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寶貝健康

寶寶吃海鮮易過敏?!

寶寶可以吃海鮮嗎?相信這是不少家長心目中的疑惑,根據研究資料發現,若從小有吃海鮮的寶寶,長大後反而對這些食物的接受度比較高,也不易引發過敏,因此,家長應嘗試讓孩子攝取,並觀察吸收狀況,再決定是否讓孩子繼續吃海鮮。
寶寶吃海鮮易過敏?!

海鮮屬於豆魚肉蛋類的一種,包括魚類、蝦蟹類、貝類等,不僅富含豐富的營養價值,更能促進身體器官的發展。對嬰幼兒來說,大約8個月開始便可以逐步攝取魚肉類,待年紀稍長再吃蝦蟹類與貝類,如此不僅可以幫助發育,同時提升孩子對食物的接受度,降低對海鮮的過敏。

 

海鮮≠過敏,聰明挑選

不少家長認為海鮮容易誘發過敏,但根據最新研究資料發現,若從小就攝取海鮮類食物的寶寶,長大後反而對海鮮的接受度較高,且不易有過敏症狀。成大醫院營養師徐瑋婷表示,海鮮富含豐富的營養價值,從媽咪懷孕時便可食用豆魚肉蛋類,給予胎兒足夠的營養,待寶寶出生後,媽咪亦應適當攝取海鮮類,增加母乳營養,若是喝配方奶的嬰兒,則可選擇強化添加EPA與DHA的配方奶。待寶寶8個月大左右,可開始接受蛋白質副食品的階段,應按照衛生福利部公布的每日飲食指南的豆魚肉蛋類建議攝取量適當食用,也就是8~9個月大的寶寶每日攝取量是0.5~1份、10~12個月的寶寶為1~1.5份、1歲~3歲的幼兒則為2~3份,如此才能讓寶寶健康長大。

魚類
魚類富含豐富的蛋白質、Omega-3脂肪酸(DHA、EPA)及其他必須脂肪酸,其中的蛋白質用以組成身體細胞與促進器官發育, DHA、EPA則可促進大腦發育及視網膜發育。通常魚類可分為海水魚與淡水魚,海水魚的DHA、EPA含量高、魚刺少,處理起來簡單又方便,但因生物累積作用,易受重金屬汙染,必須注意攝取量與食用頻率;淡水魚由於體型小,重金屬累積含量較低,肉質亦細嫩,但容易受到寄生蟲汙染,兩者各具營養特色,建議媽咪準備寶寶的副食品時,交替食用淡水魚與海水魚,以獲得足夠營養,降低汙染影響。

海水魚VS.淡水魚

   魚種

比較

海水魚

淡水魚

外型

體型大

體型小,約巴掌大

常見魚種

鯊魚、旗魚、鮭魚、鱸魚等

吳郭魚、鰻魚等

選購&料理要點
媽咪選購魚類時,除了要按壓肉質檢視有無飽滿、彈性之外,還要注意眼珠是否明亮清澈、表皮完整等,更應了解產地來源與新鮮度,避免購買添加化學成分的魚。魚買回家後第一步必須先放血,將內臟與腸泥處理掉,徹底清除魚鱗並洗淨、去除腥味。烹煮方式則包括煎、炒、烤、清蒸等,但需注意的是將魚完全煮熟,避免生食或半生不熟,不然吃進細菌或寄生蟲會引起過敏或中毒。

食用時機
嬰幼兒大約從8個月開始,便可以逐步攝取魚肉。此時嬰兒的咀嚼能力與消化能力尚未發育完全,媽咪在料理食物時,應將魚刺挑乾淨,並且剁碎或磨成泥,方便寶寶食用。不過,針對部分消化能力發展較慢的孩子,媽咪先讓寶寶嘗試吃白色的魚肉,因脂肪含量低,較易吸收;反之,紅色魚肉的脂肪含量較高,有些寶寶容易消化不良,待寶寶消化功能較成熟時再嘗試。

另外,不少家長認為魚湯的精華都在湯裡,只餵食魚湯,徐瑋婷營養師說明,其實不少的蛋白質與脂肪酸等營養都在魚肉,建議媽咪應連魚肉一起餵食才能補充足夠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