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親子教育

啟動「獨生子女」風潮!

小家庭當道,除了爸比媽咪就只有一個小孩的家庭成員越來越多,這樣的現象究竟為何而來?以往「多子多孫」的觀念是否漸漸消逝殆盡?
面臨只有一個孩子的爸比媽咪,要考量缺乏的手足關係,避免將其教養成小霸王或小公主性格~還有哪些特質是「獨生子女」容易擁有的性格特質?
想瞭解這些問題的背後有什麼樣的現象和解答,就不能錯過本章的精彩報導哦!

啟動「獨生子女」風潮!

「獨生子女」是現代家庭新趨勢!?

說到「獨生子女」這名詞儼然成為目前全球各國的家庭組合新趨勢,夫妻出門還要帶著3個以上的孩子,反而會遭來側目,並產生「這三個隴系妳ㄝ嗎?」的疑惑眼光。

蘇芳槿心理師表示,因為科技醫療的日新月異,還有社會價值觀的變遷,對兒女數量的要求,也各有不同看法;很多的教養專家、學者也很少研究生育率變少的問題,反而多著墨在「如何教養獨生子女」,這似乎才是父母迫切需要的學習。

為何有此現象?

40、50年代的爸媽常說他們小時候還是「多子多孫多福氣時候ㄜㄞ的問題ㄧ」的時代,因為缺乏效度高的節育方式,加上傳統「延續香火」的觀念。相較之下,現代家庭對於「傳承」觀念不太重視,夫妻各擁工作也忙碌,每個孩子誕生都有一堆問題必須考量,自然也降低了生育的機會。

根據目前社會的常見趨勢與門診的案例機率,蘇芳槿心理師認為只生一個孩子的家庭,夫妻或因素多為下述條件之一;這些都是產生的獨生孩子現象的重要因素,可以進一步的探討這些成因為何。


因素1.婚姻狀況

不婚

就現代的社會結構看來,因為男女平等的趨勢越來越被重視,女性在工作方面的待遇與機會,很多都可跟男性並駕齊驅甚至凌駕於上;在這樣的條件和狀態下待久了,女性就會認為:「我有能力可以照顧自己,而且單身生活自由自在,不用考慮太多的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結婚反而綁手綁腳,自由時間變少且顧慮變多,既然如此為何要結婚呢?自己獨立生活,感覺也很快樂呢!」  

這樣的想法,當然不只女性會有;現代男生因為玩樂機會和場所變多,也不想要被婚約束縛,當不婚族的想法就會產生。雖然沒有婚約的束縛,男女雙方可能還是會有孩子(不小心懷孕、喜歡小孩),但數量一定就不可能多,因此也算是會有「獨生子女」的組合類型。

晚婚

剔除不婚的男女想法,有些夫妻則是晚婚,而晚婚通常就會超過生育年齡;這樣的狀況讓女性可能為高齡產婦,想要生卻生不出來,或是生一個就耗費精力,更遑論再生第二個。

晚婚的夫妻組合多半是雙薪,因為兩方都忙於工作,工作之餘就享受生活;兩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規劃和步調,而生育的規劃通常都被排在「迫在眉睫」的時刻。如此看來,孩子的數量自然也跟著降低。蘇芳槿心理師認為想要晚婚的夫妻,對於生育本來就看得不是很重(不然早就結婚生子啦),擁有獨生子女的情況就比較常見。

不孕

夫妻中一方有不孕的問題,也會導致生育上的困擾;很想要有孩子的夫妻會努力嘗試各種生育的可能方式,但求子的過程過於痛苦,因此成功完成一次經驗後,很少會再嘗試第二次了。


因素2.經濟條件

生育花費

經濟狀況是普遍是願意「只生一個小孩」的夫妻,最常遇到的狀況和現實上的條件限制。不同於以往傳統社會的養小孩方式(只要吃飽、穿暖、睡飽即可),現代光養一個孩子的花費最保守估計要500萬元;從保母費、日常生活花費到完整的教育(有些念到研究所、博士班)費用,真的是一筆不容小覷的數字。

由此可知,養育一個小孩的確不是簡單的事情!若夫妻兩人居住的房價和工資不平衡,生活上可能就倍感吃力,更何況還要花費如此高額來養小孩,應該寧願當頂客族也不願意規劃生育。

社經地位

還有另一種家庭組成是高知識份子的夫妻,兩人對於孩子的教養很重視,會要求孩子是最棒、最優秀的人。因此,過於投入教養和重視孩子的狀態之下,就會希望只單生一個孩子,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這顆「珍珠」上,只要研磨他就好。蘇芳槿心理師說明,很多高社經地位的夫妻,都有類似的心態和特質,所以生育是以質取勝而非量產。


因素3.城鄉觀念  

都市夫妻

居住在城市裡的夫妻,多半是雙薪且各有生活圈,對於孩子常常視作是兩人的「結晶」,是因為愛或喜歡而生下的,並非為了延續香火。因此,考量都市生活的花費高,生孩子後女性就要考慮是否放棄上班或給保母帶(額外的費用),孩子是否影響生活的品質等問題後,可能會生一個孩子來證明彼此的愛有「結晶」,但接續下去(再生下去)就沒有太大意義。

因此,造就都市夫妻多半只生一個孩子的狀況是在於擁有「愛的結晶」這種觀念;既然沒有傳統的壓力,孩子數量也就不是很必要。

鄉下夫妻
其實顯而易見的是,遠離都市生活的夫妻就不太會擔心過高養育費用,少接觸立即的競爭壓力,對孩子的要求會較為溫和,認為只要吃得飽、睡得好、有按時長高和快樂成長即可。鄉下地區因為慾望不多,加上傳統的風氣還有些許留存,每個家庭的孩子數量仍以2個以上為主。

蘇芳槿心理師表示,其實生育數量跟夫妻的生孕情形也有關;長期待在高壓的都市生活,很難可以放鬆心情來好好「做人」,而輕鬆悠閒地鄉村生活,比較不會有壓力和過多困擾,除去身體本身的疾病而產生的不孕的狀況較少見。

 

「只生一個」有問題嗎?

探討了為何越來越多「獨生子女」的家庭模式後,應該也要來看看這樣的現象是否會衍生出問題呢?蘇芳槿心理師表示,父母對於孩子數量的限制,大多從現實的考量和自我的心態出發;但政府或相關單位鼓勵生育,則是對於「只生一個」觀念的些許隱憂。

老齡化社會

首先「獨生孩子化」的後續效應是青壯人口會逐漸變少,但老年人口卻逐漸增多。細想,未來自己的孩子(1人)有雙親(2人)要扶養,光是數字上的分配就可想有點吃力,若還要組成自己的家庭或有自己的孩子,壓力更是不用想的沉重。

學校漸漸不見

教育的角度來看,因為出生數降低,過多的學校是僧少粥多,有些學校甚至無法生存,將來父母們的母校可能就會消失不見;因為學生數少,入學門檻和限制就會降低。而老師為學校的重要組成,學校沒落相對影響師職的問題,這是環環相扣的問題;因此流浪教師會變多、未來的師院勢必也越來越少人願意就讀。

小兒科醫師短缺

因為生育率下降,很多醫師也不再選擇小兒類別的主修,否則將來或許也會面臨「天天門診沒人」的窘境。若是之後看診的多為老醫師,畢竟孩子也是國家未來的棟樑,這樣的景象其實也是讓人擔憂。

 

獨生子女の常見特質

很多人對獨生子女都會有刻板印象,認為擁有父母的過度照顧、大量的包容和愛的他們,因此締造了「怪物性格」:自私、霸道、驕縱、缺乏獨立性等特質,但這樣的想法將被推翻囉!

根據最近研究發現,因為獨生子女擁有父母的專注和全新教養;在學習上多半資質聰穎、閱讀和知識都涉獵廣博,顯得是更有創造力和成熟思想。

 

剖析8特質

蘇芳槿心理師表示,其實孩子的養成教育基本仍以父母本身的教養而成,所以並非獨生子女就有以下的特質,也並非非獨生子女就沒有這樣的性格,端看孩子成長的過程接觸各層面的影響。但依照比率和環境影響,以下的特質仍多發生在獨生子女身上,爸比媽咪可檢視自己的「唯一寶貝」是否也有這種情況,那就需要做出調整囉!

 

特質1.獨我行為

因為身為家中的唯一孩子,在他的心目中,家裡的一切理所當然都是他(她)的,容易忽略分享和感受別人的需要。因此,去到才藝班或是遊樂場,會霸佔公共玩具並貼上「我拿到就是我的」的標籤;某些部份就被認為是霸道、不講理的。

特質2.情緒脆弱

只有一個小孩的家庭,每天面對的都是父母(大人),如果父母份外寵愛容易包辦代替孩子必須要有的刺激和學習過程;當孩子失去自己動手的能力、沒有同齡玩伴一起玩耍,減少刺激和學習將會使其變得膽怯窩囊、害怕困難、不敢面對挫折和痛苦。這是父母過度保護,造成獨生孩子的過分懦弱性格。

特質3.早熟心裡

很多才華聰穎的偉人都具備早熟心理,但獨生子女的早熟是帶點「小大人」的感覺;因為沒有手足互動,沒有同樣「幼稚」特質的對照者,只能跟「成熟」級的大人打交道。而孩子的學習都從模仿而來,因此父母的相處和對話就成為獨生孩子對待他人和說話的方式,甚至不是小小年紀就能理解的事情,他(她)們都非常瞭解。

特質4.脾氣喜怒無常

獨生子女備受呵護,而只有一個寶貝的父母,通常也不忍心讓他(她)們受氣或遭遇挫折;比較聰明的孩子就知道只要大哭大鬧,就會得到想要的東西。這樣的情況尤其在大家庭(三代同堂)會常常上演,爺爺奶奶會心疼自己唯一的孫子受到一點點的刺激,對於該堅守的原則就會妥協讓步。長此以往,孩子漸漸面臨就學或同齡相處時,脾氣很難控制得宜,因此阻斷同儕的接納或相處。

特質5.「大人化」用語

獨生子女因為接觸的都是大人,透過學習和模仿大人的說話和語調,看起來會比一般孩子懂事、知道的多。但有些說法其實不適合從孩子口中說出,卻因為他尚未成熟到了解每個詞語的意思,會脫口就講;有些家長還會認為好玩有趣而哈哈大笑,孩子看到這樣說法會引起大人的開心(孩子心裡會想要滿足和取悅照顧者),就會一再地說著。

特質6.神經質性格

獨生孩子只有一個人,故個性上較為主觀固執,認為凡是都要順他的意思;若不合他意,就要吵鬧不休,感覺只要情緒不穩定就會借機發泄。大多的獨生子女都有這樣的特質,會故意在父母面前吵的不可開交、看似天不怕地不怕,但只要父母採取「離開、不理你」的方式,孩子又會立刻怯懦和害怕。

特質7.過於柔弱

因為父母凡事代勞,就像是「孝子」(孝順孩子)般的打理日常瑣事,造成孩子慢慢有了「公主」、「王子」的嬌氣,這些嬌氣的表現就是行為上的撒嬌、耍賴、軟弱無能。雖然把自己的孩子當成「寶」本來就是天經地義的,但獨生孩子的父母因為「只有一個」的想法,會比2個以上小孩的父母過度保護和凡事親力親為,容易把孩子寵壞。

特質8.個性孤僻

沒有手足的陪伴,加上大環境中有太多誘拐、變態等恐怖事件,爸比媽咪通常會把孩子「封閉」在家裡最安全。整天關在家裡會有很多的孤寂感,陪伴孩子的是不會說話的玩具和電視,孩子少有與人互動的機會,就會失去語言和對話的刺激。因此,獨生孩子若沒有爸媽常常互動,語言的發展都會較為遲緩,或著是喜歡像是一個孤獨老人般的自言自語(跟玩偶說話)。

 

每個孩子都是寶

事實上,親子關係才是是影響獨生子女成就的關鍵,父母的教養態度對獨生孩子來說比一般孩子還重要。因為只有父母可以關注,所以也是模仿和學習的對象。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所需的不止是「縱向親子關係」,也需要「橫向同儕關係」;獨生子女熟悉與父母的對應、相處和溝通,卻容易缺乏「橫向發展的手足關係」,這是可由往後的同儕間所獲得。

而獨生子女是兼具老大與么子的雙重身分,不需與手足爭奪資源,從小就獲得父母全部的愛,甚至全家族不虞匱乏的資源;如果把愛量化,他們得到的關愛,可能是一般多個孩子家庭的好幾倍。因此,獨生孩子在同儕之間也會希望使出渾身解數,去贏取同儕和團體間的肯定;性格上會傾向聰明、大方、慷慨、不善於吵架、不愛競爭並喜歡當大家的「照顧者」。

獨一無二的個體

每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帶著天使般的使命,也是每個爸媽的心頭肉,有屬於自己的人格特質和獨一無二的存在感;不論是多個手足或是獨生子女,各自都有必須去學習和解決的人生議題。

不論爸比媽咪當初對生育想法的考量為何,對待每個孩子還是應該用最正確的態度和方法;每個孩子哇哇落地時都是一張無暇的白紙,成長就是染色的過程,要如何幫他(她)揮灑出一幅完美而獨特的畫作,才是父母真正要去努力和學習的課題。

蘇芳槿
現職:台安醫院表達性藝術中心臨床心理師
學歷:中原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臨床組
經歷:慈濟醫學中心花蓮總院復健科兒童發展復健中心臨床心理師、台北榮民總醫院復健醫學部心理社會科兼任臨床心理師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採訪撰文/陳韻如
諮詢/台安醫院表達性藝術中心臨床心理師 蘇芳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