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親子教育

關於霸凌的思考

生活,可以過得很精彩
教養,也能隨時都浪漫
關於霸凌的思考

關於霸凌的思考

最近有位媽媽據說斥資百萬在報紙上刊登「給市長的一封信」,要求市長出面協助處理他的孩子在某台北市國中被同學霸凌的情況。這則刊出並具體點名了校名和兩個孩子的全名。孩子的資料一但這樣被曝露在陽光下,我想這已是「雙輸」的局面了,兩個孩子心中將留下這一生難以抹去的陰影。這則新聞想必讓兩個孩子在學校承受難以消化的壓力與眼光,也讓我們學習到,父母究竟要如何面對和處理心肝寶貝的霸凌,真是一個高度的智慧和修養。而我們大人必須從孩子還只是2、3歲的小寶貝時,開始思考、學習這個問題。

 

被排擠未免不是成長

做父母的必須體認一個道理,就是可能連我們自己都沒有辦法對自己的兩個以上孩子做到絕對的公平。世事並沒有絕對公平的存在。因此,不宜期望幼稚園的老師在處理小小孩的人際問題上,能夠做到令我們「滿意」的公平處理。因為很可能我們因愛護孩子已失去了全然的理性,我們往往看得到別人孩子的粗魯,卻看不到自己孩子的粗率。

這是我經常提醒自己和丈夫的一個觀點。所以,我盡量尊重老師的專業,尊重老師的處理方式,表達關心但盡量不干預。我也告訴自己的孩子,爸媽永遠支持你、愛護你,但不會事事為你強出頭,想要取得人際關係上的和諧或友誼,有很多事要靠他自己在社群裡的努力。再者,被排擠也未免不是一種成長,就是因為曾親身體會被排擠的痛苦,所以,我的兩個孩子從不排擠他人,了 解排擠他人所造成的殘忍,而擁有他們自己的慈悲的心腸。

 

教孩子不滋事不怕事

而當年他們在公園遊戲的腳步還搖搖晃晃時,確實曾經受過一些小小朋友肢體和言語上的擠迫,有些父母在這時並不一定會出手來管教他們的孩子,我先生也曾因此而生氣。但我也常提醒我先生,公園遊戲的小朋友大多數年齡不過2到5歲之間,他們的心智發展其實還並不非常清楚霸凌的意義,不是大惡的本質,也不是出於刻意的欺凌,得饒人處且饒人,不要和這麼小的孩子計較或生悶氣。重點是,要教會我們的孩子不對別人出手,並且遇到會出手的人要懂得迴避。如果被襲擊了,就要堅定、清楚但溫和的表達出立場。要教會我們的孩子:不滋生事,但也不要怕事,面對人際關係,要包容、圓融、有原則。

如果孩子從小看到他們的父母一遇到霸凌就表現的氣呼呼,那孩子就很難學到理性的分析判斷對與錯。所以,面對心肝寶貝被排擠時,大人什麼時候要出面?什麼時候不該出面?要如何跟老師表達關心與立場?要如何教導孩子內省與自我保護?如何讓孩子客觀誠實的還原現場的全貌?這些方向的思考,在在考驗爸爸媽媽的育兒智慧,千萬不要讓我們內心的「捨不得」,而妨礙了原諒、包容、同理心、反省等等的素質建立。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