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學習當爸媽

到底生幾個比較好?

台灣社會的生育率正慢慢下降,不僅因為大多數女性開始步向晚婚型態,延後生育年齡,還有高成本的育兒條件,讓小夫妻也沒辦法恣意的想生就生~
生兒育女不再是夫妻間的必然過程,倘若兩方在經濟狀態及生育心態上已有齊全準備,就可對「要生孩子嗎?」「該生幾個孩子?」這些問題作出最好的抉擇!
到底生幾個比較好?

1個寶、2相好
傳統育兒觀念

社會形態轉變

亞東紀念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呂宏曉解釋,常聽到的「一個孩子不嫌少,兩個孩子恰恰好」這句話,源於60年代的內政單位宣導節育口號;至於為何有這樣的說法呢?因為當時的台灣正面臨農業工業化的轉型,醫學品質開始出現大幅的進步,這項進步讓嬰兒存活率大增,使得新生兒人口數也節節上升。

節育觀念

不同於以往常見的難產、夭折等生產情形,卻沒有先進的醫療設備;在醫療進步的前提下,若是生育率仍舊維持不變,將導致人口過度增加,造成未來糧食及就業機會的不足。故政府單位為分散社會資源,便大力提倡「一個孩子不嫌少,兩個孩子恰恰好」的觀念,目的是鼓勵民眾節育,以減少人口大幅成長的趨勢。

 

現今育兒現象

生育條件多

呂宏曉心理師表示,傳統社會的生育觀念,經由再一次的社會變遷,的確又有不一樣的現象。現代夫妻對「養兒防老」的生育觀念並不熱衷,反而單純只就小家庭裡,夫妻雙方希望能有屬於彼此「愛的結晶」為出發點而生育。

對現代夫妻而言,生育不再只是傳宗接代的責任,而是考量現有環境各層面條件具足後,才會接受的決定。大部份有2點現實面考量:

1.生活品質

雙薪家庭的夫妻,各自皆有工作要忙碌;女性不再專職為生養教育孩子的角色,對生孩子這件事也就不列為優先順序。有些夫妻則是認為,平日上班已經很辛苦,若回到家還要照料小孩、忍受哭鬧,豈不完全沒有休息!?為了生活的品質,可以徹底放鬆的休息環境,還是緩點生的好!

2.帶養問題

在過於高昂的生育、養育和托育前提下,不難想像社會上有多少夫妻正深陷在如此重大的育兒困難中;此外,也能更加瞭解未婚或已婚未生子的夫妻其觀望心態,少子化的現象自然也就不足為奇。

一套完善的托育制度還是夫妻想成為「父母」角色的重點考量,呂曉宏心理師認為缺乏完整的托育制度,到頭來只讓孩子成為保母和幼教業者眼中的鈔票,或者爸比媽咪戰戰兢兢的抱著必定要被炒魷魚的心態,請上一段時間的育嬰假。因此,「保母管理和費用補助」的制度,的確對想要生育的夫妻是一大問題點。

 

新聞快訊.「安胎假」議題正夯!

勞委會主委王如玄在「2010年慶祝國際婦女節百週年」記者會上表示,勞委會將修改勞工請假規則,未來懷孕婦女可持醫師證明,向雇主請無薪安胎假,為期最長一年,仍享勞保身分。

王如玄主委提出此項議題的初衷,是接收到許多婦女反映懷孕期間有出血、流產等情況,盼能請假安胎,但現行法令卻無此機制,雇主也可能不會同意。

目前勞委會已著手修改勞工請假規則,實施安胎休養假,最快五月底、最慢不超過六月即可實施;條例內容中會包括有:婦女懷孕後向雇主出示醫師證明,即可申請安胎假並留職停薪,最長可請一年;婦女在請假期間仍保有勞保身分等項目。

 

一胎就是一塊寶

現今父母因為時間和經濟因素,多半只計畫生一胎;也可能是父母本身沒有想要很多孩子,反而寧願給自己多一些自由,多一些空間。不管如何,若是計畫性生一子女的情況下,不妨事前先多方吸收相關的育兒資訊,才可以「集所有精華於一孩子身」。

獨身子女3優點

呂曉宏心理師表示,獨生子女匯集父母的所有關注,除了父母本身要注意過度溺愛的情況外,其實孩子有諸多好處:

1.得到充分的愛撫和關懷︰這樣的元素,是幼兒歸屬感和安全感的基礎,對心理健康也有良好的幫助。

2.擁有較好的物質生活:即便是經濟條件較差的家庭,也會因為只有一個孩子,而盡量滿足其發展的基本需要。父母會希望培養獨生子女具備多才多藝,也願意花錢帶孩子到各地參觀遊覽,畢竟只要再多負擔一份費用罷了!

3.雙親完全的關注力:只有一個孩子的父母,較能夠專注在孩子身上,甚至花上時間和精力來協助孩子的智力發展。父母會比較耐心的陪伴孩子從事學習、遊戲等活動;因此,多數獨生子女的知識面比較廣,記憶力比較強,思維也比較活躍。

 

兩個孩子兩相好

有些父母則認為孩子多反而好帶,因為孩子沒伴,會什麼事都要拉著爸比媽咪一起做:畫畫要有爸比媽咪在旁看著,玩玩具、鬥劍槍戰也要爸比媽咪充當對手,24小時幾乎都在陪孩子。然而,爸比媽咪若有兩個以上的孩子,在年幼時期的照顧上的確辛苦,但孩子年齡較大後反而會自成一局玩得開心,彼此有伴也讓大人們各自鬆了口氣。

手足相伴2優勢

呂曉宏心理師建議,夫妻若決定計畫生1個以上的孩子,孩子們的年齡相差23歲最為理想(隔56歲以上,心智程度會相差太遠);2個以上的孩子相處時通常具有以下的優勢:

1.擁有手足間的情懷:兄弟姐妹可以是彼此最親近的朋友,最忠實的支持者,最知己的生意夥伴,遇到問題可以互相討論、倚靠。雖然並非每個手足都一定要個性契合,互相喜愛;但從現實面來觀察,當有家庭問題或父母年邁時,手足間可以分擔責任、輪流探望和照顧父母,不必一個人負起全責孤軍奮戰。

2.學習分享和陪襯:多子家庭的孩子會瞭解爸比媽咪並非時刻圍繞著自己旋轉,會從家庭生活中體認到分享和互助的必要,且偶時必須參與競爭、被迫學習爭取和維護自己的權利,擁有較豐富的社交學習經驗。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事

呂曉宏心理師表示,不管想要生幾個孩子,最重要的仍是父母本身的教養方式。對學齡前幼兒而言,「家庭教育」的影響程度深遠,即使忙碌的雙薪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不夠長,卻依舊是孩子心中最佳依賴及學習的對象。

 

3tips~父母教養心態

親子互動模式很容易「定型」,若是父母雙方想要改變親子互動模式,讓孩子有正確且完整的「家教」學習,必須先從「自我心態」做起;建議爸比媽咪進行大變「心」時,同時應具備以下3大項提示,方能順利改變自己,進而打造優質寶貝:

Tip1.做好正向典範

爸比媽咪本身的負向教養方式(如:打、罵)會讓孩子學習模仿,以為錯誤就可以用不良語言來罵、用拳頭來打是正確的行為。使用正確觀念和正面典範來教導孩子,就不需另花時間矯正、導正孩子習以為常的負向教育。

若能從小減低孩子模仿不良言語和行為,進入團體生活後有助其快速融入同儕之中並受到歡迎;因孩子多半已從家庭教育中,習得正確生活習慣,不會對其他小朋友口出不雅言語、做出不當行為。

Tip2.共同加入教養

爸比媽咪之中若只有一方改變,不但效果不佳也難長期堅持,容易不知不覺又回到過去負向教養的方式。呂曉宏心理師提醒,夫妻雙方一同進行、互相扶持教養責任,可以增強彼此信心;此外,當年紀小的孩子尚未受到同儕或師長的影響力時,家庭層面的影響就愈大。其「行為」學習速度遠快於「言語」學習,倘若常讓孩子耳濡目染不雅的言談、行為舉止,將會養成習慣且大幅提升矯正的困難度。

因此,當夫妻一方生活習慣較差時,另一方必須要減低此行為造成孩子的負面影響,樹立正確學習的典範。舉例來說,假設一方沒有隨手丟垃圾的習慣,另一方應身體力行的做好「隨手將垃圾丟到垃圾桶裡」的動作,並告知孩子這項行為的正確性,加強孩子的觀念建立。

Tip3.補充知識和自我反省

父母若懂得自省,才能透視需要改變的地方,並有助於適時調整教養方向,避免帶給孩子負面的影響。遇到較為不瞭解的情況,可多閱覽相關育兒資訊,或與醫師詢問經驗。呂曉宏心理師表示,有時父母並非不會照顧孩子,多半只是缺乏相關育兒知識,才會忽略幼兒生活照顧原則;只要能將資訊備足,即可調整方式,養育出健康聰明的快樂寶寶!

呂宏曉

現職:亞東紀念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

台北縣臨床心理師公會理事

學歷:成功大學醫學院行為醫學研究所碩士

輔仁大學應用心理系學士

證照:臨床心理師證

教育部部定講師

經歷:台北市心理衛生中心心理輔導員

台南奇美醫院臨床心理師

台南監獄榮譽教誨師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webservice@mababy.com

採訪撰文/陳韻如
諮詢/亞東紀念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 呂宏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