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寶貝健康

當心!新生兒呼吸窘迫症候群

小龍是32週的早產兒寶寶,出生後6個小時就發現有呼吸急促、鼻翼煽動及費力呼吸合併發紺的情形。經醫師評估小龍為「新生兒呼吸窘迫症候群」,這種情況讓爸媽擔心不已,所幸經過醫療團隊緊急給予表面張力素處理及細心照顧後,小龍的狀況才逐漸恢復穩定。為什麼會這樣呢?如何防範與治療?
當心!新生兒呼吸窘迫症候群

常發生於早產兒!

呼吸窘迫症候群(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至今仍是新生兒照護上最常見的問題,而且也是新生兒死亡主要的原因之一。大約佔所有新生兒死亡率15〜20%。根據2002〜2008年的研究統計,出生小於28週的早產兒發生RDS的比率高達93%,31〜33週則下降至30%左右,34〜36週平均為6%,37週以上發生率則不到1%。雖然目前呼吸治療的進步已大幅減少直接因RDS而致死的比率,但是其因併發症而導致的死亡率仍維持一定。

 

發病原因

呼吸窘迫症候群發生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早產兒肺泡發育不成熟,肺泡細胞無法分泌足夠的肺表面張力素,因肺泡和空氣的交界面具有表面張力,若缺乏表面張力素,肺泡就會塌陷,就像氣球吹不起來一樣,接著引起換氣不足,而導致出生時呼吸窘迫甚至呼吸衰竭之情況!另外,血管壁因缺氧而使滲透性增加,於是血漿內容物外滲,包括蛋白質,其中纖維蛋白的沉積,使滲液形成肺透明膜,故又稱作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

表面張力素的分泌隨著懷孕週數而逐漸成熟,正常的胎兒大約是到懷孕36週時才能達到足以應付體外生活的程度。所以RDS大多發生於出生週數小於32週的早產兒。

除了早產以外,另外有些會增加RDS發病率的誘因,包括:男嬰、雙胞胎的第二胎、提早選擇性的剖腹產、妊娠糖尿病或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的母親、周產期窒息、母體發生產前出血。

 

臨床症狀

一般來說,RDS在出生後4〜6小時內就會發生,第2〜3天最嚴重,接著就進入恢復期,通常排尿增加時意味著進入恢復期。但是若需要靠呼吸器治療或是出現併發症時,則恢復期會延後數天甚至數星期。

呼吸窘迫症候群臨床症狀包括:

1.呼吸急促:快速地呼吸,通常每分鐘大於60次以上。

2.吐氣呻吟聲(grunting):當患童吐氣時會嘗試使會厭部份關閉,讓上呼吸道窄縮來保持吐氣的壓力,以維持肺泡的擴張,就會出現這種聲音,可視為RDS一個重要的先驅症狀。

3.鼻翼煽動、胸骨下肋間及肋下凹陷:表示費力呼吸、呼吸困難。

4.發紺:低血氧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