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欄 醫師專欄

幼童常見的睡眠問題

兒童睡眠的問題常常不單是小孩自己的問題,也會影響到家庭的其他成員,如果孩子白天睡飽了晚上不睡覺,那家長也得不到充足的休息。
幼童常見的睡眠問題

一般來說只有1歲內的嬰兒才可以允許他想睡就睡,1歲左右白天只能小睡兩次,1歲半以後白天就只能有一次,而且每次小睡的時間不應超過1個小時,而3、4歲之後就不需要小睡了,但幼兒園都還是會要求學生午休,但並不硬性要求小孩一定得睡覺,趴著休息也可以。

 

夜驚症

常好發於1歲半到5歲小孩,與神經系統發展未成熟有關,小孩會在半夜醒來哭鬧、尖叫,哄勸也沒有用,約10分鐘之後又可再度入睡,第二天完全記不起昨晚發生的事。多半在入睡後1到2小時發生,通常不需要治療,一段時間後就會改善。建議家長注意晚上不要玩得太興奮或太瘋即可慢慢減少,但如果是在兒童後期或青少年出現才出現夜驚的症狀,則必須安排腦波檢查與神經學檢查,以排除是否有癲癇等神經系統的問題,或者留意學校是否有出現功課退步或人際關係如被霸凌等問題。

 

夢遊症

好發於學齡前後的孩子,多半出現在神經系統尚未發展成熟的孩子,常發生在入睡後1到2小時的深睡期,有些會出現下床活動、隨地小便、開冰箱吃東西,甚至打開門走出去,由於夢遊是發生在熟睡期,要叫醒病人極不容易,多半也建議不需要叫醒小孩,但請家長要注意其安全,這類症狀長大後多會自動改善,但若還是反覆出現,則建議還是到醫院檢查,以排除癲癇等神經系統問題的可能性。

 

夢魘(做惡夢)

夢魘與之前的夜驚症不同,夢魘一般是發生在快速動眼期,通常在後半夜才會出現,小朋友會清楚記得做惡夢的內容。夢魘的發生與小朋友白天的焦慮、壓力較有關係,在處理上需先瞭解小孩白天是否有什麼困難如被欺負、被勒索、成績考不好或同學不理他等,由於小孩的語言表達能力有限或者小孩不敢說,所以常以作惡夢的方式呈現,家長應該多注意小孩的日常生活,家長需協助減低孩子的壓力與教導其處理的方式。

 

磨牙

大約有15~30%的幼兒有磨牙的問題,最常出現磨牙的兩個時間點是在剛冒出乳牙與要生出恆齒的階段,之後磨牙的情形多會消失,多數發生的時間都是在夜間睡眠時但白天少見,目前對於磨牙的確切原因並不清楚,但多認為與牙齒不整或咬合不良、營養不良如缺鐵、喝水量不足或心理焦慮及壓力有關,磨牙可能造成牙齒磨損、頭痛與牙關節疼痛,家長可以試著減少壓力如減少睡前激烈的活動,確定小孩一天有喝足夠的水,傍晚多做一些運動等,若仍無法改善可先尋求兒童牙科醫師的協助。

 

失眠

失眠常是某些疾病所引起的症狀如氣喘、過敏或某些藥物如過動藥物,另外如精神科方面的疾病如憂鬱症、焦慮症等也常會合併失眠。首先瞭解兒童失眠的型態是入睡難、睡的短或者是睡眠品質不好如肥胖且打呼聲大者應考慮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可能,若只是1~2天的失眠不用擔心,但超過1週以上的失眠,建議先找兒童心智科醫師評估。

 

協助小孩養成睡眠好習慣

1.讓上床睡覺成為快樂的事:比如玩個小遊戲或者聽故事等,盡量不要在爭吵或者威脅恐嚇中要求他睡覺。

2.固定的睡覺時間:該要上床睡覺就要睡覺不能妥協,但如果遇到假日可以通融,但不要超過預定時間1個小時。

3.睡前的例行程序:如穿睡衣、刷牙、聽故事與關燈等,例行的程序除了養成好的習慣外,也有助於儘早入睡。

4.減少影響睡眠的活動:如激烈運動、過度遊戲、玩電動玩具、看鬼片等。

5.傍晚的運動有助於晚上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