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親子教育

進入幼兒園第一步,何時讓寶貝上幼兒園?

孩子幾歲可以上幼兒園?2歲還是3歲?相信許多爸媽對這個問題感到困擾不已,一方面擔心孩子太早去上學會適應不良,另一方面又擔憂太晚上學可能增加未來適應小學的困難度……,爸媽應該怎麼做才恰當?
進入幼兒園第一步,何時讓寶貝上幼兒園?


就現行法規來說,幼兒園收托照顧的兒童以2~6歲為對象。家長選擇何時將孩子送到幼兒園,輔仁大學附設新北市私立幼兒園園長林采歆分析:「多數比例是以為雙薪家庭與否,以及家中有沒有其它協助照顧資源等考量,據此決定孩子上學的時機。」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做好入學準備

但是,孩子入學早或晚之評估,主要仍須視家庭狀況與孩子的需求而定,林采歆園長表示,包括孩子的發展準備度、抵抗力、家庭背景,以及照顧者的配合度等都應該是考量因素,如果大人或孩子的身心狀況還未準備就緒,或者親子間穩定的依附關係尚未建立,此時貿然讓孩子進入幼兒園就讀相對也會遇到挑戰,像是孩子對陌生人或新環境接受度低、孩子出現分離焦慮、無法適應學校生活等。

林園長也發現,部分孩子剛入學時,家庭本身還未調整好作息及心情,當孩子無法習慣學校生活,媽媽也感到焦慮而不敢放手,經常幫孩子請假在家、事事代勞,或者無法與老師合作慢慢與孩子練習分離,將使孩子更無法融入學校生活。所以無論早或晚讀幼兒園,還是必須依孩子發展的成熟度與家庭準備度來判斷。

延伸閱讀:【懶人包】GO!進入幼兒園前必看資訊

基本上,如果覺得孩子的身心已經準備好,且具有基礎表達的能力,像是「我要尿尿」等,而在經過老師引導,孩子願意依附老師、接受學校生活,並具備學習動力、想要探索學校的事物,即使才2歲多,相信孩子也能夠適應學校生活。

不過,若孩子到了大班的年紀才來上學,同儕關係的建立便需要較長的時間,甚至也可能不懂得如何與人互動。林采歆園長說明:「4~5歲是社會人際發展關鍵期,倘若孩子平常生活在單純的環境,家中只有一個小孩,沒有太多機會與同儕互動、交流,進了幼兒園中、大班,他可能不知如何展開社會性互動、開啟友誼關係。」雖然幼兒園老師會請其他同學帶領新同學進入團體,但孩子對於團體的接納度與信任感仍須花較長時間引導跟建立。

然而,如果孩子入學前經常與人互動、應對,能接收、理解別人的訊息,願意與同儕有所交流互動,且生活自理能夠掌握得宜,即使中、大班才入幼兒園就讀也不會太晚。因此,年齡並非完全是入學的分界點,家長可以從孩子的發展狀況與生活環境進行綜合評估。

學前教育3大關鍵

提到學前教育的重點,林采歆園長認為:「重點在於開啟孩子對學習的熱忱跟興趣,同時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人際互動,這些都是最重要的部分。」

1 開啟學習興趣

林采歆園長就皮亞傑理論來說明,學齡前幼兒的認知發展屬於前運思期,小學以後進入具體運思期。因此,學齡前學習主要在於模仿、圖像學習,或者手腳並用,藉由探索來學習、感知;到了小學,藉由符號學習的能力較為提升。因此,孩子在學前教育階段充分探索,找到興趣、擅長並發揮天賦,才是最重要的學習。

2 學習人際互動

學習人際互動亦為學前教育的重點之一。林采歆園長指出:「學齡前最重要的,還有願意主動與人溝通、展開友誼,並透過同儕互動的過程學習解決問題,從中同理他人、也了解自己。」現在的孩子因居住環境的關係,若能在學前多接觸友伴並培養幼兒社會互動技巧,將有助於未來團體生活的適應能力。

3 培養解決問題能力

在這個階段,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很重要,而孩子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也會增進挫折容忍度,林園長指出:「這才真正令孩子受用。」舉例來說,請孩子用積木拼成一個停車場,幼兒園老師也許會適時提出問題:「這樣路太小了,車子開不進去,怎麼辦?」引導孩子思考、面對問題,讓他自己想辦法甚至願意挑戰自己,如此一來孩子的認知層次也隨之提升。

延伸閱讀:準公共化幼兒園是什麼?幼兒托育新制一次搞懂

至於有些家長擔心孩子輸在起跑點,要求讀幼兒園的孩子背英文字母、注音符號、認數字等,卻未曾思考孩子是否真的能贏在終點?林園長點出,人生真正的輸贏,其實在於能否戰勝自己。

上學前,具備4能力

孩子進入幼兒園前,最好事先具備哪些能力,能夠幫助他更快適應學校生活呢?

1 與人溝通、表達需求的能力

由於幼兒園是團體生活,孩子具備主動溝通、表達需求的能力很重要,當老師與孩子的溝通互動有良好連結,同儕間的溝通互動也會較為順利。例如2、3歲的孩子能夠表達他正在做的事、會說自己或朋友的名字,也可以告訴老師「我要尿尿」、「我要媽媽」等。林采歆園長指出,2、3歲孩子的語言掌握度還不成熟,但若能用簡單的詞彙表達需求使老師了解,並協助孩子解決問題,可以讓他更快適應學校生活。

至於準備進入小班的3、4歲孩子,則必須能夠回答更深入的問題,例如你剛剛在做什麼?誰送你來學校?孩子的咬字除了清楚,還要能用3~4個詞彙組成一個完整的句子。而4、5歲的孩子會用形容詞形容事物,像是「我昨天去公園玩很開心」,或能夠介紹自己的作品等,有助於老師適時拋出問題刺激孩子的思考運作、提升認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