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寶貝健康

寶寶其實是「憋便」!小兒腸胃科醫師:最難發現、最好治療

身為小兒腸胃科醫師,經常會遇到許多被小孩便秘困擾的家長,其中最難治也最好治的類型,就屬於「憋便」了!在家長帶小孩來看便秘的時候,常常不知道小孩會憋便,而是一直以為小孩用力想大,卻又大不出來。仔細想想,憋便和用力想大便的表情,兩者幾乎是一樣的,所以家長常常被誤導,也努力錯方向。
寶寶其實是「憋便」!小兒腸胃科醫師:最難發現、最好治療

 

為什麼說「憋便」型的便秘最好治呢?因為家長一旦發現問題的癥結點,就可以拋棄一些無謂(甚至可能造成反效果)的治療方式與偏方,只要定時提醒寶寶上廁所,養成規則排便的習慣,便秘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這類的病人常常只來看便秘一兩次就好了,醫生則是要等下次病人來看感冒,才知道便秘已經解決。

孩子尚小,不易溝通

但是,不是每個憋便的小孩,都這麼容易妥協。更常遇到的情況是,1到3歲之間的小孩,因為不好溝通,所以沒辦法讓他們了解「憋便」是一條不歸路。雖然便意可以短暫消失,但是大便仍在,而且越積越多,憋便只會更造成惡性循環。因此,對付這類小孩憋便的方式,就是「讓他們憋不住」!

延伸閱讀:屁屁癢、屁屁痛!小孩常見的6種肛門疾病

正確使用軟便劑+調整心理的恐懼

「憋不住」的觀念聽起來有點好笑,但的確很重要!因為在使用軟便劑的時候,常遇到一有大便,就被家屬自動停藥的狀況。所以要先改變的是家長的觀念,把處理便秘或憋便的事情,當作一種長期抗戰。

除了處理小孩生理上的問題,也要處理小孩心理上對大便會疼痛的恐懼,尤其是曾經發生過肛裂的小孩。在經驗上,常需要3個月或更久的時間,才能讓小孩忘記大便會痛這件事,想大就大。雖然時間看起來很長,但用藥量可以慢慢調整到最小的劑量,而且如果是單純的軟便劑,並不會有藥物依賴的情形。會需要繼續用藥,是因為還沒治療好憋便小孩的生理和心理,而不是戒不掉藥物。

孩子故意或下意識地憋住大便

在便秘的孩子當中,因為憋便而造成便秘的比例高嗎?打開小兒腸胃科的教科書,清楚寫著,除了新生兒和嬰兒早期比較有可能是因為先天或構造上的問題以外,其他兒童絕大部分是源自於故意或下意識地憋住大便

延伸閱讀:5類型尿布疹解析&對策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在憋便?

憋便的嬰兒會把屁股夾緊,大一點的兒童則可能呈現剪刀腳的站姿,或有小腿僵硬、墊腳尖等等情形。另一個判斷方法是用力的時間。如果是真的想要大便,通常不需要用力太久,如果呈現好幾個小時的用力狀態,那麼憋便的可能性就大增,最後大人覺得小孩「終於大出來了!」但小孩的心裡可能是想「唉呀,又憋不住了!」剛好相反。

「幫助排便」先找對方向

如果家長不知道小孩在憋便,可能會為了「幫助」小孩排便,而給予比平常更多的蔬菜,讓小孩的大便量增加。而這時候吃再多的益生菌,也無法改變小孩憋便的行為,所以沒用。如果多喝水,水也只是在中途被腸胃道吸收,變成尿液,無助於排便。而軟便藥和喝水的差別,則在於軟便藥可以攜帶著水分一路到最後,像洪水一樣把硬便沖出來。

至於要不要灌腸呢?經由肛門灌腸,雖然效果快,但也比較具有侵入性,更可能加深小孩對大便的恐懼,因此只能偶一為之,最好還是口服藥物即可。

延伸閱讀:預防便秘,11種適合寶寶的優質高纖食物

 

寫到最後,還是必須承認治療便秘,有時真的很困難。常常在診間給完所有能給的建議之後,家長都說沒效,只能面面相覷,或轉頭看向一旁若無其事的小孩。因此,請大家一發現小孩有便秘的情形,就盡早接受治療吧!如果拖越久,治療就越需要時間,尤其是這些已經習慣憋便的小孩。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撰文/葉勝雄

可愛寶寶/陳冠宇
攝影/潘朵拉專業兒童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