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懷孕 孕期知識

懷孕染德國麻疹,胎兒恐流產!

在臺灣已屬少見的德國麻疹在今年首度發現本土感染的病例,由於德國麻疹病毒會通過胎盤,感染胎兒而造成流產及多種嚴重的先天性胎兒畸形,因此孕媽咪要特別小心!
懷孕染德國麻疹,胎兒恐流產!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於今年3月19日公佈了今年第二例的德國麻疹確診病例。其第1例發生於1月,個案無國外旅遊史,研判為本土感染;至於第2例患者是一名華航國際線空服員,曾往來越南、印尼、新加坡、香港與日本等地,研判為境外移入病例,在可能傳染期間,估計曾接觸過家人、機組員、旅客,多達1,558人,創下國內德國麻疹單一個案需要追蹤接觸者的人數,及波及國內外範圍的最高紀錄。

 

德國麻疹病毒會通過胎盤、感染胎兒

德國麻疹又名「風疹」,是由德國麻疹病毒(Rubella Virus)所引起,「Rubella」在拉丁文為「微紅」的意思,其引發的臨床症狀、致病性、流行病學上類似麻疹病毒,會出現全身紅疹,但病程較短、且病情溫和,又因為全身的紅疹會在二天內完全消退,很少超過三天以上,所以也稱為「三日紅疹」。


1942年有一位澳洲眼科醫師格雷克(Gregg)首次報告新生兒的先天性白內障和孕婦感染德國麻疹有關,以後又陸續發現德國麻疹病毒會通過胎盤、感染胎兒,造成流產及多種嚴重的先天性胎兒畸形。從此德國麻疹病毒對非孕期人類的感染,才從臨床症狀輕微且會自然痊癒、少受注意的疾病,變成禍及母胎而受到重視!


德國麻疹一般常發生於春天,在未接種疫苗的族群中約6至9年會有一次流行,無症狀的個案數目是有症狀的兩倍左右。臺灣德國麻疹的流行狀況,在1977年以前約9至10年才流行一次(如1958、1968、1977),在此之後就變為地方性小流行而只出現散在性的本土病例,偶爾也有境外移入的案例,導致無明顯的季節性區別,不過仍以冬末初春時的病例最多。臺灣自1986年開始實施國三女生全面施打疫苗,1992年開始育齡婦女施打疫苗,這些措施使得孕婦的德國麻疹抗體的陽性率從40.81%(1982年)提高至85.3%(1994年)。

 

德國麻疹臨床症狀

人類是德國麻疹病毒的唯一天然宿生,經由飛沫或接觸傳染而感染上呼吸道黏膜,其潛伏期約為16到18天,症狀與麻疹類似但較溫和,接著侵入局部淋巴結,經血液擴散全身內臟及皮膚。在潛伏期過後的早期症狀為耳後淋巴結腫大、微熱、疲倦、全身不適、咳嗽、鼻咽炎及溫和的結膜炎,這些前驅症狀只持續1到2天,接著是臉部出現細小、鮮紅的點狀紅疹,並向軀幹、四肢伸展,造成紅疹的原因不明,可能和抗原一抗體免疫性血管炎有關,典型的紅疹持續三天左右就會消退。


感染德國麻疹後症狀輕微且併發症少,會自然痊癒;成年人(特別是女性)可能會有多發性關節炎(常出現在手部);有時可能併發肌痛、肌腱炎、腦炎或紫斑症,這可能和細胞性免疫有關,大多數可緩解自癒,不會留下後遺症。


德國麻疹患者的臨床表現常見如下:
 

孩童

成人

胎兒

(產前超音波發現)

新生兒

微熱

疲倦

咳嗽

結膜炎

非搔癢性

斑狀丘疹

(從臉部到四肢)

淋巴結節腫大

微熱

疲倦

咳嗽

結膜炎

非搔癢性

斑狀丘疹

(從臉部到四肢)

淋巴結節腫大

肌肉、關節症狀

自然流產

胎死腹中

子宮內生長受限遲緩

小腦症

肝、脾腫大

白內障、視網膜病變

聽障(耳聾)

小腦

肝脾腫大

溶血性貧血

血小板低下

免疫機能缺陷

腦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