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寶貝健康

2歲就來初經!遠離「塑化劑」,減毒生活、玩具挑選這樣做

「2歲女孩初經就來報到!」這則新聞是否讓同為父母的你感到害怕?報導指出,這名2歲女童經常喝塑膠杯裝冷飲,常吃以保鮮膜或塑膠盒裝的微波食物,也常在鋪滿巧拼的地板玩耍,加上媽媽會替她化妝,經檢驗女童尿液塑化劑含量過高,初經才會提早到來。爸比媽咪注意到了嗎?這些充斥在生活中的塑化劑對孩子造成的影響,不得不留意!
2歲就來初經!遠離「塑化劑」,減毒生活、玩具挑選這樣做

 

早在1984年科學家就發現,環境中到處都可以偵測到鄰苯二甲酸酯類(以下簡稱PAEs)這類環毒塑化劑,其中污染濃度最高的地方是塑膠產品工廠、工業民生污水處理廠、垃圾場、受污染之河川底泥及下水道污泥。後來各國研究又發現,PAEs不只存在於上述環境中,它其實就在我們每天接觸得到的電子用品、家具、生活用品、文具、玩具、食品包裝等物品,流布廣泛。

在野生動物和實驗動物得到證實它會干擾內分泌系統,尤其是性賀爾蒙和甲狀腺素,對脆弱的胎兒、嬰幼兒發育會造成極大影響,各國不得不針對PAEs塑化劑建立管理規範,減少對人體的危害。

塑化劑可排出體外,但怕持續暴露的風險 

目前各國對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規範的每日可耐受量(TDI)上限範圍為0.02至0.14毫克/公斤。

以60公斤成人為例,每日攝取量上限為1.2至8.4毫克;而我國衛福部於2011年訂了5種塑化劑的每日耐受量人體試驗研究也顯示DEHP進入人體後,在12至24小時內,約有一半的量可快速代謝,並藉由尿液排出體外;而且,絕大部分的DEHP可於24到48時由尿液或糞便排出。

鄰苯二甲酸二異壬酯(DINP)也會被人體迅速排出或代謝,72小時內有高達85%可由糞便中排出,其餘部分主要由尿液排出。

雖然DEHP進入人體後在1~2天內可以代謝掉,但環境中仍有多重來源,或是持續暴露攝取之下,累積在人體的濃度仍然會超標。

延伸閱讀:影響孩子腦力發展!4種生活中常見的有毒物質,爸媽要避開

7個好習慣 遠離塑化劑

多喝白開水、多吃蔬果幫助排尿和排便,可以促進DEHP排出體外。但預防勝於治療,在此整理專家建議,請你務必跟著這麼做。

1.扔掉浴室裡的空氣芳香、除臭劑

別為了讓浴廁變香而使用空氣芳香劑,平白讓自己生病。空氣芳香劑多為化學合成製劑,有害呼吸系統和神經系統,除了拿來定香的DEHP塑化劑,裡面也可能摻雜致癌的甲醛或苯。

2.用比較不香的沐浴乳及保養品:

DEHP因為穩定性高,方便定型、維持香氣,所以經常出現在洗面乳、沐浴乳、洗髮精、體香劑、洗衣精、指甲油、妊娠霜、香水、保養品裡面。除了吸入的風險,還有長期使用,經由皮膚吸收,小劑量也可能變成大危害,建議選擇香味較淡的產品,或以香皂替代。

3.徹底卸妝:

常使用彩妝用品,尤其是睫毛膏、眼線液,除了有環毒塑化劑的風險,也會接觸許多有毒的染料和重金屬,建議徹底卸妝,不讓它們在臉上過夜,平時非必要,少化大濃妝。

4.洗頭時多沖洗兩次:

建議不要使用太濃稠或太香的髮膠,如果因為工作必須使用較大的量,建議睡前要洗掉,而且至少沖洗兩遍。

5.徹底掃除家中灰塵:

任何聚氯乙烯(PVC)塑膠製品材質加熱,塑化劑可以輕易散到空氣和地面,甚至沾染食物,於是很可能被吸入或留存在地板上,變成學校、幼兒園和家庭灰塵,甚至與黴菌共存誘發孩童氣喘病發作。因此,要常常使用吸塵器清潔屋內灰塵或用濕抹布擦拭。

6.不用的家電要拔掉插頭:

家電不使用時,最好拔掉插頭,因為電線無論是在待機狀態或使用中,都會因溫度上升而加速釋放塑化劑。

7.養成勤洗手的習慣:

養成隨時用肥皂洗手的習慣,尤其幼童喜歡吸吮手指,當他們在地板爬來爬去,雙手更容易沾染灰塵,把手放進嘴裡。國內研究顯示,常洗手的兒童,尿液塑化劑濃度經過一星期後,比少洗手的孩童少;另有研究指出,用不含塑化劑的肥皂洗手比 水更可以降低手上沾染的DEHP。

12招 降低速化劑的暴露

◆ 吃東西前勤洗手。

◆ 減少使用塑膠袋。

◆ 盡量自己帶不鏽鋼或馬克杯。避免喝市售塑膠杯裝飲料。

◆ 避免以塑膠袋、塑膠容器盛裝熱食或微波加熱。

◆ 避免電器經常在高熱狀態下逸散速化劑。

◆ 定期吸塵以維持乾淨。

◆ 避免在巧拼地版上吃東西、玩耍。尤其不要睡在上面。

◆ 避免用保鮮膜包覆食物進行微波或蒸煮。

◆ 選擇不含塑化劑之香水、化妝品及個人衛生用品。

◆ 多食用天然食物,少吃加工品。

◆ 避免長期單一種類的高脂食品。不同肉類魚類交替食用。

◆ 多喝水、吃新鮮水果。

延伸閱讀:室內髒空氣比戶外多!3種淨化空氣、吸收毒物的盆栽擺起來

款式多變、色彩鮮豔及可替換造型的塑膠玩具、游泳圈、裝扮衣飾、地墊,經常被檢出含有超標的環毒塑化劑。

兒童玩具裡的環毒塑化劑

走進兒童玩具賣場,琳瑯滿目的玩具,孩子們挑得不亦樂乎。但家長們可是頭痛萬分,這些款式多變、色彩鮮豔及可替換造型的塑膠玩具、游泳圈、裝扮衣飾、地墊,經常被檢出含有超標的環毒塑化劑。

20%的兒童玩具含塑不安全

2017年4月,永齡健康基金會公布過去一年當中,為宜蘭、花蓮、台東以及屏東等四縣市376所公立幼兒園進行「玩具義診」方案,針對校園中常見的玩具、遊樂設施、塑膠地墊、餐具等高達2萬3千多件樣品進行「有害塑化劑」檢測。統計結果發現,平均約有20%來路不明或未貼有安全合格標示的小型玩具、皮革桌椅以及軟墊、地墊等含有國家列管禁用的8種有害塑化劑,顯示含有超標塑化劑的商品,仍充斥在我們身邊 。

歐盟管制兒童玩具的6種環毒塑化劑

早在1999年,歐盟成員國有鑑於環毒塑化劑充斥在兒童玩具之中,因此針對3歲以下兒童使用與口接觸的玩具,以及其他兒童用品(例如:嬰兒奶嘴、固齒 器等)中 的PVC塑料(聚氯乙烯)塑化劑含量進行限制,包括:鄰苯二甲酸二 (2-乙基已基)酯(DEHP)、鄰苯二甲酸二異壬酯(DINP)、鄰苯二甲酸二辛酯(DNOP)、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鄰苯二甲酸二異癸酯(DIDP)、鄰苯二甲酸丁酯苯甲酯(BBP),總含量不超過0.1%。

台灣將塑化劑列為兒童玩具必檢項目

在台灣,8種鄰苯二甲酸酯類之塑化劑,列入玩具商品應檢驗項目,經濟部標準標驗局對檢驗不合格的玩具商品,會要求業者辦理退運、銷毀或改善。另外,兒童常常接觸的塑膠擦(泛稱橡皮擦)及兒童自行車也在 2011年起實施強制檢驗,其中塑化劑含量均為必檢項目。

儘管如此,每年還是有許多玩具及兒童經常使用的商品,被檢驗出超標的塑化劑。對於還未納入應施檢驗範圍的商品,或者每年學童風行的新玩具與文具,政府將積極蒐集國內外商品安全資訊,提供民眾選擇與判斷的參考。同時相關部門進行市場購樣檢測,主動評估塑化劑風險,從源頭端防堵不安全商品在市面流通。

玩具檢驗些什麼項目?

玩具的國家標準檢驗,相關檢驗項目分為以下5大項:

1.化學性:重金屬含量銻、砷、鋇、鎘、鉻、鉛、汞及硒之遷移最大容許含量。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及其混合物含量總和不得超過.01%(重量比)。甲醯胺殘留量2ppm以下。

2.耐燃性:各類玩具在生產製造中被禁止使用之可燃性材料及某些玩具在接觸小火源時之耐燃性要求。

3.物理性:包裝、形狀、尺度、輪廓、空間(小物件、銳角及銳邊等)以及對特定玩具的要求。

4.電驅動:以電力驅動之結構組合及以電力為功能之安全要求。

5.生物性:含液態物之兒童玩具,生菌數3千CF/Ug以下,不得檢出大腸桿菌、綠膿桿菌、沙門氏桿菌或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原菌。

購買玩具的兩大基本要訣

1.認明國內外商品檢驗標誌的玩具

通過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檢驗合格的玩具,都會貼上燕尾標誌

通過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檢驗合格的玩具,都會貼上燕尾標誌;這是為孩子挑選安全玩具的基本原則,代表這個玩具已經通過政府檢驗的關卡。

另外,若通過各國設定的安全玩具檢驗標準,台灣和日本另會貼上ST標誌;歐盟會貼上CE(EN71)標誌;美國為ASTM標誌等,這些都是爸媽在選購進口玩具時,最合適的安全參考指標。

2.必須附有清楚的商品標示與說明

安全玩具包裝上,必須明確標示:玩具名稱、製造商或進口商的詳細資料及聯絡方式、玩具的材質或成分、適用年齡以及使用方法,以提供親子正確使用的方法與諮詢資訊。

 

此外,有些安全玩具上還會有特殊的警告標誌,提醒使用時應注意的事項。想知道手上的玩具是否安全,可以上經濟部商品安全資訊網查詢。

延伸閱讀:女童全身紅疹原來是「它」害的!這5種常見植物孩子千萬不能碰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編輯整理/江睿毓

內容轉載/《環境荷爾蒙》社團法人台灣環境教育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