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親子教育

「別人有,我也要!」孩子愛跟風,爸媽怎麼辦?

幼兒園階段(3〜6歲)的孩子看到其他小朋友把玩的小東西,回家後就吵著也要買。為什麼孩子會有「別人有,我也要有」的心態?孩子想要和別人一樣,這樣是正常的嗎?其實不僅孩子有這樣的心態,爸媽也會有「別人有,我的孩子也要有,甚至我的孩子還要更好」的心態?
「別人有,我也要!」孩子愛跟風,爸媽怎麼辦?


進了幼兒園,孩子被同學的玩具吸引,「別人都有!我也要!」面對這樣的要求,爸媽該怎麼應對呢?

何別人有,孩子也想要有?

當孩子總是看到「別人有,自己也想要有」的時候,爸比媽咪就會擔心孩子會陷入盲目跟從之中。友緣基金會楊淑芬老師表示,孩子一定會盲目地想要跟別人一樣,不過,在定義孩子會盲目跟從之前,更重要的是瞭解為何孩子會有如此需求。

然而,爸媽要如何瞭解孩子想要的真實原因為何呢?楊淑芬老師認為這就要回到親子關係的根源,也就是孩子願意在你面前說出真話,以及爸媽願意瞭解到底孩子發生了什麼事。首先,讓孩子知道爸媽瞭解孩子的想法──「對啊,你看到他有那個玩具,你很喜歡,對不對?」再詢問孩子,若是有了那個玩具之後,你覺得你可能會有什麼不一樣?從孩子回答的不一樣之中,爸媽或許可以瞭解孩子要的不一樣畫面是什麼,才有可能瞭解原因到底為何。

延伸閱讀:1~2歲的孩子到底在想什麼?看完這篇文章就知道!

接下來,就請楊淑芬老師分析「別人有,孩子也想要有」的可能原因有哪些?並建議爸媽應該如何回應孩子。

原因1、去除自我中心思考

當孩子接觸了外界環境,接受到刺激之後,孩子就會不斷地比較自己與他人有何不同,因而發現為什麼他有,我卻沒有。爸媽可能因為孩子不停的比較而感到困擾不已。不過,藉由這樣的方式,孩子瞭解到其實別人的想法及世界和他的是不一樣的。楊淑芬老師指出,對於幼兒來說,這就是去除自我中心的開始,開始思考別人有什麼以及我有什麼,哪些是一樣的、哪些又是不一樣的,這就是第一個原因。

勿否定渴望的心

如果孩子看到別人有,自己也想要,楊淑芬老師認為爸媽一定要做的是不要否定孩子渴望擁有一個東西的想法,因為這並無對錯之分。只要讓孩子知道或許爸媽不能提供他真正想要的東西,不過,爸媽可以提供的是什麼。

透過爸媽適度提供,讓孩子知道他的需要其實是可以被滿足的;也可以適度地拒絕孩子,讓他知道有些事情並不是別人有,你也會有。爸媽也可以讓孩子知道,或許孩子想要和別人一樣,但是孩子本身已經擁有了別人未必擁有的東西,孩子才會知道原來每個人都要學習接受有些時候我和別人一樣,可是有時我和別人是不同的,慢慢地在這些經驗當中去除自我中心。

原因2、無法清楚說出需求

有些孩子無法清楚明白地講出自己的需要,而透過「別人有,我也要有」的方式來告訴爸媽我想要某個東西。楊淑芬老師表示,這類型的情況不僅出現在同學之間,有時候也見於兄弟之間,像是弟弟看到哥哥有某個玩具,弟弟也吵著要有,其實有可能是孩子不敢跟爸媽說「我想要擁有這個東西」而已。

鼓勵孩子表達

如果孩子只是因為自己有需要,但說不出來而借別人來使力,那麼這類型孩子需要的是爸媽直接鼓勵──「你可以直接跟媽咪說你想要的東西,媽咪跟妳一起來想辦法怎麼樣才能擁有這個東西,好不好?而不是一直說因為別人有那個,那我也要。這樣媽咪就會覺得你好像跟別人在一起,就會一直比較別人有什麼,而你沒有」

原因3、想要與大家都一樣

或許孩子想要跟大家一樣,想要擁有相同的東西,就有了共同話題,有了在一起的感覺。楊淑芬老師舉例說明,像是小女生會覺得我們都喜歡粉紅色,那我們就做一樣的事情──一起穿粉紅色的衣服;或是擁有同樣的東西──你有這個,我也要有,這樣我們就是好朋友了。

孩子想要跟別人一樣這是正常的,況且這個階段孩子的生活重心就是與朋友一起開心地遊戲,他喜歡做什麼,我喜歡也做什麼,彼此有一樣的喜好,就容易與他成為好朋友。也有可能透過一起玩樂來維繫友誼。

延伸閱讀:你家小孩也進入3歲貓狗嫌的叛逆期了嗎?

楊淑芬老師指出,曾有一個友誼概念研究發現,4~7歲孩子覺得友誼最重要的是:(1)從事共同活動:像是一起玩遊戲;(2)情感因素:他喜歡我、關心我或是我也關心他、喜歡他;(3)支持性:在我需要的時候他會幫助我,或是他有好東西都會跟我一起玩;(4)接近性:剛好住在隔壁,或是都在同一地方上課。由上述可知,有兩點較為相像──因為從事共同活動,或者是有喜歡的東西,因為這樣孩子們就會成為好朋友。

關心交友能力

爸比媽咪需要觀察孩子是否把跟好朋友有一樣的東西當成唯一交朋友的方法,爸媽就應該思考孩子在交朋友的能力上是否有些問題,需要協助其拓展交朋友的能力,而不是只能夠透過玩具分享或是一定要跟別人玩一樣的玩具,才能與人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