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親子教育

不上幼兒園,怎麼教孩子?學齡前「在家教育」3準備

「孩子滿4歲,究竟該不該上幼兒園呢?」、「我的孩子比較害羞,去幼兒園會不會適應不良?」以上是許多父母的疑問及擔憂,深怕孩子年紀太小或個性等問題,不放心將孩子送進幼兒園。其實除了幼兒園外,父母也可以選擇自己在家帶孩子,增進親子之間的關係,同時也能近距離觀察孩子的天賦,使其適性發展。
不上幼兒園,怎麼教孩子?學齡前「在家教育」3準備

 

學齡前教育除了常規的幼兒園外,還有另一項選擇,即為父母自己在家教孩子。

中華基督教慕真在家教育協會秘書長熊慧媛表示,教養孩子原本就是父母的責任,由於受到社會價值觀的影響,父母普遍認為學齡前教育應該交由專業人士指導。事實上,父母只要做好時間、耐心及運用生活中的資源等準備,便可落實自己教孩子的理念。

在家教育的優勢

熊慧媛秘書長強調,對於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最需要的是建立安全感,並且給予足夠的陪伴。若父母願意付出時間,在家親自教養,不僅能陪伴孩子完成生活中各種活動,亦可依據孩子的需求來安排時間,進而培養穩定和成熟的性格。此外,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年齡越小,差異化就越大,所需要的教育方式自然也不同,例如:3、4歲的孩子,有些正值牙牙學語的階段,有些則已經很會表達;有些孩子性格較為內向,需要父母不斷的引導,才能表達自身需求,有些孩子則較為外向、活潑好動,需要較多的體能活動幫助消耗體力。父母應針對孩子的需求,給予適合的引導和滿足,若送去幼兒園,雖然可以學習團體生活、建立人際關係,但為了教養上的方便,必須按表操課,無法完全滿足每個孩子的狀況。

在家教育最珍貴之處在於以家庭為核心的教育方式,也就是以建立良好的家庭關係為優先,再進行教育。當父母在家教孩子時,不但可以增進親子關係,亦能從生活中看見孩子的需求,依照孩子的需要再給予不同的教育方式。此外,透過細膩的觀察,還可提早發掘孩子的天賦。

在孩子0~6歲的這段期間,最需要的不是知識學習,而是透過陪伴來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親密關係,若父母能夠撥出時間陪伴孩子,不僅可近距離觀察,了解其需求、個性及學習優勢外,也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其次,一般上幼兒園的孩子每天都必須一大早起床,吃完早餐後趕著上學,天天按照學校規定,周而復始的生活,若父母選擇孩子在家學習,可以視孩子的個別發展給予作息安排,放鬆生活步調,尤其是當孩子出現學習不良或情緒不佳的狀況,亦有時間聽孩子抒發心情、聆聽想法,給予適度的引導及示範。當然,在家教育的主要精神是父母可以近距離的接觸孩子,並且了解孩子的愛好或天賦,給予適當的指導與才能培養。

延伸閱讀:重拾上學的樂趣!三寶媽王婉霏:親子自學,爸媽也要一起學

選擇在家教育3準備

父母實施在家教育之前,自己必須先成為愛好學習者,包括耐心及情緒管理上的學習,樂意投資時間於幼齡孩子的成長過程,並且準備適合的教材,陪伴孩子學習。

1.投資時間

教養孩子並不容易,當父母決定執行在家教育前,應先了解自己能夠花時間陪伴孩子成長是非常有價值的事,配偶要彼此鼓勵,成為支持夥伴,即便是上班供應家中經濟的一方,也樂意將工作以外的時間投入家庭中,對配偶處理家務或幼兒的陪伴上,提供實質的幫助。

2.課程安排

在家教育的優點是自行依照個別的家庭作息,彈性安排課程,給予大量的生活教育,因此,父母可依孩子的需求,決定每日上課的時數與內容。對於教材該如何準備的問題,熊慧媛秘書長認為,父母不必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也應避免不必要的金錢浪費,因為自己就是最大的教育資源來源,包括自身的成長經驗、長才等。此外,父母也可帶領孩子一起完成生活中的大小事,不僅實用,還能增進親子互動,例如:父母帶孩子到超市購物,教導孩子認識各類生活用品,並且學看標價和結帳等;帶孩子到戶外活動,認識大自然裡的花草樹木;帶領孩子學習烹飪,讓孩子體驗如何自己完成一件事。

除了從生活中建構知識,亦可讓孩子接觸各種才能,包括音樂、繪畫、舞蹈、運動,或是前往社區圖書館、美術館、博物館、公園等,妥善利用社會資源。

3.以身作則

因為孩子的理解力有限,若不懂父母所說的話或犯錯都是正常情形,在教導時,應給予足夠的耐心,即使因為自己情緒失控而對孩子發脾氣,也應在冷靜後盡快與孩子道歉,修補親子關係。

當父母決定親自教養孩子,即表示兩人將是孩子最主要學習的對象,故父母凡事必須以身作則,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避免出現不良行為,若做錯事也應立即修正,趁機教育孩子這是不對的行為,如此才能建立良好的典範,使孩子有所適從,贏得孩子的尊重。

化解在家教育的3個擔憂

不少父母對在家教育仍有疑慮,包括孩子是否會缺乏人際互動或上國小後可能跟不上進度等,熊慧媛秘書長表示,其實父母只要做足準備,給予自己信心,放輕鬆帶養孩子即可,無須給自己過大的壓力,成天與他人比較,不僅會造成身心不適,亦無法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Q1:易缺乏人際互動?

有些父母擔心在家教育,孩子可能會出現缺乏人際互動的問題,父母不妨多帶孩子認識鄰居或參加圖書館、美術館的團體課程,增加孩子的人際互動。此外,亦可常帶孩子拜訪親朋好友,包括爺爺、奶奶、阿姨、叔叔、表兄弟姊妹等,讓孩子提早接觸各種年齡層的對象,透過混齡的方法,學習面對不同對象的相處模式,亦可為將來進入學校生活打下良好基礎。

在帶孩子認識他人時,父母亦應教導孩子尊重、熱誠、主動分享,因為人際互動的核心是良好的品格,有良好的品格才能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

Q2:進入國小後是否會跟不上進度?

針對孩子上國小後可能銜接不上學校課程的問題,熊慧媛秘書長解釋,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是認識世界並學習生活,因此,父母應以教育孩子的基礎能力為優先,使孩子學會基本的生活能力,不必擔心將來會跟不上學校進度而提早給予過多的知識學習,否則容易扼殺孩子的學習動力,也會使親子關係降溫。

Q3:父母其中一人必須全職在家?

不少父母認為執行在家教育時,夫妻當中必須有一人全職在家教育孩子,事實上,夫妻兩人應達成共同教育孩子的共識,透過分工合作的方式,一起教養孩子,適時給予鼓勵或主動幫忙,讓彼此有喘息的空間,才不致壓力過大,導致身心不適,並且能在愛的當中建立家庭。

延伸閱讀:自組親子共學不困難,沒經驗也可以上手

在家教育個案分享

中華基督教慕真在家教育協會的成員周永金與周欣怡夫妻育有四個孩子,其中最大的女兒已經7歲,最小則是約10個月,他們表示,孩子們從小到大都是由兩人親自教養,沒有送到學校上過課。周欣怡說,大女兒5歲時,曾想將她送至幼兒園,但女兒卻表示不想去,考量到女兒的個性、經濟及自身能力等,決定自己在家教。即使現在女兒已屆國民教育的學齡門檻,基於親自在家教孩子更能增進親子間感情,同時了解孩子的需求,仍決定延續在家教育的精神,向政府申請自己教孩子。

他們是如何在家教育孩子呢?

周欣怡說,由於夫妻兩人都沒有教育方面的背景,因此,事前做了很多功課,包括參加共學團體、諮詢專業人士、訂閱適合女兒程度的教材、購買大量的繪本與書籍給女兒學習。周永金補充,陪伴女兒閱讀時,並不僅是單純的說故事給女兒聽,還會帶她認識繪本中的人、事、物,並且分享閱讀後的心得,透過不斷的提問與討論,訓練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亦可增強記憶力。

為了促進孩子人際關係的發展,他們經常帶著孩子拜訪親朋好友,除了讓孩子接觸不同年齡層的對象,學習與他人互動之外,亦能平衡孩子與父母相處的時間,不使孩子過度依賴父母。周永金進一步說明,他與太太很重視孩子的品格,時時刻刻教導孩子要有禮貌,並且學會分享,例如:平時帶著孩子拜訪親戚,都會要求孩子必須打招呼,收到他人禮物時也要說謝謝。

如何讓孩子學習分享?

周永金指出,因為家中有四個孩子,因此,更會要求他們學習與他人分享自己心愛的玩具,珍惜他人的物品。此外,他們都了解以身作則的重要性,故夫妻兩人都會嚴以律己,盡量避免做出不良示範,若不小心情緒失控,向孩子發脾氣,也會趕快穩定自己的情緒,向孩子道歉。周欣怡認為,在家教養不僅能讓親子間的感情越來越緊密,也能了解孩子的個性與需求,使其逐漸成長茁壯,留下美好的回憶。

延伸閱讀:Home Made親子做甜點 安心又好吃!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採訪撰文/林靜莉

諮詢/中華基督教慕真在家教育協會秘書長熊慧媛

模特兒/甜美媽咪喬琪、活潑弟弟勝翔

梳化/江文珊

攝影/新竹Doris愛寶貝攝影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