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寶貝健康

7大常見夏日小兒疾病

天氣逐漸轉為濕濕悶熱的夏季型氣候,每到這樣的季節就有許多好發於此時節的疾病紛紛出籠,6月初就有3間國小出現腸病毒感染的結膜炎,急性腸胃炎的案例也增多,此外,登革熱、汗斑、中暑等都是夏季容易出現的病症,提醒家長要多加留意並預防,才能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渡過夏天!
7大常見夏日小兒疾病

病氣bye bye,迎接happy summer!
結膜炎罹病率持續攀升中
先從最近罹病率持續攀升的結膜炎談起,林新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顏崇文指出,夏季常出現的結膜炎分為兩種,一種是腺病毒引起的結膜性咽喉炎,另一種則是經由腸病毒引起的急性出血性結膜炎。

 

Type A、結膜性咽喉炎
這種經由呼吸道病毒所引起的結膜炎,潛伏期約47天,咽喉部位會出現發炎與發紅,而且會有發燒的症狀(發燒大約會持續56天),症狀與一般感冒類似,但不同的地方在於眼睛會出現異物感、會癢、會痛、會流眼淚以及有分泌物,通常單眼會出現發紅的狀況,偶爾會雙眼發紅。

結膜性咽喉炎的治療方式採支持性治療,也就是給予退燒藥或是減輕眼睛疼痛狀況的眼藥水來緩解患者不舒服的症狀,大約一週可以復原,預防之道就是少去人多的公共場所。

Type B、急性出血性結膜炎
急性出血性結膜炎是大多是經由腸病毒70型以及腸病毒克沙奇A24型等病毒感染,潛伏期約24小時,症狀主要是眼睛刺痛、灼熱、怕光、易流淚、有異物感、眼睛產生大量黏性分泌物,以及雙眼出現像是出血、流血的症狀。顏崇文醫師表示,這種急性出血性結膜炎的傳染性很強,主要是透過接觸病人的眼睛分泌物傳播,所以前一陣子才會造成多所學校及幼稚園的學童群聚感染的案例。急性出血性結膜炎的治療方式與結膜性咽喉炎相同採支持性治療,也是大約一週可以復原。

 

預防之道首先是勤用肥皂洗手,再者,去泳池或海邊游泳時要攜帶自己的盥洗用具與毛巾,不要用公共場所提供的毛巾,減少接觸傳染的機會;至於在泳池中游泳會不會因此受到感染,顏崇文醫師表示,只要泳池消毒完善且經過檢測是合格的,理論上不會因游泳而感染

【BOX】貼心小叮嚀

若是家中有兩個以上的孩子而其中一個感染了急性出血性結膜炎則必須進行隔離,患童的衣物與玩具都要與健康的孩子分開才不會被感染。

 

2. 傳染性極強腸病毒
前面談到了經由腸病毒其中兩型病毒所引起的結膜炎,現在就要談談這個春、夏季經常被提及的病症─腸病毒。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包括23型A群克沙奇病毒、6型B群克沙奇病毒、3型小兒麻痺病毒、30型伊科病毒及腸病毒68至71型及爆發紅眼症的克沙奇A24病毒等。在所有腸病毒中,除了小兒麻痺病毒之外,目前醫界並無疫苗或有效的抗病毒藥物可防治腸病毒,同時以腸病毒71型最容易引起神經系統的併發症,且致死率極高。

 

好發於3歲以下的幼兒
腸病毒的傳染性極強,主要的傳染途徑包括飛沫與糞口傳染。腸病毒患者多數是經由飛沫被傳染,幼兒也可能經由水或食物污染或是接觸到帶菌者的分泌物而受到感染。腸病毒好發於3歲以下的幼兒,患者多數會出現發燒的症狀,若是感染的是克沙奇病毒,則會出現手足口症或是咽峽炎,手足口症會在手掌、腳掌、膝蓋與臀部周圍出現稍微隆起的紅疹,疹子的頂端大多有小水泡,口腔也會有潰瘍;而咽峽炎的特點是在口腔後部出現水泡,然後很快地破掉變成潰瘍。而最容易引起併發症的71型,也可能會出現手足口症與咽峽炎的症狀,若是抵抗力較差的幼兒,有可能在幾天內就出現腦炎、肺水腫、肺出血、心肺衰竭等猛爆性症狀。顏崇文醫師表示,如果家中幼兒感染腸病毒時,自症狀開始後5天內,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搐、持續嘔吐、持續發燒、煩躁不安、昏迷、頸部僵硬、肢體麻痺、抽搐、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或心律不整等腸病毒重症前兆時,就需立即送往醫學中心就醫,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

 

大人小孩都要落實洗手5步驟
由於腸病毒至目前為止並沒有疫苗可預防,所以要預防家中幼兒得到腸病毒只能從個人衛生以及少出入公共場所做起,儘量減少幼兒接觸到病毒的機會。另外,成人得到腸病毒症狀並不明顯,沒洗手或洗手不完全便有可能將疾病傳給家中幼兒,所以不論是否為腸病毒流行季,大人小孩都要落實洗手5步驟(濕、搓、沖、捧、擦)。若家中有兩個以上的小孩,通常第2個感染到腸病毒的幼兒,尤其是年紀較小的幼兒,所接受到的病毒量往往較高,腸病毒病狀嚴重程度可能提高,所以儘量將已得病的幼童隔離,小心處理病患的排泄物。

 

3. 細菌孳生易引發急性腸胃炎
炎炎夏日細菌孳生快速,食物保存不當一不小心就會發生食物中毒,此外,好發於夏季的沙門氏桿菌也蠢蠢欲動,這些都會造成夏日的急性腸胃炎。

 

Type A食物中毒
夏日食物敗壞的速度加快,再加上在外面喝飲料的機會增多,這都是造成食物中毒的機率增加的原因。顏崇文醫師表示,有的家長會將食物從冰箱拿出,過一陣子不那麼冰之後再給孩子吃,這在細菌孳生較慢的冬季比較不會出問題,但在細菌孳生快速的夏季就很容易造成食物中毒;尤其家中有小寶寶的家庭,有時寶寶喝奶喝一半不喝了,家長會將奶水放在室溫下,等寶寶餓了再給他喝,這在夏季奶水放置時間過久就會產生細菌,所以建議家長不論是擠出的母奶或是泡好的牛奶,最好都在1小時內讓寶寶飲用完畢,不可以放置過久再給寶寶喝;而從冰箱拿出的食物也要盡速食用完畢,減少細菌孳生的機會。

 

Type B沙門氏菌腸胃炎
夏天是沙門氏菌腸胃炎的好發季節,沙門氏桿菌感染途徑是經由口糞接觸到帶有細菌的雞、豬等動物的糞便所感染,其中雞蛋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感染途徑,蛋殼上有可能沾有雞糞,生吃雞蛋或拿雞蛋後沒有洗手,都會受到感染。此外,不乾淨的山泉水也容易有細菌。沙門氏桿菌感染後通常2448小時會發病,症狀類似食物中毒,主要是拉肚子、肚子痛、發燒以及可能有血便。顏崇文醫師表示,症狀輕微的沙門氏菌腸胃炎患者,給予支持性治療即可,可補充電解質口服液來緩解脫水狀況,若症狀嚴重,像是出現血便、高燒持續不退,嚴重脫水現象就得就醫治療。

 

勤洗手是預防此病的第一要件,根據案例,多數的沙門氏菌腸胃炎患者都是吃了沒煮熟的食物或是生水所感染,所以食物與飲用水要煮熟是預防此病的要件,還有吃火鍋時,也要避免生的與熟的食物混在一起。

 

4.登革熱來襲,小心蚊子
夏季也是蚊子活躍的時期,說到蚊子與其有關的病症就是登革熱。登革熱是由登革熱病毒所引起的傳染病,傳染的媒介是埃及斑紋與白線斑蚊。顏崇文醫師指出,夏季是旅遊的旺季,很多民眾會帶著一家人到東南亞旅行,這時就要注意不要被蚊子叮咬,因為根據過去案例,國內不少登革熱患者是到東南亞旅行時被傳染的,受感染者在發燒的前一天就具有傳染力了,若此時剛好回抵國門又被其他蚊子叮咬,就會讓登革熱在國內擴散。所以當你出現發燒、發抖、四肢肌肉痠痛、全身起疹子、眼窩劇烈疼痛時必須馬上就醫,但因為登革熱的症狀與流感類似,所以就診時一定要告知自己的旅遊史,讓醫師有充分的資訊可做診斷。

 

積極預防重於事後治療
一般典型的登革熱採支持性療法,所以預防重於治療,去蚊蟲多的東南亞旅遊要避免被蚊子叮咬,可抹防蚊液或是穿薄長袖長褲來防蚊;因為埃及斑紋與白線斑蚊滋生的場所為屋內外各種積水容器中,所以要清除住家附近的積水容器。典型的登革熱致死率只有1%以下,但另一種出血性登革熱其致死率則高達30%~50%。出血性登革熱的症狀除了發燒、頭痛、肌肉痛、噁心嘔吐、全身倦怠外,還會有吐血、血尿、流鼻血、腸胃道出血等狀況,若無適當治療,死亡率相當高。

 

*想要了解更多相關知識嗎?請見242期育兒生活雜誌*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採訪撰文/陳姵樺
諮詢/林新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顏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