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寶貝健康

寶寶長得比別人小隻,正常嗎?除了遺傳,還有這3成原因

「醫師,我家寶寶平常都吃得很好,作息也很規律,為什麼就是比其他寶寶小一號?」兒科門診常聽見家長提出這樣的問題。其實孩子成長速度緩慢大多是奶量/飯量不足或吃的不正確。只要均衡飲食並確實計算熱量,寶寶自然會頭好壯壯!
寶寶長得比別人小隻,正常嗎?除了遺傳,還有這3成原因

 

兒科門診常聽到家長提出這樣的問題「醫師,我家寶寶平常都吃得很好,作息也很規律,為什麼就是比其他孩子小一號?」

北鼻長得較小隻 7成來自遺傳

高雄馨蕙馨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溫美紅表示,父母在孩子0~1歲期間最關心的無非是生長發育的問題,看到寶寶長得比同年齡的孩子小,就會擔心是不是發育不良。其實人的體型大概有7成來自遺傳。計算遺傳身高有一個固定公式,男生是父母身高相加+13÷2;女生則是父母身高相加-13÷2。假如爸爸身高171公分,媽媽身高155公分,兒子的身高大約是169.5公分,換算成生長曲線約在50%以上,寶寶的生長曲線只要超過50%,就在正常範圍。

溫美紅醫師指出,家長若發現北鼻先天較小隻也不用氣餒,因為後天的營養、運動、睡眠、情緒以及周遭的氣候環境、文化也對生長有影響。只要肯努力,未來仍有往上10公分的增長空間,不需要被遺傳落點侷限。

延伸閱讀:0~2歲寶寶身高、體重、頭圍生長發育,多少才標準?

副食品比例失衡 小心營養不良

話雖如此,如果寶寶的身高落在遺傳公式計算出來的落點以下,就要小心是營養不良或生長遲緩。我們先來談營養不良。溫美紅醫師表示,營養不良的定義是飲食不均(比例失調)或吸收不良造成的營養素缺乏,這會導致體重無法增加、減輕甚至生長發育停滯。早期物資缺乏的年代,營養不足多半是缺少蛋白質,孩子通常會出現全身水腫、肚子發脹等症狀。現代營養不良的寶寶則大多是胃口不佳、偏食、挑食以致體重增加速度緩慢。她分析,1歲以下營養不良的情況可以用4個月當作分水嶺:4個月以前的寶寶尚未接觸副食品,若媽咪採取全母奶哺餵、奶水不夠又沒有額外讓寶寶攝取配方奶,孩子長期熱量不足,自然會營養不良。4個月以後若太晚添加副食品、副食品添加的量不足或不符合寶寶的需求;譬如只給粥、稀飯等澱粉類主食,沒有給予肉類和蔬菜,也會讓寶寶缺乏營養。

規律活動促進食慾、消化力

由於親餵很難計算奶量,溫美紅醫師說,如果寶寶體重增加不理想,全母奶的媽咪可以擠出乳汁改用瓶餵的方式計算奶量。一旦確定奶量無法滿足寶寶的需求,就要添加配方奶。寶寶開始攝取副食品後應該均衡給予5大類食物,可以將雞、豬或牛肉磨成泥與蔬菜、米一起熬成粥,讓孩子一次獲得完整的營養。4、5個月以後活動力變強,吃飯容易不專心,此時餵寶寶吃飯最好選擇安靜、沒有太多裝飾物的空間以免孩子分心。如果寶寶對新食物的接受度較差,除了變化食物的種類,不妨用可愛的餐具、餐碗增加食物對孩子的吸引力。她強調,要讓寶寶吃得好,首先要讓寶寶的身體對食物產生需求,平常最好每天帶寶寶出去活動,並建立規律的作息,如此才能促進食慾、提升消化力。

除了上面常見的一般情況,寶寶也可能因為罹患疾病而營養不良。這些寶寶在營養不良之外通常還會出現其他症狀:舉例來說,慢性腸炎和肥厚性幽門狹窄的孩子會反覆嘔吐;非發紺型先天性心臟病的孩子則會產生進食障礙。正因為疾病型的營養不良往往會出現明顯症狀,通常不會延誤治療。

生長遲緩有可能是「大隻雞晚啼」

再來我們談談生長遲緩。生長遲緩的定義是身高體重發育較慢,有時連身體成熟度也偏慢,這種情況有可能是缺乏生長激素、罹病或是所謂的「大隻雞晚啼」。溫美紅醫師指出,大隻雞晚啼的寶寶通常骨齡會慢很多(譬如年紀是3歲,骨齡卻只有2歲),生長速度會在某個時間點慢下來,但後面就會迎頭趕上。這類型的孩子只是體質較晚熟,不需要太擔心。生長激素缺乏的寶寶則是出生時身高體重正常,在發育過程中生長速度逐漸落後,身高通常比體重落後更多。這類型的孩子就必須視情況施打生長激素治療。

生長激素療法一年以上才見效

由於人體缺乏生長激素的機率不高,大約是萬分之一。寶寶必須符合「身高落點小於兩個標準差(即3個百分位以下,生長速率比同齡人慢兩年以上)」和「每年生長速率小於4公分」兩個條件才會安排相關檢驗,確認罹患生長激素缺乏症才會開始治療。溫美紅醫師說,因為生長激素是以「脈衝」的方式在體內釋放,必須用兩種以上的檢測藥物作激發測試,測量生長激素在體內釋放的最高值。常見檢測藥物有胰島素、精胺酸、可樂錠等,用藥後必須在0分鐘、30分鐘、60分鐘、90分鐘以及120分鐘各抽一次血,兩次檢測總共要抽10次血。確診後通常治療效果都很好。有些罹患「特發性矮小症」的孩子雖然沒有缺乏生長激素但身高比一般人矮,這種情況也可以打生長激素治療,但無法申請健保給付,父母須自費。

由於施打生長激素治療需要追蹤一段時間,通常持續治療一年以上才能看出效果,愈早治療效果愈好,溫美紅醫師建議家長可以在孩子5歲以後開始進行治療。治療方式是以體重換算施打劑量(0.1~0.15U/kg),每天睡前在皮下注射。她提醒,雖然生長激素的針頭極細極小,不會造成太大疼痛,但畢竟要扎針,爸爸媽媽最好先做好心理建設,才不會產生心理壓力。

Tips:生長激素這時段分泌最多

生長激素由腦下垂體前葉分泌,白天分泌量較低,晚上則有幾個分泌高峰,其中一個波段是9~11點;寶寶在這個時段獲得充分休息,就能促進生長發育。

延伸閱讀:你看到的瘦不是瘦!正確判斷寶寶喝奶、吃副食品問題

Q:為什麼寶寶持續長高,體重卻沒有增加?

這種情況有兩種可能,一是養分攝取不足,身體無法產生足夠的熱量;一是熱量消耗太多、消耗熱量大於攝取的養分,才會導致體重無法增加。

Q:為什麼寶寶持續變重,身高卻沒有增加?

身高和體重增長的速率本來就不同。以身高來說,一般新生兒平均第一年會長高25公分,第二年長高10~12公分,第三年以後每年約長高4~6公分,直到5歲左右身高才會達到出生時的兩倍。但體重可不一樣,寶寶大概4個月左右就會達到出生體重的兩倍,1歲增至3倍,一直到5歲每年平均會增加2.25公斤。正因為嬰幼兒體重增加較快、身高增加較慢,醫師大多會將體重當作判斷營養狀況優劣的依據,體重穩定增加代表營養狀況良好,基本上不需要擔心。

寶寶是否要吃營養品?專家有話說

是否要吃營養品?專家有話說

雖然孩子成長有一定的進程,但身為父母難免會有比較心理。為了讓寶寶長高長壯,不少人會特別去買鈣片、魚油、維他命等營養食品給寶寶吃。這些保健食品到底有多少成效?我們請溫美紅醫師分別就不同營養品提供說明:

鈣片

根據衛生福利部對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的建議,0~6個月每日鈣質攝取上限為300毫克;6~12個月是400毫克;1~3歲則是500毫克。以1,000㏄的母奶和配方奶計算,母奶含鈣量平均是340毫克;配方奶含鈣量則在600~1,300毫克之間,基本上寶寶只要攝取足夠份量的母奶或配方奶,不大需要再額外補充鈣片。尤其4~6個月以後開始添加副食品,孩子可以從天然食物中攝取鈣質,等於擁有雙重鈣質來源。

魚油

魚油中的DHA具有幫助寶寶大腦發育的功能。目前市面上大廠牌的配方奶皆有添加DHA;母乳中的DHA也可以供應寶寶腦部發育所需,所以基本上不需要讓孩子額外攝取DHA。除非媽咪本身營養狀況不佳,就必須適時補充魚油,但也是讓媽咪吃,而不是讓寶寶食用。

維他命

根據研究,1歲以下的嬰幼兒每天須攝取400IU/L的維生素D,但母乳無法提供足夠的維生素D,配方奶也要每天攝取1,000㏄以上才能達到400IU/L的標準。台灣兒科醫學會建議純母乳和部分母乳哺餵的寶寶出生後最好每天攝取400IU/L的維生素D;每天奶量未達1,000㏄的配方奶寶寶也要額外補充維生素D。在開始添加副食品以後不妨多給寶寶吃海魚,肝臟,蛋黃,肉類,香菇等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若寶寶對副食品的接受度不高,再讓寶寶補充維生素滴劑。

從身體需求的角度,寶寶出生後必須額外補充維生素D。而除了維生素D,鐵、鋅等礦物質對1歲以下的寶寶也很重要。寶寶缺鐵容易導致貧血和生長遲滯,缺鋅則會造成免疫力下降,影響頭髮、皮膚及指甲的生長。建議媽咪在寶寶4個月後、未嘗試副食品前每天讓寶寶服用口服鐵劑,添加副食品後讓寶寶多吃紅肉、蛋黃、深綠色蔬菜等含鐵食物。4~6個月可以開始攝取肉、蛋、肝臟、蝦子、牡蠣、堅果和豆類等含鋅食物。若不確定該如何為寶寶添加營養素,建議先和兒科醫師討論再做決定,不要亂補。

體重較輕、消化不良快做檢查

根據健兒手冊,幼兒1歲前會做3次生長發育評估。媽咪若在健檢過程中發現寶寶體重較輕、體重增加較慢或不增加,或寶寶平時就體質虛弱、容易反覆感冒或消化不良,最好帶孩子到兒科或內分泌科做生長發育的檢查。

溫美紅醫師表示,追根究柢,成長速度緩慢的孩子大多是吃的量不夠或吃的食物不正確。嬰幼兒時期每公斤需要100大卡的熱量,以母奶或配方奶100cc大約67大卡計算,倘若寶寶的體重是5公斤,一天就必須喝下720cc的ㄋㄟㄋㄟ才能獲得足夠熱量;以副食品換算,100克的副食品則應達到80大卡以上較佳。惟有均衡飲食且確實計算熱量,才能讓寶寶長得頭好壯壯。

延伸閱讀:寶寶營養品怎麼選、怎麼吃?破解常見8迷思、掌握挑選5關鍵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採訪撰文/戴筠

諮詢/高雄馨蕙馨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溫美紅     

照片/本刊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