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學習當爸媽

孩子唱反調,其實是想要「父母多陪他」

別再做順著孩子、被牽著鼻子走的「水母爸媽」!如何「只教一次」就讓孩子改掉拖拖拉拉的習慣呢?而且您知道嗎?孩子不聽話、唱反調,其實只是想要「父母多陪他」!本文的教養關鍵,能協助您教出「不任性」的孩子!
孩子唱反調,其實是想要「父母多陪他」

Q:寶寶只顧著玩,每次吃飯、換衣服都被耍得團團轉?

3、4歲的寶寶只說一次根本不會聽。「吃飯了喔!」、「我肚子不餓!」換衣服、刷牙、睡覺,每件事都是一再重複。與其說孩子是熱衷玩遊戲、無法停下來,不如說是想讓父母困擾,以引起注意。有沒有能好好引導他的技巧呢?

 

A:媽媽不能「被牽著走」,先奪回主導權吧!

3、4歲左右的孩子,不會照大人說的話行動,這是很自然的發展。其實這是因為孩子很愛媽媽,所以才想藉著反抗,和媽媽一直對話。也就是說,孩子使媽媽配合自己的步調,導致媽媽不知所措。媽媽首先應該注意到「自己被孩子牽著走」這一點。

 

孩子可以很聽話,只是父母都「用錯方法」
當母親說:「吃飯了!」孩子若是立刻答應,和母親的對話就結束了。但如果不要照著做,母親就會一再和自己說話。

所以當孩子鬧彆扭或唱反調,是一種能使對話來回次數增加的「引起注意技巧」。這個年齡的孩子,覺得引起媽媽注意,是一件「開心」的事。若是乖乖照著媽媽的話去做,她就會去做其他的事,孩子的「開心時光」就結束了。

所以,不聽媽媽的話,「開心時光」能延長,比起乖乖聽媽媽的話去吃飯更有吸引力,所以孩子當然會傾向「不要聽話,反抗媽媽」。孩子是從過去的經驗,自然學習到這一點。

 

讓孩子知道「反抗」也不能增加與父母的互動
了解這一點之後,母親應該採取什麼行動比較好呢?這個問題就等於「如何讓孩子只需說一次就會聽話」。

因為過去孩子累積的經驗是「只要反抗,媽媽陪伴的時間就會增長」,因此往後要讓孩子增加的經驗便是「即便反抗媽媽,對話次數也不會增加」。

媽媽喊:「吃飯了!」

孩子:「我正在玩!」

媽媽:「吃完飯再玩吧!」、「還沒玩完嗎?」

千萬別像這樣被孩子牽著鼻子走,而是讓對話一次終結:

「媽媽要吃飯了噢!開動!」然後就不要再理會孩子,直接開始用餐。

有些孩子看到媽媽一個人開始吃飯時,會覺得「啊!好討厭」,然後可能就會慌張跑過來飯桌。只要重複這樣的經驗,讓孩子明白反抗也不會增加與媽媽的對話,孩子就會試著改用其他方式,來增加與媽媽的互動。如此便能降低他希望藉著媽媽的嘮叨、反覆催促,以增加對話的機率。

當孩子不情願地靠近餐桌時,要立刻誇獎他:

「媽媽一叫,你就立刻過來了呢!」、「你好棒!」

或是對孩子說:

「吃完飯後來玩吧!」

「今天要讀哪一本故事書呢?吃完飯和媽媽一起到書櫃找找看好嗎?」

這麼一來,孩子就能增加和媽媽愉快交談的經驗。

 

別跟孩子討價還價,「不斷說教」只會破壞親子關係
訣竅是不能對孩子開門見山地說:

「只要乖乖聽媽媽的話,媽媽就會一直陪你聊天。」

很多媽媽忍不住會對孩子這麼說。但是這種做法,孩子可能反而會說:「我無所謂。」

於是,媽媽就會追問:

「為什麼?你這麼不喜歡聽媽媽說話嗎?」

「因為這樣很煩嘛!」

「為什麼?……」

像這樣,還是在不知不覺中讓孩子牽著走了。

父母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簡短傳達必要的事情,孩子如果確實回應就會有好處(愉快的交談)。如果沒有立刻回應,孩子就得不到好處(沒有愉快的交談)。要知道,不斷說教及冗長的對話,絕對不可能達到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