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寶貝健康

癌症≠絕症,常見4種兒癌

孩子罹患癌症,父母一定難以接受。究竟為何會罹患癌症?常見的癌症有哪些?
其實家長可以透過徵兆來觀察,並且提高警覺。即使有了癌症,只要積極配合治療,治癒機率遠比成人高得多。
癌症≠絕症,常見4種兒癌

 

小兒癌症多屬中胚層或胚胎型癌,偶發佔九成以上。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劉彥麟表示,通常兒童癌症很早就發病,多與身上少數細胞的某些基因出問題有關,這些基因異常大部分是偶發性,而非遺傳因素造成,例如:血液或神經系統的前驅細胞產生病變,可能會在短短幾個月或幾年內出現腫瘤。以現代進步的科技來說,許多兒童癌症已經能透過分子診斷找出有問題的基因,並且應用於治療方案的決定,或是長期追蹤的評估。

兒童癌症與成人癌症不同,成人多屬於上皮癌(佔九成以上),例如:身體組織最外層就是上皮,包括大腸癌、肝癌、肺癌等,必須累積很久時間才會發病;兒童癌症當中,則較多屬中胚層癌或胚胎型癌,例如:白血病和肉瘤、神經母細胞瘤等。一般來說,白血病佔兒童癌症的1/3,腦瘤約為1/5,另有其他各類腫瘤。

延伸閱讀:解除衝突地雷!6大教養心理術

劉彥麟醫師特別提醒家長們,假如曾養育過、家族中其他小孩、或家長本身小時候曾得到罕見的遺傳性癌症(如腎上腺上皮瘤)、多發性或雙側腫瘤(如腎母細胞瘤)、兒童時期罹患成人腫瘤(如甲狀腺癌),或是家族成員當中有多人曾罹患相同或類似的癌症,尤其是肉瘤、腦瘤,就要稍為提高警覺。不過也不用太緊張,因為兒童癌症有九成以上是偶發,遺傳只佔不到一成。如果希望了解子女或本身是否有罹患遺傳性癌症的風險,可以主動找小兒血液腫瘤科醫師討論,必要時可轉介給基因醫學方面的醫師或專家,進行遺傳諮詢。

兒癌早期症狀

若家長覺得小朋友有疑似血液或腫瘤的異樣,可先找社區小兒科醫師做身體評估,包括檢查身上的淋巴結、肝臟與脾臟等。一般來說,病菌或病毒感染所引起的頸部淋巴結腫塊會在2週內消失,如果經過1~2週的觀察或治療,反應仍不理想,建議應請小兒血液腫瘤科的次專科醫師再做進一步評估。究竟家長該如何注意兒癌的早期症狀呢?

白血病或骨髓功能下降的症狀

血液中某些功能出問題,如果紅血球不夠,會造成貧血,容易累;白血球不夠很容易發燒;假如是血小板不夠,較容易出血,皮膚出現紫斑,或輕微碰撞就瘀青。

腫瘤本身引起的症狀

若直接看得到,例如:腫瘤長在眼睛(臨床相當少見)的視網膜母細胞瘤,一般人在拍照時,閃光燈一閃,照片容易出現紅眼,但這類病患因視網膜被腫瘤遮到,照相結果可能呈現白色瞳孔,即白瞳症 (除了腫瘤之外,有時照到視神經,也會出現白色瞳孔),建議萬一發現有兒童的照片出現白色的瞳孔,應盡快請眼科醫師評估視網膜的情況,找出發生原因。另外,偶而也有腫瘤會長在皮膚上,例如:組織球增生症或神經母細胞瘤,但機率很低。

然而,有很大部分是因腫瘤壓迫到神經而出現異常,例如:干擾到神經,小朋友原本學會的動作突然明顯退化,像是本來走得好好的,突然不會走路,或本來已經會自己上廁所,也突然不會,這可能因小便神經遭受腫瘤影響所造成。原則上,幼兒發展是持續進步的,假如原本學會又突然不會,家長就要特別注意。

腹部腫瘤

洗澡時都會比較放鬆,媽咪可摸摸小朋友的肚子,萬一懷疑有,會摸得到腫瘤,通常呈現較硬或表面不規則,但也可能只是腸子裡的糞便,必要時應帶到醫院,請醫師評估或安排檢查。

認識4種常見兒癌

小兒常見的癌症有四種,包括白血病、腦瘤、淋巴瘤和非腦瘤的固態腫瘤四種,以下為家長說明觀察的重點。

1白血病(血癌)》 以急性淋巴型居多

白血病是一種癌症,小朋友較常罹患的白血病是急性淋巴型白血病,約1/5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從出生到成人,都是由骨髓負責造血,造血幹細胞會製造很多血球來供應身體所需,例如:白血球中的淋巴球,會讓身體有抵抗力。一般人身上有幾十到幾百億個白血球在循環,如果有了問題,出現不正常的持續分裂增生,就會製造出很多異常的白血球,干擾正常骨髓造血及血液的功能,正常人1c.c.血液中含400萬~1000萬個白血球,白血病病患會增加2倍,甚至更多。

因為白血球不斷分裂,會將骨髓結構破壞,讓血球製造不出來。好的白血球不足,就會發燒感染;紅血球不足,會貧血、疲倦,小朋友嘴唇較白;血小板不足,凝血會出問題,容易出現紫斑。

兒童癌症只要積極完成治療,大部分都可以存活,治癒率高達七至八成,早期沒有健保的年代,藥物較少,很多幼兒罹癌後無法得到好的醫療;現今藥物選擇多,只要有信心,與醫師充分合作,治療成效相當好。血癌主要採取化療加背針化療,治療時間約2~3年,成功率可達八成。想要有好的成效,前提是盡量每個治療的步驟都得做對,務必接受正規的治療方案,千萬不可中斷或改用偏方。由於白血病的檢查需要抽骨髓和做背針治療,治療期間必須一直追蹤,從骨髓檢查中做檢驗,以評估藥物是否需要調整,或許家長對這些處置會感到害怕,但在有經驗的團隊執行下,都是相當安全的檢查,而骨髓和脊髓液抽出後也還會再生。

2腦瘤》居小兒固態瘤首位

腦瘤佔小兒固態瘤的第一位,因腫瘤長在不同部位,會有不同的治療及預後。腦瘤的治療最重要是外科手術,無論大、中、小腦等部位,都需要兒童神經外科的專門團隊進行手術,較能減少手術時的傷害,尤其是兒童腦部較成人小,腦瘤的手術時間又比成人來得長,需要非常小心且具耐心。儘管如此,有時手術中難免可能會有出血等風險,壓迫到腦內其他重要部位,造成像是失語症、局部癱瘓等併發症。基本上,手術團隊會設法取得一個平衡點,希望將癌細胞清除乾淨,但也不能過度清除。

延伸閱讀:NO!NO!孩子第一個反叛期來啦~

到底要接受幾次手術,視病人狀況而定,一次取出是最好的,但有時腫瘤太大或侵犯範圍廣,一次清除可能影響其他部位,因此,先做部分切除,再加上化療,之後安排第二次手術,或是搭配輔助的放射線治療及化學治療等。兒童腦瘤約有1/5屬良性,4/5屬於惡性,都可能影響神經發育及學習,除了手術之外,也可能需要配合放射線、電療加化療等。因為注射化療,藥物能進到腦部很有限,因此,不是只單靠化療就能消滅癌細胞,需要跨專科的治療,腦瘤的整體存活率約六成。以下為父母的觀察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