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寶貝健康

防治登革熱,正確觀念不可少

近來登革熱疫情仍緊繃,防蚊產品成為民眾必備用品,但市面上防蚊產品種類眾多,甚至還有不少DIY產品,到底要如何選用才能達到最強的效果及最佳的保護?此外,登革熱快篩已納入公費,並成立4家登革熱應變醫院;萬一罹病了,該如何治療與照顧?這些都需要認識與了解。
防治登革熱,正確觀念不可少

「防蚊」和「殺蚊」大不同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說明,首先要先了解「防蚊」跟「殺蚊」不同,「防蚊」是減少蚊子接觸到皮膚的機會,而「殺蚊」則是具有殺害蚊子的功能。前者主要是利用一些物理或化學性的方式讓蚊子產生趨避效果;而後者主要則是利用能破壞蚊子神經細胞膜穩定性的物質,使其神經麻痺造成死亡。某些防蚊物質經過衛生單位許可後是可以用在皮膚上,然而殺蚊物質主要是被當做環境用藥或農藥使用,不建議接觸皮膚。

想有效「防蚊」有兩種作法:物理性遮蔽、化學性趨避。

◎物理性遮蔽:像是避免於黃昏之後到黎明間外出;外出時穿著淺色長袖、外套及長褲,且最好上衣袖口及褲子下襬具有束口設計;穿衣時將上衣紮入褲內,並著淺色襪子包束褲子下襬,都可以防止蚊子鑽入叮咬;家居門窗使用紗門、紗窗並於睡覺時使用蚊帳…等。

◎化學性趨避:在皮膚裸露處塗抹或噴灑具有化學趨避能力的防蚊液(乳或噴霧)加強防蚊效果。

 

不可不知的「防蚊產品」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指出目前市面上可用於人體皮膚之防蚊產品,主要分為「具藥品許可證含DEET的產品」以及「不具有藥品許可證含植物精油及植物油的產品」。

前者主要含有DEET(N,N-Diethyl-meta-toluamide╱敵避╱待乙妥╱避蚊胺)成分,列屬為藥品管理,上市前須經審查並取得許可證。此成分可影響蚊子嗅覺,進而減低其叮咬皮膚的機會。使用10%以上的藥劑塗布於皮膚上通常能夠保護2小時;20%以上可保護4小時;30〜50%的濃度則可以保護6〜8小時。建議需要長時間待在戶外、疫情時期及所處環境蚊子較多的地方,應優先選用此類產品。購買時可檢視其產品包裝上是否具有衛生福利部核准字號(衛署藥製字第○○○○號、衛署藥輸字第○○○○號)。其核准適應症為「驅除蚊、蒼蠅、蚤、蝨、水蛭等害蟲叮咬」。

後者常見添加的植物精油包括:香茅、檸檬胺、尤加利、樟樹、茶樹、薰衣草、貓薄荷、柚皮、橙皮…等,而常見的植物油包括大豆油及麻油兩種,這些外用品均屬於一般商品,不能標示或宣稱療效。也就是說市面上的草本防蚊液、防蚊精油、防蚊貼片及防蚊手環…等產品,其防蚊效果及安全性並未經台灣衛生單位確認,其效能通常比較不明確,長期使用的安全性也還有待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