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寶貝健康

夜間不明疼痛就是「成長痛」?排除3要素才安心!

孩子半夜睡到一半,醒起來哭訴說腳好痛,但也說不清楚是哪兒不舒服,爸媽幫孩子按摩、熱敷就又睡著了,隔天早上又是活潑亂跳。爸媽搞不清楚,孩子到底是怎麼回事?至兒科求診,才知道這可能是「成長痛」!
夜間不明疼痛就是「成長痛」?排除3要素才安心!

 

孩子在9歲或12歲以前(3~5歲特別好發),於夜間或半夜因感覺疼痛而哭鬧,常見的痛點不在關節處,多半出現在小腿、大腿或膝蓋後方,排除其他關節、肌肉發炎疾病之後才會診斷為「成長痛」。

成長痛3大特徵

來得快、去得也快的成長痛有哪些特徵呢?

特徵1、沒有明確痛點:

孩子通常只會喊著腳痛,但指不出來哪一點特別疼痛,且不會影響到行走。

特徵2、並非單側不適:

大部分是雙側不舒服,若是單側且不分日夜都出現,可能就不是單純的成長痛,得懷疑是其他問題。

特徵3、沒有紅腫熱痛:

通常不會有紅腫熱痛的情形,因此能夠與一般的感染、發炎、外傷有所區隔。

在國外,有些專家認為當無法歸類出明確的疾病診斷,又已排除其他較明顯的感染性關節炎、暫時性滑液膜炎、骨髓炎、骨腫瘤疾病、或股骨缺血性壞死…等疾病時,就會歸類是成長痛。因此,有些學者把成長痛稱為「暫時性的夜間疼痛」、「良性的原因不明暫發性夜間肢體疼痛」。

延伸閱讀:孩子手臂伸直不動?一碰就喊痛?,都是「保母肘」惹的禍!

成長痛的4個好發原因

成長痛的好發原因目前仍沒有正式分類,但通常可以分成幾類,彰化基督教醫院兒童醫院小兒骨科王偉勛醫師表示可能的原因多半與感染、發炎、骨腫瘤、骨頭壞死沒有關係。

原因1、姿勢不良:

在日常活動之際,下肢肌肉通常較為費力,若孩子的足弓塌陷、足部外翻內旋,足部受力不正常,於活動較多之後(如:今天上了戶外課或是周末爸媽帶孩子到外頭跑跳),肌肉痠痛因而出現不舒服的情況。

原因2、血液供應:

有些研究報告認為與血液供應不足引起肌肉疼痛有關。

原因3、疼痛閥值較低:

有些研究從孩子疼痛的耐受度回顧,排除其他疾病之後,發現有成長痛症狀的孩子,其疼痛閥值較低,對於疼痛較為敏感。甚至有些研究懷疑這些孩子長大之後,較易有與疼痛相關的疾病(如:纖維肌痛症),不過,明確關係還未確立。

原因4、承受壓力: 

有些小兒精神科醫師認為當孩子在白天受到壓力(如:家人的責罵、在幼兒園與老師同儕相處)藉由疼痛而獲得安慰與回饋(如:因疼痛而不用上學,或半夜爸媽會起來特別陪伴)。

如何預防孩子出現生長痛?

在孩子成長痛發作的當下,爸媽稍微施以按摩、熱敷、貼上貼布或服用普拿疼口服液,就能緩解許多。王偉勛醫師指出,給予上述處理後,隔天早上起床,孩子就會好像沒事一樣地跑跑跳跳。爸媽更想知道的是平時如何幫助孩子預防生長痛的發生呢?

以遊戲方式帶入按摩及伸展運動

有些研究指出,針對容易出現生長痛的孩子,平時多按摩及做伸展運動 (如伸展股四頭肌、小腿肌腱),不僅有助於避免關節組織過於緊繃,也可以減少關節不舒服症狀的產生。

王偉勛醫師建議:(1)孩子站著或躺著之際,將雙腿伸直、膝蓋打直,把腳踝往內上方伸展,以拉直小腿肚;(2)讓孩子平躺,爸媽把孩子的膝蓋、髖關節彎曲,像是屈膝抱胸的姿勢,就可以伸展到臀及腰背部的肌肉;(3)也可以站在公園的傾斜板上,以達到伸展小腿的效果。

這些按摩或伸展動作希望以遊戲方式帶入,以便孩子主動伸展,像是與孩子比賽誰可以把腳翹得最高。王偉勛醫師解釋,在診間醫師會示範這些動作讓爸媽瞭解,孩子可能會因此認為做這個動作好像就是吃藥打針一樣,是看病之後的額外工作而拒絕配合。

延伸閱讀:孩子喊痛不是裝的!按摩拉筋可減輕發育性疼痛

提供足弓墊給予足夠支撐

若是孩子有扁平足或弓足塌陷情況,可以放置足弓墊於鞋內給予支撐,讓下肢受力處於較為正常的狀況,也能夠減少成長痛的產生。

生長痛通常不會影響到孩子的健康,也不會對於成長有不良影響。

成長痛的4個好發原因

如何分辨識是不是成長痛?

一般而言,在兒童骨科門診之中,如果爸媽帶孩子來求診,主訴為夜間疼痛,王偉勛醫師首先會確定疼痛位置。若是3~5歲的孩子,可以聽得懂醫師的問題,就能指出不舒服的地方,不過,如果孩子的年紀太小可能還無法確實描述。由於成長痛大多發生在下肢,醫師會請孩子走幾步、跑跳或單腳站立,若都可以做得到,大部分就不會有太嚴重的問題。

除了疼痛位置之外,還有哪些症狀的出現可能「不是」一般的成長痛呢?

point1、發燒發炎

若是骨髓炎、感染性關節炎可能會發燒,抽血時發現白血球上升,急性發炎指數上升。

point2、紅腫熱痛

罹患骨髓炎、感染性關節炎的孩子局部會有紅腫熱痛,一碰到可能會感到劇烈疼痛而哭鬧抗拒。

point3、走路跛行

如果是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孩子,走起來路可能就會一跛一跛的。

另外也有可能是骨腫瘤,會有固定的痛點和持續的疼痛;也有可能是暫時性的滑液膜炎,孩子可能因感冒病毒感染或其他地方有感染時,產生的發炎物質刺激到關節,這是暫時的,不需要抗生素治療,給予止痛藥就可以緩解了,通常發炎指數不會升得太高,白血球也不會升得太高,提供保守治療就會有所改善,另外白血病也可能在造血的骨骼肢體產生疼痛。

延伸閱讀:當孩子痛很久又難動彈時…別把特發性關節炎錯當成長痛

非成長痛 可能需要立即治療處理

成長痛的癒後當然是很好的,但重點在於排除不是成長痛,爸媽帶孩子來醫院不是要確定是否為成長痛,而是要確認不是成長痛。

像是上述提及的感染性關節炎就得立即施以抗生素及手術治療,將感染物質從關節引流出來;如果是骨髓炎,必須培養細菌以進行抗生素的治療…等這些都是需要馬上治療與處理的緊急狀況。

還有寶寶出生時倘若罹患了先天性髖關節脫臼,可能不會疼痛,但髖關節活動會受限,下肢可能不等長,在1歲以前較容易忽略,直到長大走路姿勢怪怪的才發現。如果排除上述疾病的可能性,爸媽就可以較放心地帶孩子回家觀察。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採訪撰文/陳萱蘋

諮詢/彰化基督教醫院兒童醫院小兒骨科主任 王偉勛醫師

攝影/tinyck。小詩琦映像館

梳化/紫雲

演出/mom:Alice、dad:Jerry、baby:小豬

(此為健康寶寶,照片與內容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