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親子教育

從心理&教養角度解讀“小孩大人”

從心理學的角度而言,當我們觀察到孩子的言行、思考或是所關注的事物,與一般同年齡的孩子相較之下,所產生的反應與聚焦重點不大相似,甚至整體比較偏向成人的對話與思考模式時,他們的思考型態、說話語調(語氣),甚至是表現出來的行為,可能都會不自覺地讓人在與他們相處時產生一種錯覺,彷彿像是與成人相處時的狀態,此時我們便會將這樣的孩子歸類為具有「小大人」特質。
從心理&教養角度解讀“小孩大人”

 

你家孩子也有「小大人」特質嗎?

從心理角度剖析常見的「小孩大人」類型

無法模仿的天真及單純,是孩子與生俱來的獨有特質。不過當他們提早褪去屬於自己的天真與單純,轉而戴上超齡思考的面具,無論說話談吐甚至是舉手投足間,儼然就像一個「小大人」時,您會不會好奇孩子為何會出現這樣的特質呢?黃偉俐身心診所臨床心理師陳品皓表示,沒有一個孩子天生下來就像個大人,而讓孩子提早褪去原有的純真色彩,改而披上「小大人」的外衣,背後的原因其實都不太一樣,對此他更依據自己常年在校園工作的經驗及觀察,指出造成孩子過於早熟的原因,可能有以下3種: 

1. 親職功能不健全的小孩大人

這類型的孩子因為家庭功能不佳,以至於必須由他們來處理家中事務、像是料理三餐、金錢上的支出及運用,甚至需要由成人出面協調的事,卻都苦無辦法尋求到支援及幫助,都必須要依靠孩子自己來解決,如此家庭功能不健全的狀態,孩子便有極大的可能被迫出現小大人的特質。陳品皓臨床心理師表示,這樣類型的孩子我們又可稱作「親職化的孩子」,意思就是當雙親沒有盡到應該要做的職責時,這些責任及義務就會因而落到孩子身上,取代原本爸媽應該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及義務,而他們也就在無形當中被迫承擔及長大。陳品皓臨床心理師更進一步指出,由於孩子從小成長的環境及現實狀況,總是讓他們處於一種「為了生存而不得不如此」的狀態,久而久之下孩子漸漸被迫褪去純真的色彩,提早體驗大人的世界。因此在如此狀態下成長的孩子,他們思考及關注事物的層面均偏向於務實,甚至會出現較現實的早熟性格。

2. 擁有完美性格傾向的小孩大人

根據陳品皓臨床心理師觀察大部分孩子對於勝敗及結果,並不會太過度在意及要求,但擁有完美性格傾向的孩子則不同,他們對於自己的表現、一言一行除了有較高的自我要求外,他們更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及眼光,因此有較大的可能出現小大人的特質。陳品皓臨床心理師更進一步補充,目前雖無任何具體原因能說明孩子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性格特質,但比較可以確定的是當孩子越早出現這樣的特質及表現時,絕大多數都是與他們天生所具備的氣質有關。而擁有完美性格氣質的孩子,大多時候所思考、關注的重點,總是聚焦在自己是否表現得完美、或是遊戲或比賽間的勝負,此時他們對於結果所展現出來的樣貌及言行舉止,便與一般孩子所表現出的大而化之性格略有不同,且很容易會為了想要得到更好的表現及結果,而出現如同大人般的思慮及反應。

3. 從日常生活中學習模仿的小孩大人

孩子成為小大人的原因,依據陳品皓臨床心理師的觀察結果,大部分都是與「模仿」有關。由於幼兒可能在出自於好玩、有趣的動機下,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家中成人的言行舉止,或是所接觸到的事物(如:電視、手機及平板電腦)⋯⋯等耳濡目染的狀態下,學習大人說話的口吻、語調,甚至是模仿電視、影片的情節及動作,進而在不該或不適當的場合之中,像個成人般說出或做出超齡的行為反應。當面對孩子如此的模仿行為時,許多爸媽第一反應除了難理解孩子為何會出現這樣的行為反應外,更多時候反倒覺得孩子這樣的模仿有些可愛趣味。此時孩子就有很大的可能從成人的表情及反應中,察覺到自己的模仿行為似乎蠻受到大家的關注與喜愛,因此更加增強自己模仿成人的行為動機。對此陳品皓臨床心理師表示,事實上幼兒並不太能夠明白自己所模仿的行為舉止,究竟代表著什麼樣的意義,甚至在理解上仍處於一大段的落差,因此大人所表現出來的情緒及反應,便會影響孩子是否繼續模仿這些大人化的行為。

 

心理

早熟小大人對成長帶來的3大影響!

不同原因所導致孩子的早熟行為表現,對於他們成長所帶來的影響皆不同。對此陳品皓臨床心理師,特別針對上述所提及的3種小大人類型,整理出可能會對孩子所帶來的影響,提供給爸媽瞭解及參考。

1. 人際互動較為薄弱也較缺乏自我覺察能力 

在家庭功能不健全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如:雙親過於忙碌、單親家庭、隔代教養⋯⋯等),有非常大的可能會成為親職化的孩子,而這不僅是讓他們提前出現大人的模樣而已,長期下來更會對孩子的身心發展帶來全面性的影響。陳品皓臨床心理師表示,對於家庭功能不健全而被迫早熟的孩子來說,他們對人際關係的看法、相處互動的品質相對處於弱勢。這是因為當一般孩子仍處於天真、玩樂的成長狀態時,他們卻被迫放棄與同年齡孩子相符的視角,進而承擔起家中所需負擔的義務,在如此的情況下他們許多的觀點都是為了生存,而必須被迫建立(如:對於事物的看法、人與人之間的互動⋯⋯等)。因此首要影響的就是對於自己、對他人乃至於對整個世界如何運轉的看法與價值觀。此外過多的家務或資源不足,除了剝奪他們與同儕間互動的機會外,同時也減少了他們對自己的認識與探索,因此也就少了適性發展出自己獨特面貌的機會,當孩子是在匱乏中被迫長大而缺乏適當的滋養下,往往容易在心理層面上出現較多的負面情緒及狀態。陳品皓臨床心理師建議,若要轉變此類型孩子的早熟性格,我們最好的方式還是回歸到健全的家庭功能,讓孩子在一個穩定且被照顧的環境下成長,才會是比較好的解決之道。

2. 容易陷於較為高壓的不健康心理狀態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的性格會影響到他看待自己的角度以及與環境互動的關係,並且對身心狀態帶來長期的影響,就拿美國著名心臟病學家梅爾弗雷德曼(Meyer Friedman)與雷羅森曼(Ray Rosenman)對人格帶來重大貢獻的研究來說,他們將一般人的性格分為兩大類:一為A型性格(type A personality),另一為B型性格(type B personality)。其中A型性格特質的人,具有強烈的好勝心且極度重視細節,因此容易讓自己陷於高壓的生活之中,導致自己的身心健康發展不良,對此陳品皓臨床心理師表示,天生就具備完美性格氣質的孩子,某種程度上對自己所造成的壓力也就像是A型性格的人一樣。這樣的性格特質除了會使得孩子表現出類似早熟的言行外,也容易使他們因為自我的要求,進而產生過度的壓力導致負面情緒出現(如:易怒、焦慮⋯⋯等),甚至在思考事物時容易因為過度緊繃而產生僵化狀態(如:沒有拿到滿分就是不好、因為比賽沒有得名就否定一切⋯⋯等),陷入一種鑽牛角尖的自我困境中,嚴重時可能會令孩子產生拒學,甚至是人際相處上的衝突。因此陳品皓臨床心理師建議,若家中有如此狀況的孩子,爸媽應該適時地鼓勵他們在過程中所投入的努力,而不是對結果的評價,與其把焦點放在孩子表現好不好,不如鼓勵孩子分享在過程中所得到的收穫。如此一來孩子也會漸漸改變自己看待事物的標準,讓自己面對任何事物時都能夠以較正向的心態看待,而在身心狀態上也能夠較為放鬆。

3. 當心出現錯誤的價值觀及認知

當孩子熱愛模仿的大人的言行舉止(如說話的口吻、表情),讓自己感覺起來像一個小大人時,爸媽真有必要擔心嗎?當無傷大雅的模仿行為能讓大家開心,甚至是增加親子關係間的樂趣時,家長其實是無須過度擔憂的,因為這樣的模仿並不會對孩子的心理或行為產生不適當的影響。不過陳品皓臨床心理師提醒,若孩子在模仿的過程中,出現觀念偏差及認知錯誤的行為及話語時(如:同性戀是有病的或以嘲諷的方式歧視他人⋯⋯等),即便知道孩子正處於懵懂階段,我們也絕不能因為只是一句無傷大雅的玩笑就帶過,因為他們現階段所表現出的行為舉止,都有可能是孩子日後長大成人的樣貌及縮影。此外由於孩子可能處於無法認知話中含意的階段,因此非常需要透過成人的指正,學習到恰當的認知及價值觀。建議爸媽可藉由平日的觀察,適時導正孩子的行為及觀點,並以討論的方式告知他們,在真實世界中這些話語及行為,以及所代表的價值及意義是為何。

 

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