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庭 健康百寶箱

孕媽咪秋季大補帖

中秋剛過,一晃眼時序已入深秋。對於身懷六甲的孕媽咪,秋天相對是比較舒服的季節,既沒有夏天的燥熱黏膩,也沒有冬天的刺骨寒冷。不過,此時由於季節交替、日夜溫差大,稍不留意就容易染上感冒;乾燥的空氣也可能讓許多人皮膚乾癢,甚至出現流鼻血的現象。大閘蟹產季將至,相信有許多饕客孕媽咪準備大快朵頤,但若食用過量,可能引發腹瀉甚至腸胃炎。且因「秋燥傷肺」,有呼吸道、心血管痼疾的孕媽咪,須小心慢性病復發。本文搜羅秋天會有的「症頭」,提醒孕媽咪在享受明媚秋光的同時,也別忘了保健身體。
孕媽咪秋季大補帖

秋燥‧皮膚保養

★秋天常見皮膚疾病
1.對磨疹
對磨疹是指兩個相鄰部位的皮膚表層因相互磨擦刺激,造成皮膚發炎現象。容易發生在皮膚的皺褶部位,常見跨下、肛門附近、腋下、乳下、手腳彎折處,會引起搔癢、紅腫、落屑及丘疹症狀,磨擦嚴重時甚至會感到疼痛,且常合併黴菌感染。由於對磨疹好發在肥胖的人身上,榮總皮膚部主治醫師吳貞宜提醒孕媽咪,孕期應儘量避免讓體重超標。此外,也要避免在高溫過熱的環境運動或工作過久,並保持身體乾爽、徹底清潔四肢皺摺部位,穿著寬鬆透氣的衣物。假使孕媽咪出現對磨疹症狀且開始發癢,可在患處擦拭短期外用型弱質類固醇藥膏。

2.皮癬菌感染
皮癬菌也就是一般人俗稱的「癬」,同樣也是常見的皮膚疾病。它是一種黴菌,喜歡生長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一般來說只會在皮膚的角質層或角質衍生物形成感染,依感染部位不同名稱各異;腳底、腳趾趾縫稱足癬(俗稱香港腳)、手腳指甲稱甲癬(合稱灰指甲)、股溝或胯下稱股癬、身體軀幹稱體癬、頭皮與頭髮稱頭癬。此種癬菌感染在氣溫降低的秋季會變得較輕微,但孕媽咪仍須有警覺心,尤其平時容易流汗的孕媽咪,應定期檢查腳指指縫或身體有無脫皮現象,若有症狀則須使用微量抗黴菌藥膏治療。另外也是癬的種類之一的「汗斑」則在夏季較常見,有此症狀同樣適用抗黴菌藥膏。

3.濕疹
敏感性體質的孕媽咪須特別注意溼疹。濕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通常泛指一系列持久和續發的皮疹,以發紅、水腫、搔癢為主要症狀。懷頭胎的孕媽咪,約有5%~10%在邁入第二、第三孕期時,肚臍周圍或整片肚子會出現紅色塊狀濕疹,並產生搔癢。此時可以攝取口服抗組織胺、外用類固醇藥膏緩解症狀。

4.汗皰疹
有異位性皮膚炎或汗皰疹病史的孕媽咪,在秋冬季節交替時容易發作。汗皰疹屬於過敏的一種,好發於手指、手掌和腳底,一開始會出現透明珍珠狀的小水泡,通常伴隨強烈的搔癢感,隨後小水泡逐漸擴大、破皮,一般會在2~3週內消退。水泡剛冒出來的時候是搔癢感的高峰,爾後癢感逐漸下降,形成環形脫屑或脫皮。孕媽咪如果雙手出現小水泡可以以強效類固醇治療,由於2、3天情況改善即可停止用藥,此類固醇治療屬於短期使用,毋須擔心會傷害胎兒。有異位性皮膚炎病史的孕媽咪則要注意保濕,不要熬夜。孕媽咪若是過敏體質,懷孕期間少吃海鮮、花生、巧克力、芒果等容易引發過敏的食物,如此也可以減少胎兒出生即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的機率。

5.乾癢症
秋天雖然不像冬天如此乾冷,但氣溫降低之際,乾性膚質或罹患乾性皮膚疾病(如異位性皮膚炎、魚鱗癬)的孕媽咪仍可能出現冬季濕疹、乾癢症狀。此時日夜溫差大,皮膚在低溫環境血管會收縮,使局部血液循環降低,進而讓皮脂和汗水分泌減少;皮膚乾燥便容易發癢、發炎。建議孕媽咪洗澡以淋浴為主,因為泡熱水澡會把皮膚表面皮脂洗掉,一旦吹到乾冷空氣,便會加重乾癢症狀;淋浴次數也不宜太多。且因肥皂較乾澀、易溶解皮膚脂質,孕媽咪應選擇溫和的乳霜香皂或中性沐浴乳。洗澡後也要固定塗抹具保濕作用的乳液或乳霜潤膚劑,減少水分蒸發。

另外,貼身內衣物最好用手洗,有些人喜歡使用大量洗衣精清潔貼身衣物,容易殘留清潔劑而引發過敏。穿衣應避免毛料、尼龍衣物;睡覺時也不要直接覆蓋毛毯。應儘量選擇棉質柔軟衣服,毛毯外面也最好套上純棉被套。提醒孕媽咪,當看到皮膚出現皮屑表示身體過於乾燥,應使其恢復滋潤,避免併發濕疹。罹患冬季濕疹的孕媽咪,若自行塗抹保濕乳液無效,則須經醫師診斷後以富含油脂的藥膏塗抹患處以減輕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