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親子教育

改變小孩吸手指與咬指甲等壞習慣

小孩愛吸手指、咬指甲,這些壞習慣該如何改變呢?
改變小孩吸手指與咬指甲等壞習慣


小孩常有不良習慣,如吸手指、咬指甲,這些不是嚴重的問題,但由於不禮貌與衛生問題,家長會一直反覆提醒但效果多半不好;這樣的行為除了模仿的原因外,還可能來自生活的壓力!

別忽略孩子壞習慣背後的原因

咬指甲確實可以減輕焦慮與不安,當小孩感受到的壓力如環境吵雜或父母爭吵時,多半不會以語言來表達,而是以這些行為來短暫減輕其壓力,這些行為雖不會有嚴重傷害,但還是會造成一些身體損傷或者感染。最好是冷處理,試著忽略其行為,但要處理其背後的壓力,不要一直嘮叨或提醒他,否則反而會加強這些不好的習慣。隨著年紀增加,小孩逐漸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但若這些行為發生在被虐待與長期忽略的小孩,或者智能障礙、自閉症與發展遲緩的小孩,他們無能力改變環境且周圍的成人又沒有察覺甚至可能是施暴者,則這些原本無害的行為可能會演變成更劇烈的自殘與攻擊暴力行為。

延伸閱讀:孩子愛咬指甲,現在流行做光療,有效嗎?皮膚科醫師正解

為何吸手指?

在嬰兒與學步期是常見的行為,比如餵奶時間或次數不足,嬰幼兒可能就會以吸手指的行為來取代。嬰兒在3〜4個月大長牙階段也容易出現吸手指的行為,但到了6個月大時的吸手指行為就可能不是吃不飽,而是一種因應壓力的自我調適方式,多數家長會以奶嘴來安撫;但若持續到2、3歲仍一直需要奶嘴或者吸手指,就可能會影響到兒童乳牙的發展,如上門牙向外伸、下門牙往裡面長。

為何咬指甲?

常見於許多學齡前後的兒童,常伴隨其他疾病一起出現,如注意力缺失過動症(ADHD)與焦慮症。輕微的咬指甲行為只是形象不好,但嚴重的會導致出血與感染。當小孩咬指甲時,父母常會不斷的提醒,但實際上小孩常不知道自己在咬指甲,反覆提醒的結果反而讓小孩更為焦慮,讓咬指甲的行為更不易消失!一般來說,咬指甲常是一種焦慮的外顯症狀(因應壓力的處理方式),可能是學習而來且逐漸變成習慣,可能也有遺傳的傾向,多半會隨著時間與年紀增長而消失,但有些還是會持續到青少年甚至成人。

注意4大處理方針

一般處理原則是建議家長多觀察一段時間,大部分小孩的不良習慣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減少,多數行為會持續數週到幾個月,可能只是短期的壓力反應;但若情況沒有明顯改善甚至合併其他行為問題,這時可能就需要多瞭解小孩是否有某些無法解決的困難。方法如下:

1.初期試著不要放太多的注意力在小孩的行為上,應該多關心其身體、學校或者生活上的壓力,不要一直責罵或嘮叨,否則反而會強化這些行為

2.試著鼓勵替代的行為,如看見小孩在吸手指或咬指甲時,應該提醒小孩「我們一起來玩積木」,可以適當轉移小孩的注意力。

延伸閱讀:吸手指?打人?抱抱才能睡?戒掉寶寶9種壞習慣

3.協助減輕小孩生活上的壓力,壓力常是造成不良習慣的原因,但小孩不容易以語言來陳述,所以家長必須多觀察小孩在什麼時間或者情況時,最容易出現這些行為,比如小孩比較沒有耐心等待時,就常會以咬指甲來度過,所以這時若有其他的活動如玩玩具,就能減少這類行為的發生。

4.在嬰幼兒時期的吸手指行為,常因為嬰幼兒需要較長的吸食時間或者吸奶的量,可以考慮讓嬰幼兒每次奶瓶吸奶的時間拉長(如將奶嘴的孔弄小),若小孩吸奶的量與時間足夠,就可以減少吸手指的次數(以乳房餵奶比較不會有此困擾)。但若已經6個月大仍一直有吸手指的行為,建議不要以強制的手段限制其行為(如以綑綁的方式,讓小孩吸不到手指),最好以鼓勵的方式,讚美其沒有吸手指的時候,或者以其他活動來減少其空閒的時間,如畫圖與玩遊戲。但如果吸手指的行為持續到5歲以上,就可能會影響小孩恆齒生長,在過去會以塗抹苦辣味道在手指上來減少吸手指的行為,但目前並不認為這個方法有效。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可愛寶寶/梁稚淇Ziva LEcuyer(本文可愛寶寶的照片與內容無關)
攝影/潘朵拉專業兒童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