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學習當爸媽

現在就可以開始改變,傑出的父母這樣做

當家裡有了小孩,父母的一舉一動就變得不單純了!
「我做的事是我樂見孩子去模仿的嗎?」「我做的事能夠創造正面的家庭活力嗎?」傑出的父母會謹慎自己的行為,尤其是身教的影響大過於言教。
因為愛孩子,父母也跟著努力成長了!你也可以做得到!
現在就可以開始改變,傑出的父母這樣做

守則1在乎當下,更考慮長遠的影響

當你在準備晚餐時,家裡的3歲孩子從房間裡大叫,要你現在就過去幫他弄個東西。我們很容易只專注眼前的事(當下),卻忽略長遠之計。在那個時候過去幫孩子的忙,似乎是理所當然的,好讓他停止繼續大叫,我們也可以安靜地弄好晚餐。

同樣的,你正忙著做事情的時候,家裡10歲的孩子走過來跟你大嘆:「好無聊。」你跟他霹靂啪啦地說出一串可能引起他興趣的活動,這樣似乎是當下的權宜之計;或者,當孩子對我們不理不睬時,對他們大吼大叫可能是唯一可以讓他們注意的方法。

在日常忙碌的家庭生活中,碰到這些類似情況,我們一定要注意平常和孩子的互動模式所帶來的長遠影響。舉例來說,假設孩子一吆喝我們,我們就停下自己的事情去回應,長久累積下來,也等於無心之中暗示了孩子:孩子只要大聲吆喝,大人是會優先處理的,這樣等於沒有給他們機會練習「等待」。

如果我們習慣去「修正」孩子的感受:包括「無聊」──我們彷彿就在告訴孩子有些感受是「不好」的。但事實上,人生裡無法避免總會發生不好的感覺,我們應該要給孩子機會去學習接受和忍耐這種感受,並讓孩子學習如何處理和影響自己的感受。

同樣地,如果我們習慣對孩子大小聲來獲得他們注意,我們也就等同於暗示了他們「不用理大人說的話」,直到大人開始大吼大叫,而且我們自己的示範也教了孩子,用大吼大叫來獲取他人的注意力是可以接受的行為。在上述所說的這些範例中,關鍵就出在「習慣性」,如果你持續這麼做,積沙成塔,事情才會落到這個地步。

在乎當下,更考慮長遠的影響──意思是就算在處理日常家庭生活的問題時,也必須牢記我們對家庭和孩子的遠景,不要只為了解決眼前短期的問題,就犧牲了長期的目標。

 

父母可以這樣做

注意你習慣做的事和說的話(或是不做的事和沒說的話),假裝自己是旁觀者,檢視自己的行為。

回答以下的問題,看看你有沒有這些習慣的行為:

一、我做的事是我樂見孩子去模仿的嗎?

二、我做的事能夠創造正面的家庭活力嗎?

三、我做的事會不會解決了一個問題,但卻又製造出另一個麻煩?

舉例來說,想像你和家裡4歲的孩子出門去買東西,他看上了一輛小玩具車,他問你可不可以買下來,你可能回答:「寶貝,不行喔!家裡已經有好幾十輛玩具車了,不需要再買了」。

你試著不去理睬孩子的大聲哀求,但是當你繼續沿著賣場走道走著,孩子的哭鬧真的開始讓你困擾,你就心軟了,決定幫他買,也好讓他安靜下來。畢竟,區區60塊錢可以換來天下太平和耳根清靜,小錢而已,不是嗎?

也許,並非如此。

買了這個玩具可以解決一個問題(現在他會停止哭鬧),但卻可能產生另一個問題:你兒子剛剛學到,哭鬧是管用的(至少在某些時候是如此)。這表示,下一次如果他想要改變你的想法,或是獲取你的注意力,他可能又開始哭鬧。你的反應已經強化了他哭鬧的行為。雖然你這次讓他在店裡安靜了下來,但是你未來可能也將面對更多哭鬧的情形。

如果前面問題一和二你的答案是否定,或是問題三的答案是肯定的,請你跟值得信賴的朋友、家人或是專家尋求意見和支持,因為你發現這類情況是有問題的,你必須和他們學習和練習新的回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