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親子教育

安全型、焦慮型、害怕逃避型、忽略逃避型:4種依附型態 決定母女關係好or壞

在親子議題中,母女關係常被拿出來討論,不少小說、電影也喜歡以母女關係作為主軸。相較父子、父女或母子,母女的情感連結更複雜且多變,有時甚至會交織成戲劇化的愛恨情仇,而這往往與依附關係密不可分。
安全型、焦慮型、害怕逃避型、忽略逃避型:4種依附型態 決定母女關係好or壞


本文就心理學的4種依附型態對母女關係進行探討。妳與孩子的依附關係屬於哪一種類型呢?

母女關係交織複雜愛恨情仇

母女關係時常被心理學家拿出來討論,甚至還有專書探討。母女之間為什麼會有這麼複雜的情感呢?聯合心理諮商所新竹分院心理師李惠珠表示,媽媽作為孕育孩子生命的搖籃,從懷孕期間就會開始與寶寶產生深刻的情感交融與情緒連結。0~6歲的寶寶在生心理層面都十分依賴媽媽,需要透過媽媽的回饋建立自我認同,女孩跟媽媽的互動又更緊密,彼此情緒會相互影響。加上有些夫妻關係不是太好,先生冷落妻子卻疼愛女兒,當媽咪因為忌妒「拉攏」女兒指責丈夫,女兒明明喜歡爸爸卻為了避免讓媽媽傷心選擇站在爸爸的對立面,久而久之,雙方內心累積的忌妒、埋怨、愧疚、憤怒就會交織成複雜的愛恨情仇。依附關係(母、女)和三角關係(父、母、女)正是讓母女關係變得糾結的主要原因。

延伸閱讀:發掘寶貝行為背後的潛台詞… 孩子老是不聽話、愛搗蛋?可能是缺乏安全感

4種依附關係專家直擊!

安全型依附(secure

如何形成

媽咪在孩子表達需求時立即給予孩子需要的回饋,並以積極、樂觀的正向態度和孩子互動,互動時充分展現對孩子的愛,譬如一邊擁抱孩子一邊對孩子說「媽媽很喜歡你」、「媽媽很高興你成為我的孩子」,長此以往,孩子就能獲得足夠的安全感。

表現型態

孩子知道媽媽非常愛自己、自己值得被愛,也知道軟弱無助的時候媽媽會提供照顧與陪伴,因此建立穩定的信任感,大小事都會跟媽媽分享,遇到問題時也會跟媽媽討論、商量。

孩子特質

人際關係良好,與人互動時很自在,不害怕與人群接觸,任何人和他做朋友都會覺得舒服,是可以讓人感到安心的角色,常在團體中扮演領導者。因具有足夠的安全感(知道媽媽會在背後支持自己),願意主動向外探索、冒險,學習力強,求學、工作都會比一般人順利。

焦慮型依附(preoccupied)

如何形成

媽咪本身情緒很不穩定,常感到焦慮,當孩子表達需求,有時會及時給予回饋,有時不會(有時積極照顧,有時袖手不理);給予回饋時往往無法體察孩子真正的需求。

表現型態

面對常常前後行為不一致的母親,孩子無法確定媽媽是否愛自己,為了得到媽媽的愛,會儘量滿足媽媽的期望、放棄自己的想法。但即使如此,孩子還是會覺得媽媽對自己不滿意,只要媽媽做出一個眼神或一個動作就認為媽媽對自己生氣,呈現典型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孩子特質

心思敏感、常感到焦慮,具有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與他人互動時會用忽冷忽熱的態度試探對方的反應,只要感到一絲不對勁就會倏然遠離,以防自己受傷。寧可先拒絕別人也不要被他人拒絕。在愛情中因為不確定對方是否足夠喜歡自己,深怕對方會突然拋棄自己,會十分黏人。

延伸閱讀:培養良好的依附關係~寶貝分離焦慮怎麼辦?

害怕逃避型依附(fearful-avoidant

如何形成

媽咪在孩子表達需求時總以打罵的方式回應,常嫌孩子找自己麻煩。比方孩子因為肚子餓、尿布溼、跌倒或想撒嬌去找媽咪,媽咪會一臉不耐煩說「走開,別來煩我!」

表現型態

孩子無法從媽媽身上得到必要的協助,也無法獲得足夠的愛與關懷,久而久之便放棄與媽媽接觸,自己照顧自己,遇到困難、委屈選擇自己解決,刻意壓抑負面情緒。因為覺得和媽媽在一起壓力很大,對媽媽的感覺會逐漸從害怕轉為厭惡,通常會早早離開家獨立生活。但因為仍有情感需求,如果爸爸用溫暖、疼愛的態度對待自己,會將情感轉移到父親身上。

孩子特質

在外面遇到困難寧可自己承受孤獨、痛苦也不願開口向他人求救,即使對他人有情感需求也不敢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