懷生命的方式,例如當幼兒園的孩子生病請假,隔天上學時,老師可以在其他孩子面前主動關心,問候身體狀況,引導孩子去關注他人的狀況,也學習如何關心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