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學習當爸媽

寶貝與不同照顧者的關係

採訪整理/黃名瑄
諮詢/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嬰幼兒保育系副教授 黃倩儀
 看得遠的,就是好母親──建立你自己的教養格調作者 番紅花
寶貝與不同照顧者的關係

隨著職業婦女越來越多,孩子照顧者的選擇許多會落到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身上;而家裡還可以負擔的,也許會將孩子送到褓姆家或幼兒園;有一些家長也會將孩子托給外傭照顧。不同的人在照顧孩子時,教養方式也會有所不同,對孩子也有不同的影響,每一個照顧者照顧的方式有什麼不一樣?又有什麼優缺點?

照顧者第一站:選擇不同的照顧者

您的孩子正由誰來照顧呢?或是您正在找適合的照顧者?我們將照顧者分為媽咪親自照顧、隔代教養照顧、保姆照顧、幼稚園托兒所照顧及外傭照顧5個部分,並詳述其優缺點,讓爸比媽咪在選擇照顧者時,能有一些參考依據。

媽咪來照顧

由母親親自來照顧的家庭,一直都是專家學者最推崇且認為最理想的方式;《看得遠的,就是好母親─建立你自己的教養格調》作者番紅花認為,照顧小孩是母親的天性,加上母親的學歷普遍來說比較高,會吸收不同的資訊,母親生理及心理的結構都是較適合來照顧孩子的。但當職業婦女要放下工作來照顧孩子時,番紅花都會希望對方先多想一點,首先金錢就是非常重要的考量,若生活品質太差也許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另外就是在家帶孩子是一件沒有掌聲且辛苦的工作,不是每一人都能接受如此的生活模式,當決定要放棄工作當全職母親時,還是要認真思考才可以。

媽咪自己來照顧孩子的缺點就是,媽咪也許會因為每一天所接觸的都只有自己的孩子無從比較,因而會對自己的孩子太過寵愛溺愛、並認為自己的孩子就是最好的;番紅花以自己帶孩子的經驗為例,當自己在照顧孩子時,看著她進步都會覺得好棒!但是另一個孩子出生後開始有了不同的觀察,她就驚覺其實自己的孩子是很平凡的,並不是特別聰穎也不是特別優秀。

影響孩子智能的因素

若媽咪在孩子幼年時就業,是否會影響孩子的智力呢?在麗絲.艾略特所著的《打造黃金腦》中就闡述了由美國國家兒童保健與人類發展中心所進行的一項大規模研究,並未發現完全由母親照顧,與固定由雙親以外的人照顧的幼兒,有多少認知發展及語言能力上的差異,反而是家庭中的其他因素包括收入、教育程度、母親的人格等等對於智能的影響比較大。

隔代教養的照顧

考慮經濟因素,很多媽咪會將寶貝託付給自己的母親或是婆婆代為照顧,因為是自己人所以也較方便知道孩子的狀況、又能省去不少金錢,對許多媽咪來說是非常理想的照顧者。

但我們常常會看到,雖然是最方便又經濟,但是媽咪卻最容易會因為隔代教養在教養態度上的不同而發生爭吵的案例。黃倩儀副教授認為,隔代教養的父母因為和自己的父母是下對上的關係,與較接近平輩關係的保姆不同,很多話不是那麼方便表達,溝通起來非常耗神。而爺爺奶奶通常比較沒有體力照顧小孩,所以很常見到他們會開著電視讓孩子觀看一整天,讓孩子的環境刺激比較不足,或是讓孩子吃到不知名的東西等等;作家番紅花一開始對於爺爺奶奶的教養方式也非常不能接受,而且老人家的觀念通常是根深蒂固的,要說服他們簡直是比登天還要難!在幾經軟硬兼施的方法無效之後番紅花就學習著調整自己的心態,告訴自己:公婆是上一個時代的人,且學歷與自己及丈夫並不等同,其實是以他們當年所認為最對的方式在教養小孩,所以這幾年就用他們的方式,等到孩子回家、或是長大以後再來補強。若要補強的話,番紅花建議父母晚上及週末時,應把孩子接回家自己帶比較理想。

而隔代教養也不是完全沒有優點的,番紅花認為隔代教養的孩子因為接觸了非常多愛他們的人,所以他們的感情比起沒有手足的孩子也相對的比較多元!現在由於孩子能接觸的對象比較少,他們的世界比起父母小時候的世界還要狹窄,若多了爺爺奶奶來愛他們,孩子們會多了許多豐富的生活經驗,且番紅花認為孩子雖然容易被溺愛,但是被溺愛也沒有多久了,讓爺爺奶奶愛一下是沒有關係的。

隔代教養,容易養出小霸王?

隔代教養的孩子,好像都很容易會變成我行我素的小霸王,這一定是因為被爺爺奶奶過度保護嗎?日本育兒專家明橋大二醫師在《這樣說,教出令人稱羨的孩子》裡面寫道,成長過程中真正得到充份保護以及重視的孩子,絕不會動輒打人或搶人東西。孩子會去打弟弟妹妹,是因為他們心裡的某個角落,覺得自己沒有受到重視的關係。雖然奶奶也把孩子捧在手心疼,但是奶奶畢竟還是奶奶,不能替代媽媽。孩子最喜歡的,其實是媽媽。打人、搶東西不該解釋為任性,他是在釋放「媽媽也關心我一下!抱抱我嘛!」的訊息。

保姆照顧好不好?

會給保姆帶的,通常是年紀比較小的孩子,由於保姆照顧的孩子比較少,又富有經驗,可以全心全意的照顧較幼小的孩子;比起隔代教養,保姆因為是受雇者、又與孩子的父母是平輩的關係,所以有溝通的空間。

番紅花也提供了她好友的經驗:好友是一位幼教界的專家學者,他在孩子的幼年時期替他們選擇了一對老夫妻當自己的保姆,這對老夫妻同時間也帶了其他的幾個孩子,且名聲遠播,這位幼教界的朋友讓人意外的選擇了保姆來照顧小孩、而非托兒所,因為他覺得這小家庭式的照顧,保姆比較能關注到自己的孩子,也讓他比較放心。

保姆的缺點在於,首先家長就必須注意是否有證照及經驗,在尋找適合的保姆時也要參考街坊鄰居們等口耳相傳的評價,才不會因為不熟悉而有照顧不周全的疑慮;另外保姆虐兒的事件在新聞中時有耳聞,黃倩儀副教授認為,保姆大都是一人照顧孩子,在缺乏支持系統的情況下,有時候會因照顧孩子的壓力過大,而造成保姆身心上偶發之負荷不了的問題,甚而出現將負向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的突發狀況。當然這樣的問題也同樣會發生在由母親一人照顧孩子的情況中,其他的家人一定要非常注意及關心照顧者,才不致於釀成悲劇。

在學習團體裡生活

等到孩子的年紀大一點,幼稚園或托兒所是另一個好選擇,在機構當中,孩子容易獲得如認知等知識,所獲得的學習並不會比媽媽還要少;其他的照顧者的情況,孩子可能會獲得的是生活經驗的學習。在幼稚園或托兒所當中,由於是大團體式的生活,所以孩子必須學習者與其他同儕相處、過群體生活,這樣的體驗在一般家庭或是其他照顧者中較難得到的!另外番紅花也認為,在幼稚園的生活會獲得比較多元的刺激與發展,由於是系統性的課程,孩子的生活及智力等都會有進步。《打造黃金腦》的作者麗絲.艾略特也提到,優良的培育計畫可以對孩子的智力發展有很大的助益,因為高品質的托兒所或幼稚園可以給幼兒更多群體互動與認知發展的刺激,父母親或保姆不太可能像幼稚園或托兒所這樣,提供多樣化的社交互動、玩具及活動,此外好的幼稚園老師深諳幼兒心理,同時可成為幼兒和家長的好榜樣。

幼稚園或托兒所的缺點則是若因為年紀太小、或其他因素,不能讓孩子進到公立的學校就讀,父母就必須投資非常多的金錢在孩子身上;精打細算的番紅花就曾經自己算過,若每一個月花一萬一的月費,那麼兩個女兒從兩歲半讀到大班,就要花到一百萬!若遇到不符合家長期待的學校或是教師,更會讓家長頭痛不已。

番紅花的大女兒在兩歲半就送到幼稚園,開始他們人生中第一階段的群體生活;在她的書中描寫,當時會選擇這麼早就讓孩子進入幼稚園,是因為夫妻兩人都忙於工作、焦頭爛額,加上女兒們在公婆家中常是與電視相處一整天,茶來伸手、飯來張口,作母親的番紅花當然會非常擔心自己的孩子除了生活的好習慣無法養成以外,還有大小肌肉的發展會不能深度良好發展。於是她花了非常久的時間及非常大的精力挑選幼稚園,認為既然要花一百萬,當然要萬分謹慎地決定下這一筆訂單;於是她盡量利用時間一家一家的拜訪,多方蒐集消化完資訊、實際去比較了解之後,再做出比較有把握的決定。在參觀過至少30家幼稚園、並消化幾十本中西幼兒教養書冊後,番紅花先給自己訂下了選擇幼稚園的標準,才選出自己心目中最理想的幼稚園。

有趣的研究實證

在《打造黃金腦》中,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研究證實了,好的照顧品質是非常重要的!在日間由優質的托兒所照顧孩子,認知及與語言技能都領先由母親全職照顧的孩子,劣質托兒所照顧的孩子,則落後完全由母親照顧者。雙親以外的照顧方式中,以托兒所較有益促進幼兒認知及與言發展,日間家庭托嬰與保姆較差。

由外傭24小時密切照顧

多種的照顧者當中,番紅花認為外傭是最不適合的照顧者。外傭的優點在於

薪水比起褓姆低了非常多,又有24小時照顧,媽咪也能隨時調整外傭教養孩子的方式,可以說是非常方便。但是黃倩儀副教授認為,因為外傭通常會長期且密切的與孩子接觸(不像保母有較規律的上下班時間),對孩子許多方面的發展與學習皆有深遠的影響。舉例而言,孩子的語言學習受到外傭的影響就非常大,即使是還不會說話的孩子,也會在每天長時間的互動接觸下,受到外傭的影響。如同所有照顧者所能對幼兒產生的影響,外傭的語言發音、所用詞彙的多寡、話語內涵的多元性與豐富性、互動式語言的多寡與其情緒表達間的聯結…等,皆會對幼兒的語言及跨領域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外傭若因自己的語言限制而無法運用豐富的中文與幼兒互動(易導致語言刺激較少),或採用中、英文夾雜的方式溝通,都會讓幼兒處在較為複雜的語言學習情境中。是好是壞,有許多因素必須考量。但最重要的是,父母有空時要多與幼兒互動,以彌補平時幼兒所受到語言刺激較缺乏的區塊。

黃倩儀副教授提醒,外傭的尋求就如同找保姆一樣,可能的話,也需要經過口耳相傳來找到較適合及較好的照顧者。父母仍須負起一定的責任,多多觀察與關心孩子,確認孩子的發展是否循著正常範圍的軌道在進行。

番紅花所想的,就如同她新書所提到的「看得遠」,她認為由外傭照顧的孩子,不會看到自己母親在家中的勞務、對母親的回憶會變得較少;另外家長與外傭(勞務者)的態度,也會影響孩子對他人溝通的態度,加上外傭通常會將孩子全面性的照顧好,孩子自然少了很多自己動手做的機會、變得不夠能幹。

選擇照顧者,必須考慮到每一個家庭的狀況來決定。黃倩儀副教授,年齡與經濟因素應是孩子父母選擇照顧者的兩大考量;一般而言,年紀小的孩子需要以家庭氣氛佳的機構為優先選擇;至於經濟狀況,則是大部分父母會想想自己要給孩子怎麼樣的童年,並謹慎選擇出最佳的照顧者才是最好的方法。黃倩儀副教授也提醒,當孩子是給其他人照顧時,在帶回家前務必要觀察注意孩子每一天的變化,看看孩子跟平時表現是否有任何很大的差異,才能早一點發現照顧者可能疏失的地方。

番紅花說,雖然在孩子小的時候都是給別人照顧,但是她永遠會不斷思考該如何讓孩子變得更強、更棒,就因為有這樣的信念,六日雖然是媽咪一週辛苦工作得到的假日,她不會賴在床上,覺得這個時間不讓孩子學習怎麼行;星期四上班時就會在網路上找一些資料,並以e-mail與先生討論假日要帶孩子們去哪裡玩,才不會浪費了珍貴的假日。

照顧者第二站:多人照顧好?不好?

黃倩儀副教授認為,若由多人來照顧轉換,首要考慮的是孩子的特質為何;有些氣質的孩子就比較隨興,似乎是給誰帶都好、經常更換環境也無所謂,那麼這樣的孩子家長就可以不用這麼擔心。另一種孩子可能是比較容易焦慮的,稍微有點轉換如:床不一樣、燈光或是顏色不一樣時非常容易查覺且會緊張及情緒,像這樣適應力不好時會有許多不安的情緒,此時寶貝的照顧者就必須要比較安定不要常常替換。孩子在年紀小的時候,家長沒有辦法讓他了解到為什麼需要一直替換照顧者,每一個轉換對孩子來說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對其父母來說也會是很大的煎熬、困難重重。

 

照顧者轉換時對孩子的影響

黃倩儀副教授認為,照顧者的轉換最好以固定模式進行,孩子會比較容易習慣;但是這樣的轉換模式在大一點的孩子身上比較適合,因為大一點的孩子會發展出自己的適應能量,他會知道自己接下來會和誰接觸、也不容易受到影響。

小一點的孩子適應能力就與孩子本身的氣質習習相關,如同上面所提到的,適應力較差的小小孩就需要很長的時間去適應環境;常見到適應不良的例子是,孩子在小的時候給阿公阿媽帶,等到上幼稚園時直接接回家上幼稚園;孩子在這個情況下其實會變成一次要適應兩種生活:學校生活以及小時候沒有適應過的家庭生活,白天要適應與老師、同學互動,晚上則是要適應與父母的互動,變化太大,通常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常會出現比較多問題。在幼兒園中發現此種問題時,老師都會希望家長在開學前一陣子先把孩子接回家中,先適應在家中與父母互動的生活後,再來適應學校生活;也就是採分階段適應的方式,來避免適應困難的情形發生。

 

循序漸進地轉換照顧者

黃倩儀副教授說,轉換照顧者,只要處理得宜,長期而言,基本上對孩子的發展不會有太大影響,但是情緒部分就需要家長花較多時間來調適;依附感的養成,主要在孩子1~3歲的時候,此時應讓孩子有固定的照顧者,形成安全感,後續的問題就會比較小。極端的例子是孩子在幼年時期沒有主要的照顧者,或是在托嬰中心裡混亂、不停的變換照顧者(又不是每一天一樣的人),才會對孩子有較大的影響。當孩子面對每一天照顧者都會不一樣、消失不見時,適應力較差的孩子就會有情緒極端的問題,也許是別人與他互動他都沒反應,或者是別人想要安撫他的情緒時,他會敏感的大聲哭泣。

 

更多詳情請參閱11月育兒生活雜誌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在家中,孩子的主要照顧者可能是父母、是隔代教養的阿公阿媽、保姆或是幼稚園及托兒所,不同人的照顧下,會形成教養上的差異,進而影響寶貝的表現,到底寶貝的個性會有什麼變化?又該如何取得平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