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寶貝健康

熱性痙攣太驚恐!爸媽別急~預防+照顧這樣做

為什麼六個月至六歲的孩子要特別小心熱性痙攣的發生呢?小孩發高燒的24小時內,如果出現熱性痙攣,您知道該怎麼緊急處理嗎?專業的小兒神經學專家醫師,告訴家長正確認識小兒熱性痙攣的問題!
熱性痙攣太驚恐!爸媽別急~預防+照顧這樣做


在小朋友發高燒後不久,家長或許曾經碰見寶寶緊接著有短暫的抽搐現象。什麼是抽搐?和熱性痙攣有何差異呢?

什麼是「熱性痙攣」?

林口長庚兒童醫院小兒神經科主治醫師洪伯誠表示,發生「抽搐」的背後因素很多,但「抽搐」行為,主要是指身體四肢表現短暫僵直或抖動的動作而言,而「熱性痙攣」也會發生抽搐,只不過熱性痙攣發生在高燒期,伴隨產生抽搐的動作,因此被稱為熱性痙攣。

洪醫師表示,熱性痙攣案例中,約有20%的抽搐是發生在發燒之前或是發燒後1小時內。但有一大半最常見的,是發燒後1~24小時內會有抽搐。少部分則是發燒24小時以後才產生。

小兒熱性痙攣的原因

熱性痙攣的發生,是因為在體溫升高時,較易誘發腦神經細胞產生不正常的放電所致。大部份的好發年齡是六個月至六歲期間,最常見的則是一歲至一歲半之間。由於寶寶大腦在一歲至一歲半之間,腦部神經元功能尚未成熟,免疫能力也未健全,容易感冒引起發燒進而誘發抽搐,而熱性痙攣也常與基因及家族遺傳體質有相關。因此,如果近親家族成員中,曾有高燒期發生過熱性痙攣現象,那麼自己寶寶產生的機率也就可能比較高。

延伸閱讀:溫度、水分是關鍵!天熱小心「中暑」、「冷氣病」上身

熱性痙攣的二種類型

熱性痙攣,可區別為「單純型」(Simple)及「複雜型」(Complex)兩種。

通常單純型的熱性痙攣,寶寶易有全身性的抽搐現象,雙側肢體同時都有僵硬、抖動反應。而複雜型的熱性痙攣,則僅會出現單側肢體的抽搐現象。另外,單純型持續時間通常小於15分鐘,複雜型則可能超過15分鐘。再者,單純型熱性痙攣,高燒期僅發生一次抽搐;而複雜型的熱性痙攣,則會出現多次不等的抽搐症狀。

熱性痙攣一般是以單純型的居多,而且寶寶滿六、七歲以後,因為腦部神經元發育完好,也就不會再有熱性痙攣的問題了。其次,熱性痙攣並不會有影響智商高低的問題;所以,基本上也不會影響聰明才智,智力及學習能力等,只是抽搐起來會讓家長看了又心驚又擔心。所以,洪醫師建議,寶寶在感冒發燒狀況下,家長也要使用精準的體溫測量工具,來正確且頻繁的去測量寶寶的體溫,並即時的給予退燒,以避免體溫突然又高起來時,較易誘發熱性痙攣的產生。

熱性痙攣vs癲癇

洪伯誠醫師說,「癲癇」也有分「有抽搐」、「無抽搐」的兩種類型。當小朋友本身就是癲癇寶寶,發高燒的時候,當然也有可能誘發癲癇,但是癲癇並不一定需要高燒才會產生。其次,癲癇也不一定都會抽搐,好比說,「失神性」的癲癇,並不會發生抽搐現象,患者僅僅只會呈現「呆滯」症狀。

一般熱性痙攣必須和腦炎或腦膜炎等中樞神經感染作區別,因為腦炎或腦膜炎若是沒有及早治療,恐怕較易留有後遺症,因此諸如此類,則需請專業醫師詳細診斷,以便早日接受治療改善病情。

洪伯誠醫師指出,單純型熱性痙攣並不會導致癲癇,但是有部分病童在複雜型熱性痙攣過後,家長才發現寶寶有癲癇的問題,這是因為寶寶本身,可能就具有某些危險因子存在的緣故。

哪些是熱性痙攣導致癲癇的危險因子呢?像是在發生第一次的熱性痙攣以前,寶寶就有神經學方面的障礙,或有發育遲緩的現象;其次,近親當中有人患有癲癇,及寶寶曾有複雜型熱性痙攣病史,是為癲癇的危險因子。如果只一個危險因子,不表示會比一般兒童有較高發生癲癇的機率;但如果危險因子越多,發生的機率就會越高,這時家長就要小心追蹤寶寶的健康問題。

延伸閱讀:4歲女童罹患「腦膜炎」,頭痛、反覆發燒是警訊!

抽搐時,該怎麼給予照護?

洪醫師提醒,無論癲癇或熱性痙攣的抽搐,當發生的時候,家長應盡可能給予寶寶側臥平躺,並且移開周圍較大玩偶,及可能造成窒息的危險物品。通常熱性痙攣的時間很短暫,大部分持續五分鐘內即會自動消失,很少會持續太久。

所以,家長在緊急處理的階段,首先應確認寶寶是否清醒,並觀察寶寶發作時的各種反應,記下抽搐大約持續多久的時間,此時,先不需給予水分或食物,好讓寶貝充分休息。然後在寶寶較清醒時,可帶孩子立刻就醫。假使是在半夜發生熱性痙攣,對那些易有熱性痙攣病史的寶寶,醫師若曾開立過可及時制止抽搐的肛門塞劑(註:此類為管制藥物,須由醫師開立處方使用),則可給予寶寶較有效的適當處理。

通常寶寶抽搐過後再來退燒已來不及防止抽搐,因此,若家長事先就知道寶寶本身有熱性痙攣發作的體質和傾向,那麼就可選在寶寶罹患感冒時高燒起來前,即時給予寶寶退燒藥。再者,洪醫師更提醒,通常寶寶的熱性痙攣會在五分鐘內可結束,結束後再帶孩子就醫較好。但如果抽搐時間超過五分鐘不停,不妨趕緊先帶寶寶就醫

延伸閱讀:寶貝搖頭又晃腦,正常嗎? 嬰兒癲癇,4照顧原則×2注意事項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諮詢/林口長庚兒童醫院小兒神經科主治醫師 洪伯誠
攝影/張明偉
Model/氣質媽咪 許椀晴、可愛寶寶 張恩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