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親子教育

用感恩滋養孩子的心

孩子的人生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遲早有一天需要離開父母的羽翼;過度寵溺、保護孩子的直升機父母,只會使孩子未來變成被寵壞的「大孩子」。如何培養孩子擁有一顆感恩的心?讓他懂得惜物、愛物、知足,還能使他未來碰到困境時能夠不氣餒,進一步轉換心念,將咒詛化成對生命的禮讚。
用感恩滋養孩子的心

你是孝父孝母嗎?
孩子是多麼奇怪的生物呀!6~9個月大的寶寶極度沒有安全感,只要照顧者消失在視線內(即使只是跟他玩躲貓貓),就會以為人消失不見,然後彷彿被遺棄一般急的大哭;但到了2、3歲卻又變的極度自我,認為全世界都繞著他轉,以為父母是為了照顧他的起居而存在,這時,孩子顯得是那麼唯我獨尊、不知感激。

 
但是,不管孩子表現的多自私、多頤指氣使,對父母而言,孩子永遠是他們心頭的一塊肉、是一生的摯愛,也是晚年的盼望和依靠;因此做父母的無不傾注全力,在自己能力許可範圍內,盡力給孩子最好的資源和環境,卻也導致許多孝父孝母,以及被寵壞孩子的兩造對比現象。
 
誠如廣告中的台詞:「孩子,我要給你最好的!」一樣,每個父母莫不希望給孩子最好的。家長想要疼惜孩子的心沒有錯,但最怕的就是不當寵溺,什麼都幫孩子做好、孩子有什麼要求都滿足,導致孩子養成「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性,甚至喪失生活能力及社會適應力;或是因習慣順境,導致未來稍遇挫折,輕易就被擊倒或只會怨天尤人(因為以往只要跺跺腳,父母就會火速趕來善後,卻從沒有人告訴他可以怎麼解決),相信這絕對不是為人父母樂見的情形。
 
 
think about it…
孩子被寵壞,是誰的錯?
孩子沒學好,我們可以找到數不清的替罪羔羊,我們可以怪環境和媒體的亂象、怪學校老師沒教好、怪阿公阿嬤太寵、怪交到壞朋友…等,沒錯!父母當然無法控制孩子接觸的人事物,但卻可以樹立清楚的家規要求孩子從小遵守。感嘆工作太忙沒時間教?晚餐可是父母拿回教育發球權的大好時刻!在晚餐時你可以:
◎ 要求孩子遵守規矩,並糾正他的不良禮儀或用餐習慣(諸如:吃飯配電視、坐沒坐相、能用筷子吃卻要用手、張口咀嚼、搶別人碗盤食物、夾菜給他時沒道謝等)
◎ 針對大一點的孩子,可要求他幫忙擺碗筷、端菜、吃完要將碗筷收到洗碗槽甚至幫忙洗碗等,別讓孩子只學會坐著等被餵飽!

 

感恩,一生的學習課題
孩子的人生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遲早有一天需要離開父母的羽翼。培養孩子擁有一顆感恩的心,不僅能讓他懂得惜物、愛物、知足;同時也是幫助他未來碰到困境時能夠不喪志、不氣餒,還能夠轉換心念,將咒詛化成對生命的禮讚,達到「遇困頓不抱怨、用喜樂感恩面對生命」的境界。相信擁有感恩的美好品性,會是孩子一生受用無窮的寶物。  
  
看到這裡,父母可能會冒出許多問號:「感恩聽起來好抽象,應該怎麼教?」「以自我為中心的小小孩有可能學會感恩嗎?」可言心理諮商所諮商心理師梁仲怡表示:「學齡前幼兒多以自我為中心,這是嬰幼兒為了生存與生俱來的天性;但想要孩子學會感恩,也並非難如登天。」
  
教導孩子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是一個不間斷的過程,梁仲怡心理師建議,家長應依照孩子心智發展階段循序漸近教導,並利用幼兒喜愛模仿的天性,父母只要以身作則,當孩子學習的好榜樣,孩子自然就能從父母身上學會感恩課題,梁仲怡心理師列舉具體方法如下:
 
◎將「請、謝謝、對不起」輸入孩子大腦程式
從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就將「請、謝謝、對不起」時常掛在嘴邊。0~1歲的孩子尚處懵懂階段,可能還不了解這3個詞的意思,照顧者經常說,例如幫孩子換尿布、泡奶或親朋好友餽贈孩子禮物時,跟孩子點頭微笑說:「說謝謝」,讓孩子跟著牙牙學語,透過大量的聽和說,這些語彙就會自動輸入孩子大腦中了。
等孩子比較大,可以開口「請」他幫忙拿東西,當他完成任務時跟他說「謝謝」;相反的,當孩子需要幫忙,或接受別人的幫助、禮物時,若他沒有使用適當的語言(如:請幫我拿胡椒罐、謝謝外婆)家長可以適時提醒他:「你要說什麼?」當孩子說對時立刻給一個正向回應:「嗯~你好有禮貌喔,媽媽抱一下!」在這樣的耳濡目染下,孩子自然養成人見人愛的好教養囉!
 
magic word
可別小看「請、謝謝、對不起」這3個字的神奇力量,外在說/做久了,自然會養成習慣,長期下來會內化,變成發自內心的想法和舉止喔!
 
◎將感恩變成一種習慣
你想灌輸怎樣的人生觀給孩子呢?不用跟孩子說大道理,身教遠比言教發揮更大的影響力。家長不妨檢視一下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言語和行為,你是否─下班一回家開口就沒好話,抱怨工作不順、抱怨孩子不聽話、抱怨家事太多等…?你對他人的好運、際遇顯的羨慕或憤憤不平?孩子不乖時,你處理的方式是大聲尖叫、發脾氣?若父母經常抱怨、埋怨人生不公,那當孩子遇到不如意時,從父母身上學到對待挫折的方式就是抱怨。
遇到挫折時應想辦法解決而不要光抱怨,時時感謝自己擁有的而非抱怨自己沒有的,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活教材。讓感恩變成一種習慣吧!建議家長不妨一個禮拜最少進行1次“感恩儀式”,可選在孩子睡前或上學途中陪他一塊感恩,孩子可以感謝任何他想感謝的人事物(如:神、爸媽、幸運、玩具、寵物、食物等);當孩子收到一項他很喜愛的禮物,或是想對生命中很重要的人表達感謝時,可以鼓勵孩子說出來或陪他一起寫感謝卡片,若孩子還不會寫字,可用畫畫、注音方式來表達,一定會讓收到卡片的人備感窩心,同時,這些舉動也可啟發孩子體會自身已擁有的,並養成感恩的習慣。
 
5棘手時刻 教孩子學感恩
或許許多6、7年級生,小時候只要一聽到4、5年級的父母教訓:「以前我們環境哪有那麼好,上學都沒有鞋子可穿,現在的小孩真幸福!」都不免翻個白眼外加不耐煩;曾幾何時,這些6、7年生也開始學當父母,也可能面臨孩子不懂惜福、不知感恩的情況,在這些“交鋒時刻”,如何將危機變成轉機,請梁仲怡心理師來為我們一一破解。
 
 
棘手挑戰1:孩子獅子大開口要求買東買西
父母對待孩子總是掏心掏肺的付出,曾聽過一個故事,一對貧窮的父母總是把整條魚最好部位留給孩子吃,自己卻啃魚頭、吸魚骨,騙孩子說自己不喜歡吃魚肉,就這樣辛苦地把孩子拉拔長大,孩子成年後依舊把魚最肥美的部位留給自己,然後將魚頭、魚骨理所當然地留給年邁的雙親,聞此故事者莫不感慨父母“癡心換絕情”,也對孩子的“愚孝”感到不可思議!
其實,孩子會有如此行為,父母自身也要檢討,是否從小就讓孩子予取予求,養成他要什麼有什麼的習慣,也因此孩子將父母對他的包容和愛都視為應該的。父母自己心中應該要有一把尺,什麼可以買、什麼不可以買給孩子,千萬不要因為孩子哭鬧,就心軟買下你覺得不應該買給他的東西,否則會讓孩子以為「會吵的孩子才有糖吃」。
 
解套1先帶離現場
若孩子屬不看場合、不管時間,一不買就會在地上大哭打滾,為了避免眾目睽睽的尷尬,36計走為上策,先帶孩子逃離現場,帶回家或帶到人少地方再來跟他周旋,也可避免因為圍觀壓力而屈服孩子淫威,記住,只要有一次父母不堅持住原則,孩子一定會有下一次的耍賴。
解套2 給他有範圍的選擇
若孩子還可與之溝通,可跟他協商,只要善用有限制範圍的選擇,就不會任由孩子予取予求、胃口越養越大了,例如如果孩子吵著要買很貴的變形金剛,就跟孩子說:「今天媽媽的預算是…,變形金剛超出預算了,你可以選擇買在預算內的變形車或小機器人,但假如你要繼續哭、不做選擇,今天我們就回家不買玩具。」讓孩子清楚明白,哭鬧不能解決問題,也學習在有限制下做選擇,慾望是要有節制的。孩子也會開始認清不是每件他想要的東西,爸媽都一定會買給他。
解套3 要求孩子有所付出
若孩子年紀比較大了,家長可要求孩子付出相當的努力(例如:把房間收拾乾淨、把玩具分弟弟玩),以換取購買他想要東西的機會,除了可讓孩子瞭解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父母不會總是無償地全力支持他的慾望,也讓他學得─想要的東西要自己努力爭取,而不是當伸手牌或哭鬧就有。
 
教養大忌
千萬不要劈頭痛罵孩子貪心、不知足,家長可先同理孩子的心情:「媽媽知道你很想要這個變形金剛…」然後誠摯地解釋為何你不買給他的原因:「可是家裡已經有類似的機器人了…」若真的不想或經濟不許可買給孩子,也不要用騙的,因為孩子會記得,一旦期望落空,孩子情緒的反彈會更大。坦白且簡短地告訴孩子:「等明年暑假再買給你。」

 

~想了解更多教養小撇部嗎?請見237期育兒生活雜誌~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採訪撰文/林明佳
諮詢/可言心理諮商所諮商心理師 梁仲怡
圖/本刊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