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親子教育

如何智慧化解孩子的說謊行為?

該如何看待與處理孩子的說謊行為?當孩子面對眼前的問題或壓力,得不到大人的信任時,乾脆說個謊?在誠實這門學問上,爸媽還是有許多方法可以使用,也讓親子關係能夠適時調整與修正。
如何智慧化解孩子的說謊行為?

 

孩子的說謊行為代表了什麼?為何孩子會說謊?爸媽該如何應對孩子說謊這件事情。

「孩子說謊了」代表的是……

認知、語言、社會能力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當第一次發現孩子說謊時,爸媽第一時間的反應通常會感到震驚、生氣,想著:「天啊!我怎麼把孩子教成這樣?」「孩子怎麼會這樣?我教他絕對不可以說謊的啊?」「我的孩子竟然會說謊?」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暨臨床心理師王意中說,當家長說出「竟然」這兩個字的時候,其實多少意味著父母並不認為說謊行為會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不可能!我家小孩怎麼可能會說謊!」與其說不可能,不如說家長本身無法接受。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進一步指出,關於孩子的說謊請先別急於套上道德的枷鎖,小小孩的第一次說謊代表著各種能力的提升,包括認知、語言,以及社會能力等,家長不妨先冷靜下來,先換個角度來思考。其實,年紀越小的孩子是沒有能力去思考到事情的發生或進展是有因果關係的;因此,當孩子說謊了,也代表孩子認知能力的提升,他不僅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將會為自己帶來某些後果,更知道如何利用語言陳述,他就可以逃避掉自己不想面對的結果,或得到他內心所想要的結果。

 

拋開「不是好,就是壞」的二分法迷思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提醒,親子間的信任關係就像是一條線,維繫著親子關係的緊密度,有時候,父母給予孩子太多的期待,將太嚴苛的道德標準加諸在孩子身上,對孩子「純淨無瑕」有著不合理的要求,往往不自覺地讓彼此間關係疏離,拉大信任的行距!因此,不論是看待孩子或是自己的教養,應試著拋開「不是好,就是壞」的二分法迷思,才更有機會讓孩子把心中的話告訴你,讓彼此都能夠獲得正向的成長。

讓父母有機會更了解與幫助孩子
親子互動間的每件事情都會有孩子所希望傳達的訊息,「說謊」這件事情也不例外,從孩子的說謊行為,讓父母有機會了解,孩子在平日生活中,感受到壓力時,他是否已經具備了合理且成熟的解決問題能力。

希望孩子永遠「純淨無瑕」是錯誤的期待

《為什麼孩子要說謊?》一書中提到,父母總是期望孩子的品格與行為表現能完美無瑕,但是,孩子的成長是不斷嘗試錯誤的一種動態改變,有了錯,才明白什麼是對,說了謊,才會慢慢了解誠實為什麼能夠讓心情美好。

換個角度想:「孩子,你為什麼不說謊?」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指出,家長對於突然發現孩子說謊的訝異,甚至驚慌失措,以致出現情緒的波動,是很自然也很真實的,因為這些往往受制於自己先前對孩子誠信的期待,例如,「小孩不能說謊」、「小孩不該說謊」等想法,由於感覺被這些想法所牽制了,所以也生起了一波波負向的情緒,但其實當發現孩子說謊時,最重要的是要看出、聽出孩子需要幫忙的地方。

我們都期待孩子不要說謊,也認為不該說謊,但我們似乎很少翻轉來想:「孩子,為什麼不說謊?」如果說謊能讓對方安心,那麼這個謊說不說?如果說謊能讓爸媽更關心自己,那麼這個謊說不說?如果說謊是在暗示父母:「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那麼這個謊說不說?這麼多的如果,父母不妨先試試看問問自己。

延伸閱讀:孩子愛說謊怎麼辦?

說謊

 

教孩子誠實面對自己,比要求不說謊更重要

社會很假,但我們依然可以很真

當發現孩子說謊時,還有許多家長的反應會是「天啊!怎麼會這樣,我已經徹底做好身教了,現在這個社會太假了,我不能讓孩子也跟著向下沉淪,有一就有二,小小年紀就說謊,長大還得了?!」王意中臨床心理師認為,社會很假,但我們依然可以很真,其實,說謊行為也是一種逃避的選擇,而所謂的「真」並非一點謊言都不能說,而是能夠真實地去面對自己,因此,家長可以藉由孩子的說謊行為,教導孩子如何誠實面對自己與對自己負責。

別經常對孩子使用「是不是」開頭的質問句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強調,上面所述並非要求爸媽把孩子的說謊行為當成理所當然,而是希望爸媽能將更多的心力放在問題解決與引導孩子面對行為後果上,針對一些經常發生的情況,王意中臨床心理師也提供一些方法給爸媽們參考。舉例來說,在客廳發現一大灘水,一般爸媽很直覺地會問:「是不是你打翻水的?」而孩子也很容易馬上脫口而出:「不是啦!」甚至回答:「不是啦!是貓咪。」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說,其實,「是不是」開頭的問句本身就已經帶有質問的語氣了,建議爸媽發現任何覺得可能是孩子所做的淘氣行為時,避免使用「是不是」開頭的質問句,不妨換成疑問句的方式來問問看:「咦?這裡怎麼會有一大灘水呢?」讓孩子有機會能夠清楚說明原委,而不是急著否認事實,擔心被罵。

手足爭吵,互相說是他啦!」
有時候兄弟姊妹吵架,也很常互相說「是他啦!」「是他啦!」爸媽夾在中間,變得也常常脫口而出:「是不是你?」「是不是妳?」急著當下解決誰對誰錯。這時候與其急著問「是不是你」找真相,不如先讓年紀大的安撫小的,先不跟孩子討論實際狀況,但在安撫的過程中,孩子間彼此又會產生對話,此時所產生的對話通常不再是爭著向爸媽告狀,爸媽可以觀察他們的互動與對話,從這些內容蒐集到更多到底剛剛爸媽不在現場時,發生了什麼事情,進而想辦法處理與引導孩子學習。

延伸閱讀:孩子說謊時,爸媽應做的7件事

 

說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