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親子教育

拓展孩子的人際關係Do&Don’t

帶家中的小寶貝去公園或遊樂園時,媽咪會發現寶寶一直盯著別的小朋友,好像想要加入他們的行列,其實小寶寶想要跟別人互動是很自然的事喔!根據研究,即使是很小的嬰兒就已經是一個具有群體性的個體,出生約1個月左右,小寶寶就會想辦法透過手或其他方式吸引別人的注意,開始他自己的人際探索。
拓展孩子的人際關係Do&Don’t

人際關係對寶寶的重要性

人際關係對於一個人發展的影響有多大,弘光科技大學幼保系系主任涂妙如舉出以下2個例子來說明。

 

從2案例看人際關係

例1.有一個針對猴子做的實驗,實驗人員刻意減少小猴子跟同儕接觸的機會,讓猴子整天只跟媽媽在一起,不接觸其它同儕。實驗結果,這些猴子無法發展出正常的社交行為。

例2.曾一位中年女性寫信給教育學家,信中表示,自己從小住在鄉下,沒有玩伴,進學校後就一直是同學嘲弄的對象,直到高中,當女性同學都開始約會時,她根本不知道要怎麼跟人約會,她覺得自己一生都是個不快樂的人。

 

人際關係從小培養起

涂妙如系主任表示,上述這位中年女性,就是因為小時候沒有玩伴,沒有發展出同伴間共同的語彙,入學後也因聽不懂同儕的語彙而被排擠、嘲笑,形成不快樂的人生。人終究要社會化,父母的角色是扮演協助孩子社會化的中間人,涂妙如系主任說明,若是孩子與同儕間沒有互動,未來上學、上班將會出現人際障礙,很難發展出正常的人際關係。

 

 

寶寶人際關係發展歷程

寶寶人際關係發展的歷程從出生到5歲會經過幾個不同的時期,每個時期都有其發展特徵。

 

0~1歲:以信任為基礎的發展期

涂妙如系主任表示,根據幼兒遊戲活動的變化,0至1歲的寶寶玩遊戲時彼此之間是互不注意的,也就是人際關係尚在萌芽階段,在這萌芽階段,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寶寶的愛與安全感,因此家長在這個時期要給寶寶充足的愛與安全感,讓寶寶覺得自己是個被愛的人、是有能力的人,如此才能發展出相信人的基礎,接下來才能在相信人的基礎之下開始發展第一步的人際關係;若是在這個時期寶寶沒有獲得充分的安全感,變得不相信人,之後就很難交朋友。

 

1~1.5歲:與同伴進行協調互動時期

1至1歲半的寶寶在玩遊戲時,已經進展到會交談、微笑、分享玩具等互動,表示寶寶開始會與同齡同伴進行協調的互動,涂妙如系主任說明,這個時期是寶寶的模仿期,有人笑會跟著笑,有人哭會跟著哭。

 

1.5~2歲:自我認知度成熟期

涂妙如系主任指出,1歲半至兩歲的寶寶大部分可以在鏡子中認出自己,也可以在照片中找到自己,這表示自我認知的成熟度更高,當能認識自己、了解自己之後,同儕間發展的互動會更快,也開始知道自己想找什麼樣的朋友一起玩。1歲半至兩歲的寶寶在玩遊戲時,已進入社交性的遊戲,例如追逐遊戲或是躲貓貓的遊戲,這時寶寶間已經可以經由協調出現不同的遊戲角色。

 

2~5歲:同儕友誼發展期

這個時期寶寶開始會慢慢拓展他的社交對象,涂妙如系主任表示,2、3歲時寶寶可能還會花較長的時間停留在成人身邊,但根據研究,孩子到4、5歲時,他們的社交行為常是想得到同儕的注意與讚賞而不是成人;這個時期孩子開始玩複雜的合作遊戲,除了能扮演遊戲中的角色外,也能遵守簡單的遊戲規則。

 

 

不同性格孩子的交友模式

當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人見人愛、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與眾多的朋友,不過,孩子交友的模式受天生氣質、是否為獨生子女,以及父母態度的影響,每一個孩子發展人際關係的模式都不同。

 

外向活潑的孩子

涂妙如系主任指出,孩子會選擇自己的玩伴,天生外向活潑的孩子的確比較容易交到朋友,父母通常不需要擔心這類孩子交不到朋友的問題,反而要花心思在孩子會不會交到不好的朋友、被朋友帶壞,重點在於教導他如何去判斷朋友的行為是否恰當。

 

內向害羞的孩子

天生內向害羞的孩子,也可以交到朋友,只是通常需要一些時間來暖機,這時候父母的角色很重要,千萬不要給予太大壓力,可以適時幫內向的孩子開點人際關係的路,安排他接觸同儕的機會,並且次數要頻繁,如此孩子才能漸漸與較熟悉的朋友相處、分享,進而成為好夥伴。

 

家中的獨生子女

寶寶若是家中的獨生子女,因為沒有手足,所以交友的技巧會不若有手足的孩子熟練。面對這種狀況,建議父母主動幫孩子創造同儕的環境,經常與社區年齡相仿孩子的媽咪互相交流,或讓孩子上幼稚園來增加與同儕相處的機會,練習怎麼與同儕相處。

 

 

培養高EQ的孩子

在成人的世界中,大家都會說高EQ的人比較好相處,也擁有比較多朋友,而所謂的高EQ,就是這個人擁有很好的情緒調整能力,因此孩子想要拓展人際關係與擁有穩定的友伴關係,學習情緒調整能力是重要的。

 

父母請檢視:自身的情緒調整能力

由於父母是幼兒模仿與角色認同的對象,涂妙如系主任指出,父母自身的情緒調整能力對幼兒的人際關係發展來說也是重要的一環;父母的情緒平穩,小孩愈容易學習到平穩的情緒表達方式,若父母經常用謾罵、體罰的方式對待孩子,孩子就會在與同儕相處時不經意就流露出與父母相同粗暴的語言或肢體動作,導致受到其他孩子的排擠。

 

父母請扮演:孩子交友時的諮詢者

涂妙如系主任進一步說明,孩子交友的歷程是在同儕相處中去摸索、協調、分享或是運用一些策略來發展人際關係,父母除了是孩子情緒學習的重要對象外,也扮演孩子交友諮詢者的角色;孩子在同儕相處時會有挫折,比如朋友不理他、受到其他孩子排擠,此時父母可以說說自己小時候交朋友的經驗給孩子聽,當孩子聽到父母小時候交友也有挫折會對自己目前的狀況比較釋懷。

 

父母請指導:學習調整情緒的能力

孩子在1~3歲時,身為父母的您,請幫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例如孩子在哭,父母可問孩子「你在傷心嗎?為什麼傷心」,孩子在生氣,父母可問孩子「你在生氣嗎?」直接讓孩子知道他現在自己是處於什麼樣的情緒。當孩子能理解自己的情緒後,才能理解別人的情緒。在與同儕相處時,學會在同伴傷心時拍拍朋友的肩膀安慰他,成為一個有同理心的人。

到了3~6歲,可培養孩子情緒調整的能力,逐漸教導孩子學習如何解決問題,例如孩子把杯子打破了,父母不要急著劈頭就罵孩子,而是教他解決的方法,可問他「該怎麼辦?」讓他學習用平穩的情緒來處理問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235期育兒生活雜誌~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採訪撰文/陳姵樺
編輯整理/江睿毓
諮詢/弘光科技大學幼保系系主任 涂妙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