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寶貝健康

5面向,築起寶寶居家安全防護網

凜冽寒冬到來,「家」本該是寶寶最安全、溫暖的避風港。但根據國民健康局於97年所進行「嬰幼兒健康照護需求」最新調查結果發現,「居家環境安全」,竟是導致幼兒因跌倒或其他事故就醫及住院的最主要因素。守護寶貝快樂成長,不僅要給予陪伴;更重要的,更應提供孩子「安全」的生活環境。提升寶寶照護品質,就先從「預防幼兒事故傷害」做起!
5面向,築起寶寶居家安全防護網

數據說話!兒童居家,危機四伏

    根據國民健康局最新公佈的97年「嬰幼兒健康照護需求」調查報告,內容完訪20,2903歲幼兒家長,發現有13.08%幼兒,過去1年曾因事故傷害就醫;其中96位(0.47%)幼兒甚至因此住院。而因事故傷害前來就醫的前三名類別,依序是:跌倒墜落(8.03%)、物體或人撞擊(1.33%)與尖利物刺割傷(1.06%)。

  「家,不若想像般安全!」對於行為、認知能力尚未成熟的小寶寶來說,「家」是每個孩子花最多時間身處的地方,但國內外多項的調查數據均已證實,兒童生命安全最嚴重的威脅並非傳染疾病,而是多數家長最常輕忽的「意外事故」!

    「很多悲劇發生,都源於家長的一時輕忽!」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家庭醫學科陳柏臣醫師指出,舉凡一塵不染的窗台、光滑乾淨的地板,甚至舒適柔軟的沙發、美化環境的盆栽,都有可能是殘害寶寶成長的「隱形殺手」。

    淡水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科黃瑽寧醫師更提到,隨著寶寶活動力逐漸增強,「很多傷害發生,都是在孩子的『第一次』體驗(如:初次翻身、初次行走)」。正由於孩子還無意識到自己的部分行為可能造成傷害,若家長這時「低估」孩子的能力,傷害就會因此發生。

  觀察財團法人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歷年來的生命統計資料,近30年來,台灣1歲以上兒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即是「意外事故」,僅管就14歲的幼童來說,每年因「意外事故」死亡的人數雖有逐年下降,但死亡率仍在每10萬人15.5,相較其他先進國家每10萬人只有個位數字的死亡率,顯示台灣家長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表一 97年三歲幼兒因事故傷害就醫之類型分佈

事故傷害類型

就醫*

人數

比率(%)

發生任一事故傷害

2653

13.08

跌倒墜落

1630

8.03

物體或人撞擊

270

1.33

尖利物刺割傷

215

1.06

燒燙傷

203

1.00

器物夾壓

156

0.77

交通事故

101

0.50

動物咬傷抓傷螫傷

53

0.26

小物品、食品、異物之梗塞

43

0.21

誤食藥物、清潔劑、殺蟲劑

14

0.07

溺水

0

0

其他

85

0.42

*1:完訪樣本數採本題實際完訪樣本數為20,290位個案

2其中96(0.47%)三歲幼兒在過去一年內,曾因事故傷害而住院

3:本題為複選題,各項類型的百比分加總不為100%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採訪/陳俐君
攝影/羅挺倬
梳化妝/蔡琇惠
演出/Mommy:黃淑如 Baby:林妍臻
諮詢/淡水馬偕紀念醫院小兒感染科  黃瑽寧醫師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家庭醫學科  陳柏臣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