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庭 健康百寶箱

慎防產後骨質流失,趁年輕,保骨本!

女性骨質流失的速度,隨年齡及生產過後,宛如坐雲霄飛車快速下滑。您可知骨質流失的影響多大嗎?骨質流失的過程靜悄悄,當症狀出現時,補救也難。因此本篇特邀骨鬆學會醫師及專家告訴妳,該怎樣避免產後骨質流失。
慎防產後骨質流失,趁年輕,保骨本!

骨骼的新陳代謝

骨頭可說是人體最堅硬的部份;然而,隨年齡增長及逐漸老化的過程,骨質也會跟著歲月流失。因此,面對骨質的快速流失,並非消極的等到老了才想到怎樣治療,必須趁著年輕骨骼最健康的巔峰期,積極保存骨本;這樣日後才能更有條件,對抗人人都要慎防的骨質流失問題。

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張尹凡表示,多數人以為成人之後骨骼就永遠不變;但實際上,人體骨骼是持續在新陳代謝中。通常骨骼的新陳代謝,約需三個月左右的時間,且需要藉由「蝕骨細胞」及「成骨細胞」來共同完成。骨骼新陳代謝的過程中,蝕骨細胞首先會將破損及老舊的骨頭清除,然後交由成骨細胞負責將新的骨頭修補填平,如此方可維持骨骼健康。因此,骨折後約需三個月左右才可痊癒;俗諺常說「傷筋動骨100天」,此言並非全無道理的!

 骨量VS.女性年齡的關係 

張尹凡醫師說,女性的骨量通常在25~30歲之間達到顛峰;換句話說,應在30歲前盡可能儲存骨本,過了30歲骨量就只會慢慢流失,很難再增加。而女性過40歲以後,骨量更是開始加速流失;通常流失最快的時間,就是在女性剛停經的3~5年(註:女性平均停經年齡為50歲),此時流失速度甚至會比平時快了3倍之多。

因此張尹凡醫師叮嚀,女性在30歲前,務必要多多儲存骨本,如果本身骨量越多,也越能應付生產前後可能面臨的骨質流失等現象;相對的,如果等40歲以後才了解保存骨本的重要性,這時才知道要加緊補骨本,這樣來得及嗎?張尹凡醫師說,其實並不會來不及;30歲之前是儲存骨本,30歲之後是積極保持骨本,只怕什麼都不做而造成骨本的持續流失。所以唯有趁早積極儲存保存骨本,可有助於減緩骨質流失。

骨質流失的原因

張醫師表示,一般來說,骨頭在新陳代謝的過程中,蝕骨細胞會不斷清除老舊破損的骨骼,然後成骨細胞再生成新的骨骼,兩者去除及生成的速度會大致相等;然而隨著年齡的增加及女性荷爾蒙的減少,蝕骨細胞的作用會大於成骨細胞,因此骨小樑變得越來越薄、越來越細,影響骨骼的微細結構,最後造成骨折的發生。

何謂骨質疏鬆症呢?張尹凡醫師表示,亦即「因骨量減少或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降低,而使骨骼微細結構發生破壞的疾病;而隨著骨量惡化的結果,也將導致骨骼的脆弱,並使骨折的危險性大為增加」。許多人會認為年紀大了不小心跌倒導致骨折是「正常」的;然而理論上以一般人身高的高度滑倒跌倒,正常的骨頭應該是不會骨折的!

骨質疏鬆症引起之骨折最常見在腕部、脊椎及髖骨(大腿骨,與骨盆交界處),骨折的部位與跌倒的反應及機轉有關。較年輕的族群跌倒時,因為反應較快,還可以用手撐住避免跌倒,因此最容易發生腕部骨折。老人則因反應較慢,無法用手撐住,若往後跌倒臀部著地,則容易造成脊椎壓迫性骨折;若不慎側身跌倒,則容易造成髖骨骨折。

張尹凡醫師表示,許多民眾會以為骨折只要開刀接起來就好了;然而許多研究指出,骨折可造成老人臥床及活動受限、不能自由行走等問題。以髖骨骨折來說,90%的老人骨折後無法再爬樓梯;發生髖部骨折的老人,一年內死亡率男性約22%,女性約15%,相當於乳癌末期的死亡率。而髖部骨折的比例,台灣為全球第九,亞洲第一。

骨質疏鬆症的症狀,並不像一般的疾病那樣明顯,往往都是等到患者跌倒骨折了,才知道已經罹患嚴重的骨質疏鬆症。因此,必須瞭解骨質疏鬆症的危險因子,像是45歲以前停經的婦女;其次,家族中有骨質疏鬆症的相關病史,例如父母曾患有髖部骨折,那麼兒女骨折的風險也大為上升。一般來說,瘦小的人,骨質流失機率較高;如果再加上鈣質攝取不足,抽菸、喝酒、大量飲用咖啡,也會導致骨質加速流失的弊害。此外,肝腎功能不佳、長期使用類固醇患者,骨質疏鬆症風險也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