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後母面!氣候忽冷忽熱,有過敏體質的小朋友容易出現各種症狀,許多家長也進入備戰狀態。臺北慈濟醫院小兒科吳秉昇醫師表示,門診中不僅氣喘患者增加,過敏兒童也比前幾個月還要多出三成,這是因為梅雨季節濕熱的氣候,使得塵蟎及黴菌滋生,導致過敏性鼻炎的孩童症狀明顯,如反覆流鼻涕、鼻子癢、打噴嚔或鼻塞等。因此建議除了尋求醫師治療外,可以先從居家環境整理開始做起,如定期清潔地毯床單、使用除濕機降低室內溼度,以減少室內過敏原孳生。
吳秉昇醫師解釋,春天過敏患者增加,除了春天氣候不穩、溫差大這一些因素之外,也有部分的原因是花粉過敏等季節性過敏原所引起。有時全家出外旅遊賞花,在賞花後出現鼻塞、打噴嚏、眼睛發癢等不適症狀,就有可能是花粉所引發的。由於春天百花齊開,飄散出的花粉微粒因細小且輕,透過風的傳播,在與過敏體質兒童的呼吸道及結膜黏膜接觸後,便可能引起明顯的花粉過敏的反應。
吳秉昇醫師再次提醒,對於過敏體質的小朋友,出門記得戴上口罩,以減緩環境中的過敏原刺激。若患者本身有定期使用預防過敏的藥物,如長效型抗組織胺或類固醇鼻噴劑等,就要根據醫師指示持續使用,以減少這個季節過敏性疾病所造成的不適。
榮新診所副院長潘俊伸指出,「傳染性紅斑」好發於五到十五歲兒童及少年的疾病,發生並無明顯的季節性,但大多在春季到初夏間流行,痊癒後約一個月內若曬到太陽容易又起疹子。「傳染性紅斑」前驅症狀很像上呼吸道感染如輕微鼻塞或流鼻水,因此不太容易診斷,要等到出疹以後才可能被診斷出來此病。
「傳染性紅斑」的症狀?潘俊伸指出,兒童感染後初期可能發燒一、兩天,之後才先在臉上看到紅疹,接著出現在身上和腳上,即「蕾絲樣紅疹」。這是「傳染性紅斑」特別的出疹方式,這些疹子主要是因為身體產生免疫反應所造成的。「傳染性紅斑」在許多成人的體內均存在,感染後常常不會有明顯症狀,往往不記得自己曾經有過類似疾病,通常感染後是終生免疫。
潘俊伸進一步表示,「傳染性紅斑」在皮疹出現後就沒有傳染性,小朋友也多半不會有搔癢或疼痛的感覺,可以正常作息無虞。有些大小孩會發生膝關節或踝關節腫痛,但是多半不嚴重。治療「傳染性紅斑」沒有特別藥物可用,退燒藥及其他治咳嗽或鼻塞的藥物可以緩解不適,若是皮膚會搔癢可以使用局部止癢藥膏擦拭。
潘俊伸提醒,「傳染性紅斑」正常的潛伏期約4~20天,往往家長會覺得小朋友似乎最近都沒有生病或接觸到其他病患,或是發病後體溫又沒有明顯上升,等到小朋友皮疹出現時常常令父母不知所措,誤以為是皮膚過敏或熱疹。在皮疹出現時就沒有傳染力,此時小朋友是可以正常去上學的,少數大孩子或成人的關節腫痛可能超過數個月甚至數年,對於此種微小病毒感染,一般民眾還是該有相當的認識才好。
耳咽管是我們人體最主要調節中耳氣壓的器官,他連結著鼻咽與中耳,開口像一個活門座落在鼻咽的側壁、鼻腔的後面,經由吞嚥以及打呵欠牽動耳咽管的肌肉,完成開合也完成一次氣壓的平衡。尤其是當坐飛機起降或是坐車上山坡時,因為大氣壓力急速地改變,中耳的氣壓也隨之快速升降,這個時候尤其需要耳咽管的正常張開來適應氣壓的變化。
感冒和鼻過敏時,因為周邊黏膜發炎腫脹以及過多的黏液,常常導致耳咽管暫時的阻塞,這種狀況會因為發炎症症狀的減緩而消失。然而一些慢性鼻炎、鼻竇炎、長期過敏、胃酸逆流、鼻咽腺樣體肥大的病人,耳咽管的開合也隨之出現問題,因為長期氣壓調適不良,症狀輕則長期耳部悶塞,甚至導致中耳積水,更甚者造成耳膜塌陷,聽力嚴重損失,而在飛機起飛降落時造成10~20%乘客耳朵脹痛甚至1%病人耳膜破裂也時有所聞。
藥物治療上,常常投以鼻部抗組織胺以及擴張劑,甚至肌肉鬆弛劑來改善局部症狀,而症狀嚴重者常常效果緩慢。中耳通氣管置放手術是目前最常被使用的手術方式,醫師在耳膜上切開一個小洞並卡入一個暫時性的小管子來維持耳內與環境壓力的平衡。然而術後耳朵不能進水,時間到通氣管脫落時,耳咽管功能障礙的問題依然存在,反覆的手術常導致耳膜的穿孔約5~10%。
近年來手術用內視鏡與氣球的進步,使得醫師可以進入身體的細小管道,觀察細微的變化,並使用氣球來將狹小的管道加以擴張,藉以恢復通暢。長庚醫院耳鼻喉部耳科趙偉傑醫師自美國哈佛大學精修引進耳咽管氣球擴張手術,從耳咽管功能障礙致病的根本部位加以治療,使耳咽管功能回復到正常功能,免除反覆中耳通氣管置放的困擾,更不會因此造成進一歩的慢性耳膜穿孔以及耳朵不能進水的問題,使病人可以輕鬆吞個口水就解除中耳悶塞的問題。目前本院已完成8例,所有病人皆表示耳悶塞感改善,能成功輕鬆的平衡壓力,皆無再發生中耳積水的狀況。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webservice@mabab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