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寶貝健康

中西醫聯手守護孩子的健康

孩子生病了應該看西醫還是中醫呢?本文將針對爸媽心中對於中西醫的疑問以及孩子常見的疾病進行詳細剖析,讓爸媽對於中西醫有進一步的瞭解,在面對陷於疾病之苦的孩子時能夠從容不迫的處理,陪伴孩子一同對抗疾病!
中西醫聯手守護孩子的健康

孩子生病了!看西醫還是中醫?

孩子生病了,到底是要看源自老祖宗的中醫,還是來自西方的西醫呢?相信這是許多爸媽內心的疑問!接下來,將針對爸媽的疑問逐一進行解答!

Q1、如何診斷孩子?
年幼孩子身體不適,到了醫院診所求診,醫生是如何診斷孩子的症狀呢?中西醫診斷孩子的方式各有不同,接下來就請專業的醫師為爸比媽咪說分明!

西醫這樣說:
西醫診斷主要是看證據說話,醫師看到什麼問題,才能診斷為何種疾病。相較於大人,孩子不善於使用言語表達自己的感受,只會用哭鬧來表達不適。因此,主要照顧者的描述就很重要!有時候,爸媽下班急忙抱著孩子來看病,但平時孩子是由阿公阿嬤或保母照顧,醫師詢問孩子狀況,爸媽也不太清楚,對於孩子的病情診斷就會較為困難。陳虹任醫師提醒爸媽,當孩子求診時,主要照顧者應該一併到院說明,較為妥當。其他就要依靠詳細的例行檢查,像是聽診,以及觀察咽喉、耳朵、肚子…等部位找出感染發炎的地方。必要時,再安排X光、超音波、驗尿、驗血、篩檢…等檢驗來幫助診斷。

中醫這樣說:
中醫診斷是依靠「四診」,即為望診、聞診、問診、切診來檢查病情。年幼孩子無法說出自己的身體問題,不過,小兒「病于內,必形于外」,中醫認為五臟六腑有病時,可在身體觀察到相關的表徵。

‧望診
當中醫望診時,觀察孩子神色形態,運用敏銳的察覺力從孩子的精神氣色及外貌形觀看出端倪,包含面色、五官(眼、鼻、耳、口、齒),以及局部的望舌(觀察舌體大小、舌苔)、指紋(針對3歲以下小兒的特殊診法,觀察食指皮膚底下血管表現出來的指紋狀況)。若是有辦法的話也希望能夠觀察大小便的顏色與形狀;診斷呼吸道問題可能需要觀察鼻涕、痰液的顏色、質地。

‧聞診
運用聽覺和嗅覺收集有關孩子身體狀況的資訊,包含聽聲音,像是孩子的說話狀況(反應的活力通常與疾病的嚴重程度有關)、呼吸聲、咳嗽聲、哭聲…等,以及聞氣味,如:孩子的口氣、大小便臭氣…等。

‧問診
古代稱兒科為「啞科」,指的是不會表達的小寶寶,就診時一般由爸媽回答醫師詢問的問題,像是平常是否會怕冷或怕熱;晚上睡覺會不會盜汗;會不會抱怨哪裡不舒服;大小便的次數、顏色與形態;平時的進食狀況,吃東西了會不會肚子脹;睡眠時間為何、是否安穩,以瞭解孩子的身體情況。

‧切診
切診就是幫孩子把脈,一般是取寸口部位(即為手腕部橈動脈搏動處)的脈,成人以三指定位,但小兒的寸口部位狹小,不能容納三指,可用一指把脈。除了把脈之外,還會可觸診肌膚,感覺皮膚是冷濕還是發燙;觸診腹部可瞭解孩子的消化情況,頭頸部、胸部、四肢等關節活動是否正常…等,都可以協助進行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