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親子教育

處理小孩糾紛,大人絕不能做的4件事

當小小孩在一起相處玩樂時,難免會發生一些爭吵和糾紛,而且很可能會跑來跟大人告狀!這時候大人居中協調的角色就很重要囉~如果誤觸排解糾紛的地雷,非但不能緩和孩子間的衝突,甚至會越解越糟!
處理小孩糾紛,大人絕不能做的4件事


大人這樣處理孩子糾紛,容易造成雙方敵意更強的反效果!究竟有哪些是爸媽一定要注意,處理孩子紛爭時絕對不能做的事?

1.維護偏袒任一方

在兩方孩子發生衝突時,大人若維護偏袒任一方,當然是完全NG的做法,許多爸媽也自認為可以「主持公道」沒問題,然而有時候大人自己卻有意無意的做出了偏心的判斷而不自知,大致是下列的狀況:

手足間—下意識偏袒投緣的孩子

如果家中有兩個孩子,雖說手心手背都是肉,但是兩個孩子中,很可能其中一個性格就是比較拗,另一個相較之下就顯得好相處;或者某個孩子就是跟媽咪特別的契合投緣,媽咪會覺得這個孩子很乖很貼心,溝通起來也易於受教。

延伸閱讀:我的孩子竟被管教!別動怒,冷靜3步驟化解衝突

於是,當兩個孩子發生爭執時,媽咪很可能下意識的就會認為,平常表現好的孩子毫無疑問是對的一方,進而指責懲罰另一個孩子,或是要求他道歉。更有甚者,是媽咪和投緣的孩子連成一氣,造成另一個孩子的孤立與不被諒解。

如此長期相處下來,將讓手足之間難以和睦,兩個孩子也無法進步。尤其原本個性頑強的孩子,很可能會因為缺乏關愛與理解而變本加厲,導致更為極端的個性顯現。

所以,大人在發現兄弟姊妹之間的紛爭時,務必要提醒自己保持一顆中立的心,千萬不要因為A孩子比較討喜,就直覺認為B孩子是錯的。一定要耐著性子慢慢的引導雙方,找出真正的原因,並以維持手足間的感情和睦為最終目標,讓他們彼此懂得分享與感謝,而不是將重點放在誰對誰錯。

同儕間—無條件偏袒自己的孩子

而若是自己的孩子,和他的朋友、同學發生衝突時,有些家長還是會一味的偏袒,只站在自己孩子的角度來看事情,那就根本談不上是「調解紛爭」,甚至會大驚小怪的擔心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吃虧了?有沒有受傷?

這樣的做法,看起來像是很愛自己的小孩,怕孩子受委屈,實則對於孩子的發展是負面成長的,因為你只是片面保護了孩子,卻剝奪了讓孩子自己面對問題的學習機會。如果孩子缺乏自行處理衝突的練習,往後若沒有大人的陪伴和保護,他很可能會難以自處,不知該如何面對,也許會選擇逃避、退縮,或是採用強硬激烈的應對方式。

因此,對於小孩與同學朋友間的紛爭,家長一樣要盡力保持客觀的態度,若查明原因後,自己的孩子過錯較多,也不要吝於讓孩子學會道歉,並了解下次該怎麼做;或者真的是對方的錯,則要學習寬容的態度和保護自己的方法。

2.不明就裡亂插手

相信爸媽們應該都會對於路邊突然冒出來多管閒事的歐巴桑感到很感冒,覺得他們根本還沒搞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就不分青紅皂白的妄下斷語亂插手,比如劈頭就來罵你帶小孩的方式不對,或是滔滔不絕的跟你說教,帶孩子應該怎樣、不應該怎樣的管到海邊去…既然這樣的行為連大人都相當反感,想想我們的孩子,其實有時候對於大人的判決,可能也是這樣的感覺呢!

大人目擊的狀況不見得是真相

所以調解孩子糾紛絕不能做的事,就是不明就裡的亂插手!比如當你看到孩子們起爭執時,是因為A孩子搶了B孩子的玩具,你就直接訓斥A孩子,判定他是錯誤的一方…但是,大人的「眼見為憑」,其實並不適用於解決孩子的糾紛,因為很可能在你看到的當下是這樣,推前一段時間,也許真相是玩具本來就在A孩子手上,B孩子卻搶了過來,A又搶回去,卻很倒楣的被大人目擊變成了「現行犯」而遭受責難,心裡的不平與委屈是可想而知的。更忌諱的是大人非但沒有釐清前因後果,還直接用開罵的方式,將會造成孩子內心更大的衝擊與反彈。

延伸閱讀:面對「手足間的紛爭」、「同儕間的衝突」 調解SOP

用「陪伴解決」取代「介入解決」

因此,大人要切記在面對孩子衝突的時候,第一時間看到的並不見得是事情的真相,加上小小孩們各自表述事情經過,也不見得會是具體的內容,千萬不要直接介入就評斷對錯。建議爸媽先按兵不動,觀察孩子們爭吵的狀況,再聽聽雙方的辯解,並且在中立的情況下陪伴他們發現問題、定義問題,漸漸的就能抽絲剝繭,挖出更為接近真相的答案,接著再引導孩子們思考如何自行解決問題,而非直接告知他們解決方案,孩子才能從每一次的衝突中學習成長。

 

用「陪伴解決」取代「介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