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寶貝健康

家有低肌肉張力寶寶?

小朋友總是活潑好動,喜歡爬高爬低、探險新鮮事物,家長雖然須耗費不少心思教養,但這是孩子成長必經的歷程,而看似再自然不過的表現,對於低肌肉張力的小孩而言,卻可能困難重重。究竟何謂低肌肉張力?日後可能造成哪些影響?父母又該如何協助孩子,揮別「軟趴趴」的人生?本文邀請專業職能治療師為您詳細解說。
家有低肌肉張力寶寶?

關於肌肉張力不足的孩子,外觀上總是給人懶洋洋的感覺,彷彿全身沒有力氣般。一般來說,從日常生活中便可觀察低肌肉張力的孩子,做事情容易感到疲累是最明顯的特徵之一。而肌肉張力不足,可能造成孩子從事活動和學習意願低落,進而影響人際互動關係。假如孩子有肌肉張力不足的疑慮,應盡早尋求協助及治療,以改善肌肉張力問題。

 

何謂低肌肉張力?

何謂肌肉張力不足?相信這是許多家長的疑惑,適健復健科診所職能治療師王怡婷說明,肌肉張力的定義,是指肌肉不特別出力的狀態下,仍然可以穩定身體平衡,對抗地心引力,例如:伸手拿物品、走路時,身體能行動自如,不需要特別花費力氣。

此外,即便在姿勢放鬆狀態下,肌肉仍會有少量的收縮,以保持彈性。舉例來說,正常情況下,若是輕輕推動肩膀,身體會產生阻力穩定平衡,這便是肌肉張力表現。然而,對於肌肉張力不足的孩子來說,許多看似再簡單不過的動作,像是要求坐姿挺直、挺胸站立,可能都須要特別用力才能完成。

導致原因
肌肉張力的表現,是大腦傳遞訊息至神經,經由神經傳達至肌肉,促使肌肉做出收縮動作,進而產生張力,因此,在訊息傳遞過程中,假使大腦、神經、脊椎、肌肉其中一個部位受到損傷,便可能導致肌肉張力出現問題。王怡婷治療師表示,原則上,疾病造成的張力問題,可從醫學上診斷確知,像是腦性麻痺、唐氏症、小胖威利症,以及脊髓方面的反射整合異常,都可能造成肌肉張力異常。

排除生理疾病影響,實際案例中,有些孩子動作發展較為緩慢,但就整體生長發展而言,尚屬於標準範圍內,在這種情況下,通常較難發現孩子有張力不足問題,由於無法明確診斷成因,可能是先天或是遺傳,因此在家族成員中,也可能會出現張力不足狀況。

除了先天因素之外,後天環境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像是經常讓寶寶躺臥床上,因缺乏足夠活動練習(如爬行),同樣也可能造成肌肉張力不足,導致生長發展遲緩,提醒父母應多加注意。

後續影響
王怡婷治療師說到,從感覺統合理論來看,肌肉張力不足狀況,即是大腦前庭系統的整合能力不佳,導致身體無法順利維持姿勢穩定。所謂前庭系統,是指人進行奔跑、跳躍等動作時,大腦可以感覺所處位置和空間的變化,促使身體做出適當反應。

前庭系統整合能力不成熟,影響肌肉張力的作用。肌肉張力不足的孩子,在生理上容易感到疲累,經常被認為「坐沒坐姿,站沒站像」。對於年紀較小的孩子而言,恐影響其肢體動作發展。等到進入學齡階段,孩子則無法穩定專注學習,例如:上課時,經常動來動去,更可能因為身體疲累,影響學習效果。臨床上,常見到孩子因為生理不適或是事情做不好,而經常抱怨、自怨自艾,甚至不參與團體活動等,長期下來,便會影響人際關係及自信心。

肌肉張力VS.肌肉耐力
肌肉張力和肌肉耐力不同之處?肌肉耐力是指肌肉持續收縮一段時間,重複進行相同動作的能力,若是肌肉張力異常,相對來說,也會影響肌肉耐力的表現。然而,肌肉耐力表現不佳,卻不見得是肌肉張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