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懷孕 孕期知識

小媽媽懷孕的健康風險,家人支持很關鍵

隨著世代演變,性觀念越來越開放,許多女性很早就有過性經驗,甚至懷孕而結婚。由於身心靈都還未成熟,對小媽媽來說,無論在生理或心理,都會造成重大影響。
小媽媽懷孕的健康風險,家人支持很關鍵

 

近日高雄發生一起棄嬰事件,令人傻眼。一名年僅19歲的小媽媽未婚懷孕,整個懷孕過程都沒有產檢,且由於肚子過小看不出孕味,連同住的家人也沒發現少女懷孕,直到前幾天懷孕約8、9個月時,不小心在廁所「大」出嬰兒,少女嚇得趕緊呼叫爸爸及阿嬤協助。然而,嬰兒生下後疑似沒有呼吸,且爸爸也疑似過度緊張,以為是死胎就隨便用塑膠袋把嬰兒裝入,並騎車到前鎮河丟棄。

而剛分娩完的小媽媽身體虛弱,在母親的陪同下就醫,然而醫院發現小媽媽是產婦,但卻沒看見嬰兒,察覺有異,隨即通報警方處理,目前尚未尋獲胎兒的蹤跡。警方調查,嬰兒的生父疑是少女的20歲男友,但兩人已許久未聯絡,案情仍在釐清當中。

台灣性教育看似開放卻不友善,沒人好好教導孩子「懷孕了該怎麼辦?」而大多傳統家庭的長輩思想保守,往往會怕「見笑(丟臉)」而隱藏未婚懷孕的事實,使得懷孕的少女得不到妥善的醫療照護,又欠缺家人的關懷,憾事也就這樣發生...

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翁嘉穗表示,低齡孕媽咪一般是指20歲以下就懷孕的未成年少女,由於性開放的時代來臨,導致頻繁性行為的年齡層降低。根據內政部於2015年統計,近4年來,臺灣每年約3000名新生兒的生母年齡未滿20歲,這些媽咪可能還處於就學階段,或者尚未有當媽咪的心理準備。基本上,低齡孕媽咪幾乎都是在非預期的情況下懷孕。而小媽媽虐兒案也時有所聞,應致力提升她們養育小孩的資源和能力。

延伸閱讀:養不起就遺棄? 社會局提供安置配套

低齡懷孕的身心健康分析

對於女性來說,過早(20歲以下)或過晚(34歲以上)懷孕,風險都會相對提高,通常醫師會鼓勵適齡婦女盡量在34歲之前完成生育計畫,以遺傳學來說,20多歲的女性基因最穩定,產後恢復也較快。然而,低齡女性懷孕到底會帶來哪些影響?除了要承受生理上的變化、懷孕風險增加之外,心理狀態也是不容忽視。

生理問題

學理上,女性懷孕的兩個要素是月經和性生活,當女性開始有月經,若未做好安全性行為,就可能懷孕。一般來說,剛開始有月經的5、6年,子宮還很小,雌激素尚未穩定,子宮內的肌肉層發展也不太完整,懷孕後產生的風險可能比適齡孕媽咪還高,但青少年通常沒有預期會懷孕,意識到自己可能懷孕而到婦產科檢查週數,幾乎都比適齡孕媽咪發現時的週數晚得多,且對懷孕的醫學知識匱乏,在懷孕過程中對自己的健康照顧不太好,心理上又出現驚嚇、焦慮等情緒,便容易會有胎兒過小、早產、流產等風險。

人工流產風險增加

有些低齡女性懷孕後會選擇人工流產,雖然現今醫學技術發達,無論是藥物或手術的流產,均可能發生後遺症,藥物流產最主要為不完全性流產,仍需進行手術流產;手術流產可能產生子宮內膜發炎與子宮內膜沾黏等併發症,尤其是經歷多次人工流產後,可能會影響未來的生育能力,甚至造成不孕狀況。

早產、流產機率增加

低齡孕媽咪大部分在37、38週就生產,甚至未滿37週早產的情況也不少,在流產和早產的機率比適齡孕媽咪來得高,目前流產的原因不明,但早產有部分是潛在性的陰道感染所造成。

由於低齡孕媽咪還處於愛玩的年紀,可能經常熬夜或性活躍,因此,陰道感染的機率比適齡孕媽咪還高。若孕期出現陰道和尿道的感染,導致排尿疼痛或陰道分泌物異常(出現異味),一定要盡早就醫治療,否則會演變成上行性感染,造成絨毛膜羊膜炎,即可能引發早產或流產。

胎兒體重過小 

低齡孕媽咪對健康意識普遍不太重視,飲食方面除了不忌口、習慣不規律、營養攝取不均衡之外,還因為年輕代謝較快,胎兒體重通常較輕,出生後僅落在2500~2600公克。

延伸閱讀:胎兒有危險!留意7大早產警訊,有機會救寶寶一命

 

小媽媽對健康意識普遍不太重視,飲食方面除了不忌口、習慣不規律、營養攝取不均衡之外,還因為年輕代謝較快,胎兒體重通常較輕,出生後僅落在2500~2600公克。

心理問題

低齡女性懷孕影響的不只是女生,男生的心理層面也不可輕忽。由於兩人都處於懵懵懂懂的年紀,面對婚姻、男女關係的想法匱乏,經濟能力也不足,對於生養孩子的風險就相對提高,聯合心理諮商所心理師郭思妤解釋,大部分15~19歲的青少年都還在就讀高中(高職),一方面要隱藏懷孕的事實,不知道該怎麼告知父母,擔心父母的反應強烈,一方面也害怕同學們的眼光,同時考慮要不要繼續就學或結婚等問題,心理會產生很大的焦慮與不安,若伴侶或家長有任何一方無法接受,便可能在他們最需要幫助的情況下,被迫切斷原有的社會支持系統,使其內心壓力更大。

青少年結婚問題大

未滿20歲就走進婚姻,首當其衝是學業的影響。根據研究資料發現,太年輕結婚生子的人,完成大學的比例非常低,因為考量到經濟來源,是否要有一方去工作賺錢,還是兩人都休學呢?這對下一代會產生很重大的影響,以教育方面來說,假如兩人或其中一方沒有完成學業,在未來的就業機會較少,經濟收入也不太高,家庭會變得較貧困,子女的養育就相對困難,面臨更多的危機。郭思妤心理師建議,若在雙方家長都願意支持的情況下,可以選擇放慢腳步,不用急著外出工作,在待產後回到學校逐步將課業完成。

此外,青少年婚後所面臨的壓力很大,不僅要學習轉換角色當母親和妻子,更得進入一個新的家庭,扮演媳婦的角色,身心皆面臨巨大的轉變。根據統計資料顯示,低齡媽咪得到產後憂鬱症的機率為適齡媽咪的2倍以上,輕微狀況可能在產後容易出現情緒低落,症狀包括感覺難過、壓力大或無法專注做一件事,但持續時間通常不會超過2週以上。較嚴重的媽咪不僅情緒低落,可能還會出現產後憂鬱的症狀,包括對於以前喜愛的休閒活動完全無感或沒辦法享受愉悅感、難以與寶寶產生連結或互動、無法排解壓力而感到無力、貶低自身的價值、感到緊張或恐慌,甚至會出現傷害自己或寶寶的意念。若出現類似情緒上的困境,需要家屬的支持和陪伴,必要時可以求助專業人員。

延伸閱讀:超實用!彙整21位婦產科醫師醫囑,給媽咪的懷孕、生產提醒

年輕女性不妨選擇長效型的避孕方法,例如:子宮內投藥系統、含銅避孕器等,效果可持續3年,且不受年齡限制,更不會影響未來的生育能力。

人工流產後的心理陰影

由於年紀還小,且是非預期懷孕,除了生理荷爾蒙有著巨大變化,也打亂個人生涯規畫,完全沒有準備好迎接新生命,因此,大部分都會決定人工流產。選擇流產的低齡孕媽咪除了身體經歷一次手術的傷害,對心理更是一大創傷,可能會開始否定自我的價值,對自己的決定感到質疑,卻又不敢說出口,內心壓力越積越大,又不知道該如何因應時,便容易產生情緒方面的問題。

男方逃避現實

多數有低齡懷孕的情形,焦點都會放在女生身上,卻忽略男生也是當事人,出現對女生不公平的現象。因為男生容易焦慮而想逃避這些壓力,把責任的重擔丟給女生或自己的父母,其實青少年會出現這些反應都是正常的,畢竟他們還只是個孩子,卻要面對寶寶的出生,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雖然他們還無法為下一代負責,但雙方父母若能引領,共同討論處理方式,不要將男生排除在外,而是站在較中立的角色,幫助他們釐清「有孩子」的感受,使年輕父母從開始的震驚和一連串的負向情緒之中,建立「面對處理這件事」的心理準備,進而尋求幫助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青少女未婚懷孕的現況

郭思妤心理師指出,2005年青輔會曾預估,青少女墮胎的統計數字為出生的3.7倍以上,也就是僅有少數青少女在懷孕後選擇生下寶寶,代表懷孕的少女們選擇墮胎的機率相當高。其原因在於性觀念開放的世代下,青少年容易對性產生好奇而嘗試,卻又對於安全性行為與節育的概念不足,因此,往往在性教育尚未完整時,有了不預期的未婚懷孕之狀況,恐影響日後的身心健康、經濟能力及提高社會成本,因此,建立正確的性觀念則顯得相當重要。

延伸閱讀:最快3月起,每名新生兒都有專屬兒科醫師守護

低齡懷孕該怎麼辦?

一旦發現懷孕,到底該怎麼辦呢?一般而言,由於男女雙方還太過年輕,對於懷孕與寶寶的醫學知識不足,翁嘉穗醫師建議,若決定要生下寶寶,低齡孕媽咪應該進行規律的產檢,增加衛教的知識,例如:多看書,了解該如何當一個「媽咪」,畢竟在未成為女人之前就當了媽咪,必須做更多的功課。除了注意身體健康之外,心理層面也要悉心照護,以下是郭思妤心理師提出的建議。

找一個信任的人聊聊

相信青少年當下發現自己懷孕都很震驚,卻不敢告知學校老師或家長,不妨找一位聊得來且能信任、安全的對象,例如:朋友、專業單位,討論出可以怎麼處理這件事,像是如何和父母、男友談,找出方法讓學校、父母、朋友等變成自己的資源,而非壓力來源。透過這些過程獲得父母或老師的支持與陪伴,再一起做決定,千萬不要憋著都不說,不僅折磨自己,事情也沒有得到解決。

寫下計畫書

面對壓力時,可以寫下「To do list」,讓自己有一些計畫與目標,例如:何時要和誰討論事情,這能讓自己的心裡有個底,避免整件事情雜亂無章。

給自己冷靜的時間與空間

若發現情緒陷入負面狀態、使用較激烈的語言,將怒氣發洩在旁人身上,或者藉由酒精或藥物逃避時,代表壓力過大,此時應適時和身邊的人說「不」,暫時讓自己有時間、空間冷靜,並且尋找外界的資源協助,用較正面的方式紓解壓力,像是聽音樂、散步等。倘若發現自己無法處理壓力和情緒時,建議尋求專業的協助。

預防低齡懷孕的方法

雖然性觀念開放,但普遍年輕人還是會因為害羞而不敢跟家長或老師討論性知識問題,很容易從網路看到錯誤訊息,有時甚至連自己懷孕都不知道。為了預防低齡懷孕的問題,最根本解決之道就是普及性教育和避孕的觀念宣導。

加強性教育

翁嘉穗醫師和郭思妤心理師都強調性教育的重要性,這才是解決低齡懷孕問題的根源。性教育不單單純屬個人的事情,而是從整個教育系統,包括國中、高中開始就必須徹底執行,避免在沒有婚姻情況之下的性行為。

然而,光靠宣導不一定有成效,郭思妤心理師建議,可以仿效國外的課程,將男女學生配對後,共同照顧一個假嬰兒與一袋1.5公斤的麵粉,不論是上學或睡覺,每天24小時都須輪流照護,讓學生實際體驗照顧寶寶的過程,逐漸會產生責任感,更能意識到安全性行為的重要性。

至於學校方面,除了做預防性的教育,若真的發生青少年未婚懷孕,輔導老師必須適時介入,協助、陪伴學生面對與尋求資源,讓他們在情緒上得到支持,並於雙方父母與當事人之間扮演客觀的角色,幫助青少年度過難關。

許多年輕人對於避孕的知識都一知半解,往往用錯誤的方式避孕,因此,翁嘉穗醫師提醒,婚前盡量避免性行為。

宣導避孕觀念

許多年輕人對於避孕的知識都一知半解,往往用錯誤的方式避孕,因此,翁嘉穗醫師提醒,婚前盡量避免性行為。到底正確的避孕方法為何呢?以下將一一說明。

切勿只計算安全期

已經開始有月經的女性,絕對不能單靠計算安全期避孕,因為20歲以下的年輕女性,卵巢功能還不夠成熟到能規律排卵,甚至可能因作息與環境荷爾蒙打亂經期,故計算安全期絕對不可靠。

男性使用保險套

保險套不僅使用簡單,也是預防性病傳染的一種避孕方式,不論是女性或男性,都建議在進行性行為時全程使用。除此,還要注意正確的使用方式與確保品質,才能提高避孕成功的機率。

口服避孕藥

對女性來說,口服避孕藥亦是不錯的選擇,好處包括避孕效果穩定、有助於調節荷爾蒙、規律月經週期、舒緩經前腹痛及其他經前症候群的症狀,不過,需要長期服用。

許多人擔心太過年輕吃避孕藥,會有血管栓塞或影響未來生育能力的風險,但相較之下,沒吃避孕藥導致懷孕後而做人工流產或生產的風險更高。

子宮內避孕器

過去醫師最推薦的避孕方式為「雙重防護」避孕法,也就是男生戴保險套、女生口服避孕藥,但因口服避孕藥必須每天吃,容易有漏吃或停藥的情況,可能會造成避孕失敗,因此,年輕女性不妨選擇長效型的避孕方法,例如:子宮內投藥系統、含銅避孕器等,效果可持續3年,且不受年齡限制,更不會影響未來的生育能力。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諮詢/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翁嘉穗、聯合心理諮商所心理師 郭思妤
模特兒/俏麗媽咪 家慧(※人物與文章內容無關)
梳化/蔡琇惠
攝影/Super Cute寶寶‧親子寫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