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寶貝健康

寶寶出生後第一道關卡,釐清新生兒黃疸的迷思

剛出生的小嬰兒,白白胖胖的模樣,特別惹人憐愛。然而,寶寶出生幾天後,皮膚出現發黃的情況,令父母擔心不已。究竟寶寶為什麼會發生黃疸?在治療與照顧方面有哪些注意要點?
寶寶出生後第一道關卡,釐清新生兒黃疸的迷思

 

「聽說哺餵母乳會引起黃疸?」、「黃疸會不會影響寶寶健康?」諸如此類的疑問經常困擾父母。有關於新生兒黃疸常見的問題、症狀及觀察重點,將為您一一解說。

近九成寶寶出現新生兒黃疸

所謂黃疸,是指人體血液中的膽紅素濃度增高。引起膽紅素增加的原因不外乎紅血球破壞過度,造成膽紅素增加,抑或是肝膽系統疾病,導致膽紅素無法順利排出,當膽紅素堆積在體內,便會形成黃疸。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科醫師鄧碧鳳表示,膽紅素的正常值為1毫克/100毫升血液,假如高於正常值時,會引起皮膚、眼白等部位發黃,就是黃疸。一般來說,成人的血液中膽紅素值高於2毫克/100毫升,便能從肉眼觀察得知;若新生兒則是高於5毫克/100毫升時,膚色會呈現黃疸情形。

在臺灣,近九成的寶寶有新生兒黃疸,其中大部分為生理性黃疸鄧碧鳳醫師解釋,由於新生兒會經歷生理性脫水,因此,容易導致黃疸上升;或是生產過程造成寶寶頭部瘀血(產瘤、頭血瘤)等因素,紅血球被破壞後血紅素代謝過程中,使新生兒特別容易出現黃疸現象。關於生理性黃疸的特點,足月兒大約在出生後兩週內出現,早產兒則出生後幾天便有,但生理性黃疸並不需要特別治療,也能自行消退復原,提醒家長無需過度緊張。

至於病理性黃疸,引發原因有許多,可能是血液受到感染、膽道或腸道等器質性問題,共同症狀為食慾不振、活力變差、容易哭鬧及焦躁,病情嚴重甚至可能引發核黃疸,並出現抽蓄現象。由於病理性黃疸並沒有直接針對症狀改善的藥物,最重要是必須找出病因加以治療,才能改善黃疸現象。

導致新生兒黃疸的成因

大部分的新生兒都會遇到黃疸問題,但許多父母卻對此症狀一知半解,像是「照日光燈治療黃疸」、「餵母乳容易有黃疸」等錯誤迷思更是時有所聞。為了幫助家長了解新生兒黃疸,以下為您說明引起新生兒黃疸的原因及治療方式。

生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一般來說,寶寶出生幾天後,開始會出現皮膚、眼白發黃的情形。然而,生理性黃疸並不會造成寶寶食慾不振及活動力下降,只要維持正常飲食和睡眠,便能自行消退,家長無需過於擔憂,鄧碧鳳醫師強調,寶寶多吃、多喝才能刺激肝腸循環,加速身體代謝膽紅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