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學習當爸媽

陪伴代替寵愛,獨生子女擺脫小霸王惡名

在生育率節節下降的今日,獨生子女的家庭越來越多。一般人認為獨生子女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容易出現公主病、少爺病等特質,其實父母的教養方式、態度對獨生子女有深遠影響,家長應該學會適時放手,讓孩子自我成長的能力發揮出來。
陪伴代替寵愛,獨生子女擺脫小霸王惡名

 

自我為中心、自私、目中無人、難合作等標籤經常被貼在獨生子女的身上,但這並非他們與生俱來的人格特質。弘光科技大學幼保系主任黃志雄指出,所謂的人格特質,一種是與生俱來的天生氣質,另一種是後天受到教養、環境養成的特質;每個人原本就有孤獨、自我、自大的天生本質,但人是群居的動物,透過與家人、同儕的互動過程,修正與調整原本的天性。

擺脫「小霸王」惡名

獨生子女在現今小家庭為多的家中,受到父母全部的關愛、關注,再加上保護過度及較少的人際互動,使得獨生子女養成「自我」最大的想法,因此,常會讓他人覺得目中無人。這個結果的導因是父母在教養孩子過程中,忽略兒童群性發展的重要,也就是忽略需要透過群體的互動,帶出孩子各種不同的人格特質,以及調整和修改自我為中心的本質。其實家長只要認知家中子女需要足夠的人際互動,並且製造機會,獨生子女依然可以在多樣的人際互動中學習成長,不一定會出現上述的標籤現象。

延伸閱讀:2~3歲的孩子不配合、貓狗嫌?這樣帶孩子就對了!

過度關注,造成壓力上身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同時期家長所關注的焦點不同,像是學齡前,家長較關注孩子的健康、玩耍遊戲方面;上小學後,開始關注功課;國中則關注成績等。如果家中有兩個小孩,第一個孩子在前幾年會得到很多關注,但第二個孩子誕生後,家長自然將注意力分散一部分到另一個孩子。兩個孩子也會感受到家長不同的關注焦點,有時候家長會關注老大的成績,但當老二有其它事件引起爸爸媽媽關心時,原本關注老大成績焦點的壓力就會轉輕。以平衡的觀點來看,有兩個以上的孩子較佳,家長關注壓力適時分散,而家中如果只有獨生子女,家長關注焦點全集中在他(她)的身上,小時候關心孩子吃飽了沒、會不會著涼、有沒有充足的玩具玩,長大一點就關注功課有沒有做好、成績理不理想,甚至孩子年長些,父母親還會關注交友和工作等狀況,孩子從小到大都在很多關心中度過,關注過多也等於給孩子過多的期待與壓力,有時會適得其反,這是獨生子女在成長過程中經常遭遇的問題。

打破自我,增進人際關係

獨生子女的人際關係不佳,其來有自。黃志雄主任表示,獨生子女的家長往往將關注的焦點弄錯,認為盡可能滿足孩子需求就是最好的,經常過度保護孩子、將孩子捧在手掌心、給予充足的物質生活、幫孩子將要做的事做好、幫孩子排除所有的阻礙、將孩子圈在自己的保護圈中教養。在幼稚園和小學中,不時看到家長找各種理由(看小孩有沒有吃飽、怕孩子忘記帶文具)至學校看孩子上課;也有家長會在孩子玩具被搶的第一時間,幫孩子把玩具搶回來;或是立即將孩子帶到另一個角落,由家長陪玩,隔絕孩子與同儕互動的機會。這些教養方式會導致孩子發展以自己為中心的自我,這種自我是自大、目中無人,也因此進入團體中,不時出現自大自我的表現,譬如:常計較老師為什麼只對某些同學好而不是對我比較好、認為同學對他的關注度不夠等,這都是因為在家中得到百分之百的關注,進入團體後感受到關注度下降而產生的不適應。為了贏得大家的關注,有些獨生子女會表現得調皮搗蛋、與人衝突、防衛、反駁等負面行為,造成獨生子女人際關係不佳的說法。

延伸閱讀:0~3歲這樣做!幫助寶寶發展手部精細動作

其實孩子需要養成的不是自私自大,而是自我滿足、自我肯定的特質與能力。當孩子發展出自信、我可以做得到的特質,人際間的互動就可趨向正向發展,建議家長要清楚知道人是群居的動物,需要很多的人際互動,愈多的人際互動才能誘發孩子潛在的各種能力。此外,家長也需了解人都有自我成長的能力,這些包括情緒調節的能力、生活自理的能力及自主學習的能力,如果當個直升機父母,幫孩子什麼事都規劃好、阻擋孩子跟群眾接觸和學習的機會,會讓孩子失去自我成長的能力。

獨生子女

關鍵教養,讓孩子更合群

家長是愛子女的,但寵愛、溺愛對孩子並不是好事,提供幾個教養方法讓家長參考,畢竟家長的教養態度、方式對獨生子女來說,是具有關鍵性的影響。

1陪伴、協助代替取而為之

獨生子女都是家中的寶,家長捨不得讓他們幫忙做事,經常搶著幫孩子完成原本自己該完成的事,孩子養尊處優慣了,不但會影響其自理能力,日後也無法與他人互助合作。建議家長先認清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群性與自我成長需求,捨棄以往事必躬親把孩子捧在手心的做法,改用陪伴、等待、協助的方式,取代直接幫他完成,不妨從平日的家事開始做起,逐漸養成孩子自己完成事情的習慣。

黃志雄主任舉自己的孩子為例,孩子念幼稚園小班時開始帶餐盒到校用餐,用完餐後將餐盒帶回家清洗,但許多直升機型的家長會直接把餐碗拿來洗,剝奪孩子學習生活自理能力的機會。其實孩子在學校中看到老師清洗餐碗時,就會想自己做做看,當孩子有想做某件事的意願時,不可剝奪他的機會,家長可先用陪伴的方式讓孩子自己洗餐碗,並在旁邊重點指導應有的步驟(譬如:要用多少肥皂、怎麼洗才會乾淨等),讓孩子實際操作。孩子剛開始可能做得不熟練,造成肥皂過多、碗緣洗不乾淨、用水量太多或太大噴得到處溼答答,這時切記需要有耐心,不要看到孩子做不好就劈頭罵或是在一旁嘮叨,這些言詞舉動都會減低孩子想做的慾望。孩子學會做一件事需要時間,家長耐心陪伴孩子洗完餐碗後可以鼓勵孩子,增強自己完成做某件事的成就感;陪伴只是剛開始,之後要逐漸減少陪伴的時間,讓孩子學會獨立完成。第一次洗碗時家長可以全程陪伴,洗幾次之後中間離開幾分鐘,並和孩子說明等他洗完後再檢查餐碗的乾淨度,再逐漸拉長中間離開的時間,大約半年後,孩子就可全程獨立洗好餐碗而不需要大人的陪伴,待孩子再大一點,就會自動自發將餐碗洗乾淨,不再需要家長費心檢查。

當孩子想要做某事時,應試著放手讓他們嘗試。家長要給孩子機會做,孩子自己完成時,才會得到學習的成就感,這是無法用金錢買到的經驗,而這份成就感也將伴隨孩子在往後的各種生活及學習中,培養自己去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學會適時放手

獨生子女的家長過於關注孩子,常會忘了要放手讓孩子自己處理問題。舉個例子,當孩子在公園與其他孩子玩球時,家長眼睛緊迫盯人全程關注自己的小孩,當孩子的球被其他小孩搶走時,家長立即來到孩子面前,有的會幫孩子出面指責對方為什麼要將球搶走,並命令對方將球還給自己的小孩;有的家長乾脆動手將被搶走的球搶回給孩子;更甚者,搶回球後就不讓孩子跟這群小孩一起玩,將孩子帶離現場,找一個地方由家長一對一跟孩子玩球。家長想要完全掌控所有狀況,過度保護孩子、不讓孩子處理自己的人際互動,這種狀況下孩子怎能學會良好的人際互動呢?正確的做法是讓孩子自己處理球被搶走的狀況,不論孩子是選擇將球立即搶回來或是決定放棄玩球而去玩別種遊樂器材,都是孩子自己選擇的處理方式,只要在安全無虞的狀況下,家長應該忍住不要插手,只在一旁觀察,等孩子遊戲結束、回到家中,再跟孩子以聊天方式詢問感受,教導孩子下次若遇到同樣的狀況怎麼做比較好。家長不可能永遠形影不離的看顧孩子,要學會適時放手,讓孩子學會面對問題。

3讓孩子與同儕多互動

家長要透過各種方法,讓孩子多和同儕互動,不要一廂情願認為孩子沒伴好可憐,想用各種物質來代替孩子沒伴的需求,事實上,人際互動是不可能用物質取代的。如果親朋好友中有年齡相近的孩子,可以經常相約一起出遊,又或者將多個獨生子女的家庭組織一個團體出遊,讓孩子從中學習各種人際的互動。當然,也不一定要同年齡的孩子在一起,混齡的同儕對孩子助益更大。在混齡團體中,大小孩可以學習當個指導者,教導小小孩,而小小孩則有模仿對象,學習人際技巧。學會與不同年齡的同伴相處,對人際的拓展有助益。

4夫妻互相提醒

教養子女時,爸媽有時會忽略一些該注意的事,這時彼此可以互相提醒,譬如:爸爸哪個舉動過於寵溺小孩,媽媽從旁適時提醒,而媽媽若干涉孩子太多,爸爸也同樣提出叮嚀,夫妻共同朝良性的教養方式前進,會比一個人單打獨鬥有效果。

夫妻之間不妨針對教養問題多作討論,如果有事件發生,一起討論事後對孩子的影響性,並做好反省,提醒下次若發生類似狀況,該怎麼做、怎麼說會比較好。當家長注意到自己的教養方式對獨生子女的人格、人際、學習方法有深遠的影響時,就能提供孩子適性的教養,不論是否為獨生子女,依然可以在良好的教養環境下成長。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諮詢/弘光科技大學幼保系主任黃志雄
模特兒/活潑弟弟小寶
攝影/檸檬巷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