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懷孕 產後照護

生完小孩,肚臍還是凸凸的?產後「臍疝氣」不可輕忽!

(2020-12-03更新)提到臍疝氣,大家通常只知道寶寶的臍疝氣問題,其實產後的媽咪也可能會遇到成人臍疝氣的困擾!有些媽咪懷孕時肚臍會外凸,產後就不會那麼明顯,也有少部分媽咪明明已經「卸貨」,肚臍卻依然還是凸凸的,這便是由於「臍疝氣」的因素。究竟什麼原因會造成媽咪臍疝氣?又該如何處理與治療呢?
生完小孩,肚臍還是凸凸的?產後「臍疝氣」不可輕忽!

孕婦臍疝氣的成因

關於有些孕媽咪的肚臍會外凸,通常大家都不會太在意,覺得可能就是個人體質的因素,甚至有些人還會依據孕婦的肚臍是否凸出,來判斷寶寶是男是女…事實上,孕媽咪的肚臍凹或凸,跟寶寶的性別是完全沒關係的,主因就是臍疝氣的問題。

根據臨床經驗,約有20%的孕媽咪肚臍會凸出來,是由於懷孕期間來自腹腔中的壓力增高,比如子宮、腹水都會將腹壁往外推,或是橫隔膜比較薄,便容易引起臍疝氣的問題。而隨著懷孕週數增加、腹部逐漸隆起,疝氣也可能日益增大。

產後臍疝氣的影響

至於產後,因為腹腔壓力得到緩解,有些媽咪原本凸出的肚臍,在外觀上便可能恢復為近似懷孕前的狀態,看起來較為平坦,或是輕壓即可將鼓出部份推回腹腔內,屬於可推回或是可暫時自行消失的疝氣。然而,依然有少數媽咪肚臍還是明顯外凸,而且無法推回,如果媽咪並不清楚這是臍疝氣的關係,可能只會歸咎於產後身材改變,也不知該如何處理。

國泰綜合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蔡欣恬表示,若臍疝氣的情況不嚴重,沒有症狀也不會感到疼痛,可能經過數月甚至數年都不會惡化,是不需要立即處理的。不過成人臍疝氣和嬰幼兒臍疝氣並不相同,2歲前的臍疝氣是有機會自行癒合的,而成人臍疝氣卻只有開刀治療一途,尤其若是卡住腸子的嚴重疝氣,便需要立即緊急手術,以免發生器官壞死或腹膜炎等致命危險。

 

什麼是「疝氣」?

如果構成腹壁的肌肉及筋膜,因為受傷、老化或先天性的缺陷而變得薄弱或缺損,或是由於提重物、咳嗽、用力解便、肥胖、懷孕等因素造成腹壁薄弱,以及腹內的壓力增加,致使肌肉或筋膜裂開,腹壁出現缺口,一部分的內臟如腸子或組織(如腹腔內脂肪、大網膜),便會經由這個缺口突出到外面,即形成所謂的「疝氣」。

延伸閱讀:懷孕第一天到生產,看診問題完全剖析(上)──產檢篇

 

產後肚臍

先天性VS.後天性的臍疝氣

至於成人臍疝氣和嬰幼兒臍疝氣,為什麼會有治療上的差異呢?讓我們先來了解造成臍疝氣的先天與後天因素。

先天因素

蔡欣恬醫師指出,有些嬰兒出生時就有臍疝氣,是因為先天胚胎在發育的過程中腹壁便有缺損,而腹壁的缺損一般在出生前會自行閉合,但若關閉不全(先天臍孔癒合不良),在寶寶腹部用力或哭鬧時,可能腸子脫出將肚臍往外頂,便會造成臍疝氣。根據文獻統計,大部分嬰兒在1歲前腹壁缺損會自行縮小關閉,而在5歲前約有七、八成以上的幼兒臍疝氣均能癒合。

不過,由於癒合的腹壁仍然脆弱,往後臍疝氣還是有可能發生;而若未癒合的缺口很小(約1公分內),或症狀不明顯,很可能一直未被察覺,直到長大後遇到腹壓增加,才會變成明顯的臍疝氣;至於缺口較大(約2公分以上)難以自行癒合的臍疝氣,便需要在4~5歲左右進行外科手術治療。

嬰幼兒應進行兒童疝氣篩檢

國民健康署近年來積極推動兒童疝氣篩檢,因為若能即時發現先天性的疝氣問題,手術非常簡單,只要開一個不到半公分的小洞,將疝氣囊綁起來即可治癒。但若超過5歲未經手術治療,6歲以上臍疝氣嵌頓的風險便會隨著年齡逐日增高,而且若拖到成人才發現,手術會較為複雜,術後恢復也需要較長時間。

後天因素

而後天產生的成人臍疝氣,主要是生活作息或健康因素導致。比如前面提到的孕婦及生過小孩的女性,由於腹部壓力增加,使腸子、脂肪、網膜或液體從肚臍處腹壁的弱點擠出,就會發生臍疝氣,造成肚臍附近向外凸出。

此外,像是肥胖超重、腹腔內有過多液體積聚(如肝衰竭腹水增加)、長期咳嗽、便秘、提重物、腹肌用力(如生產過程或運動舞蹈)、肌肉負荷過大…等,均會對腹部產生壓力;另一方面,若年紀大了,身體內的局部結構如結締組織、膠原纖維變得脆弱,造成組織鬆脫,加上腹部承受過大的壓力,也都可能導致臍疝氣的發生。

孕期有疝氣,產後多小心!

人體很多部位都可能發生疝氣,除了肚臍疝氣以外,還有腹股溝疝氣、切口疝氣、腹壁疝氣、股疝氣等,均是因為筋膜或腹壁有缺損,遇到腹腔壓力增大,便會從破口掉出內臟或組織,依位置不同各自形成凸出的疝氣。如果屬於難以回復(不可推回)的疝氣,便同樣都需要以手術開刀治療。

而孕婦由於子宮增大腹壓增加,較常見的是臍疝氣或腹股溝疝氣,雖然孕期因為有子宮擋住,不容易發生嵌頓型疝氣,而且腹中有寶寶,不方便進行疝氣手術,但是生產過程中的腹肌用力,以及產後懷抱寶寶的重量與勞累,都可能再次讓缺口變大,增加嵌頓型疝氣的風險。因此產後仍須就醫追蹤,審慎評估手術治療的必要性。

產後肚臍

成人臍疝氣的治療方式

前面有提到,小兒臍疝氣通常會在1歲以內自行癒合,然而成人臍疝氣由於是結構上的缺損,未經治療是無法自行回復改善的,唯有透過外科手術修補處理,才能根絕後患。但是究竟是否需要開刀,可依據下列情況來斟酌考量:

1.若疝氣不嚴重,不需立即處理

倘若臍疝氣的情形不嚴重,對健康不會有立即的危險,可視個人生活狀態與醫師討論評估,並不一定需要處理。蔡欣恬醫師表示,常見的臍疝氣通常是由於卡住腹腔內脂肪或大網膜而造成肚臍外凸,極少部分才是卡住腸子的嵌頓型疝氣,因此若無明顯疼痛與不適,可先觀察一段時間,再決定是否需要手術治療。

2.若影響生活或美觀考量,可掛一般外科診治

如果產後媽咪覺得肚臍過於外凸,已對日常生活造成影響,比如穿衣服不美觀、凸肚臍易被外物碰觸感到不舒服,或是考量日後疝氣缺口仍有變大惡化的可能性,則建議最好還是儘快進行修補手術。

3.若惡化為嵌頓型疝氣,需進行急診手術

大部分的疝氣會隨著時間增長,尤其產後媽咪經常需要抱小孩提重物,生活作息也易於勞累,很容易讓腹壁缺口越破越大,就可能會演變為卡住腸子,使血流供應中斷,引發危險致命的嵌頓型疝氣;或是卡住更多脂肪組織壞死,也會造成嚴重的感染發炎。因此若疝氣凸出處感到腫脹、疼痛或變色,請務必儘速就醫診斷治療。

延伸閱讀:怕血崩、陰道鬆弛想剖腹? 一次搞懂剖腹產常見迷思&風險

 

產後肚臍

 

成人疝氣手術方式

雖然成人臍疝氣處理起來比小兒臍疝氣稍微複雜一些,但依然屬於高成功率、低復發率的小型手術。以下分別介紹「傳統型疝氣手術」、「無張力人工網膜手術」和「腹腔鏡疝氣手術」3種手術治療方式:

傳統型疝氣手術

不論是發生在哪個部位的疝氣,都是藉由手術去補強變弱缺損的組織。以往傳統的疝氣手術,會使用疝氣附近的結締組織去修補,但是近年來較少被醫師採用,因為原本自己的結締組織已經變弱,若還拿來修補缺口,並將其牽扯拉緊,只會讓自體組織更為脆弱,疝氣也就越容易復發,據統計約有高達30%以上的復發率。

無張力人工網膜手術

蔡欣恬醫師表示,目前的疝氣手術主流為「無張力人工網膜手術」,是利用人工植入修補網片進行修補,就好像另外拿一張堅韌的網子來補好破洞,不需要拉扯缺口周圍的肌肉與韌帶組織,即「無張力」之意,並可減少術後疼痛,復發率也能降到最低,約在5%~10%以下。(不過若為嬰幼兒的臍疝氣手術,則較少置入人工網膜,通常採用直接修補的方式即可。)

腹腔鏡疝氣手術

此外,也有採用腹腔鏡的疝氣手術,雖然傷口更小但共需要2、3處開口,而且難以將肚臍長期凸起的皮拉回縫補固定凹窩,因此不常用於一般的臍疝氣治療,但仍可視個人情況,請醫師評估最適合的手術方式。

延伸閱讀計畫剖腹產必看~術後恢復、止痛、預防疤痕法,產後不怕痛到下不了床!

術後復原及注意事項

雖然臍疝氣的病人需要採用全身麻醉的方式來進行手術,但開刀傷口非常小,約術後1、2天內即可出院。若為幼童臍疝氣手術,術後第2天即可正常活動,但成人臍疝氣手術後,則建議最好能臥床休息一週。

另外術後需要注意的是,大約1個月內不要搬提重物(10公斤以上),並避免劇烈運動2個月,也要注意盡量勿使用腹部出力,比如劇烈咳嗽或用力解便等。若能搭配束腹帶,可讓修補處癒合得更好,疝氣復發率也會更低。

產後肚臍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採訪撰文/邱平

諮詢/國泰綜合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蔡欣恬

圖片/育兒生活資料室(本文孕媽咪的照片與內容無關)

插畫/日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