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寶貝健康

暑假期間恐流行 警戒!腸病毒進入高峰期

往年腸病毒疫情在5月就進入高峰,今年因為氣溫回暖慢,疾管署預估6月即將邁入腸病度高峰,暑假仍還在流行期,甚至可能拖到9月
暑假期間恐流行  警戒!腸病毒進入高峰期

 

無論成人、小孩都有感染的風險

腸病毒在發病前幾天就具傳染性,發病後一週內傳染力最強,多數成人或較大的孩子感染後可能無症狀或僅有輕微感冒症狀,因此容易忽略它,其實無論成人或小孩都會感染腸病毒,而因為易被輕忽,嬰幼兒往往在不知不覺中遭受感染。

主要原因在於5歲以下嬰幼兒的免疫力發展尚未健全,成了併發重症的高危險族群,家長如果發現嬰幼兒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躍型抽搐、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等,極可能是腸病毒重症前兆。

 

典型症狀=發燒+嘴破 

一般腸病毒感染後通常會伴隨著類似感冒的高燒不退症狀,而最典型的腸病毒症狀就是在口咽部出現潰瘍、水泡及破洞。由於黏膜受傷,原本能夠正常飲食的孩子,突然不想吃東西或是喝水,甚至連口水也吞下不去,這是在臨床上很常見的初步症狀,就是「泡疹性咽峽炎」。

此外,小水泡也可能散布在四肢:手掌、腳掌、手指、腳趾、手肘、膝關節甚至是會陰及屁股上,就是「手足口病」。大部分孩子都不會感覺到癢或疼痛,不需要特別處理。很礙眼,但大多數不礙事。

 

 

腸病毒最新資訊統整

根據疾管署統計,5月中(5月13日至5月19日)腸病毒健保門診、急診就診人次共8,004,因腸病毒感染而停課的班級數共66班(停課班級為國小13班、幼兒園44班,其他是托兒、托嬰機構);就診人數近4周呈現上升趨勢,目前尚未達到流行閾值(11,000人次),推測6月中旬進入高峰。

另今(2018)年至5月底,累計7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高於去年同期(2例),其中克沙奇B1型及腸病毒71型各2例,克沙奇A4型、克沙奇B2型及伊科病毒11型各1例。

 

腸病毒患者居家觀察功課

腸病毒目前尚無可用的抗病毒藥物用,只能採症狀治療的支持療法減緩不適。也幸好絕大多數無併發症的輕症患者會自行痊癒,且藥物也不是重要角色,重要的是觀察孩子的病程進展及症狀改變。

目前臺灣政府規定,一個幼兒園班級內,若有超過兩個以上孩子感染腸病毒,必須強制停課一星期。如果爸媽已請兒科醫師確認孩子可以自行休息,在居家觀察的這段期間,有3件事是爸媽應該要做的!

 

1、留意重症前兆

觀察孩子是否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躍性抽搐、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只要孩子出現上述任一重症前兆病徵,就必須立刻就醫,請醫師評估是否需要住院觀察,以掌握治療契機。

2注意進食狀況

倘若孩子的症狀並無改變,爸媽就應該盡量讓孩子多喝水、吃流質食物,避免孩子因為喉嚨疼痛不喝水而脫水。孩子的嘴巴已有破洞,如果還提供熱食給孩子吃,只會更加不適;這時候可以吃容易吞嚥的冰涼食物,像是平常想吃但不能吃的冰淇淋、布丁、養樂多…等只要能夠吃得進去都盡量給予。

3、早晚測量體溫

每天早晚各測量一次體溫,以留意體溫變化。通常前3天最容易轉變成重症;如果前3天病程十分順利,之後的恢復狀況就很快。

 

預防腸病毒=勤洗手+戴口罩

人類是腸病毒的唯一傳染來源,主要是經由腸胃道(糞口、汙染的水或食物)或呼吸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傳染,而病毒會從糞便釋出。因此,只要避免接觸飛沫或糞便…等身體分泌物或排泄物,也就是勤洗手與戴口罩,就能降低感染腸病毒的機會。

不論是大人或小孩,從外面返家後要先洗手、更換衣物,吃東西前、和小baby玩耍前、上廁所後、擤鼻涕後及看病前後,都要記得用肥皂洗手,且持續搓洗20秒,尤其是較易忽略的拇指、內外掌弓、指縫等部位都要徹底搓洗乾淨。

 

消滅腸病毒=漂白水正有效

要消滅腸病毒,酒精是無效的喔!必須使用漂白水才能殺死腸病毒。一般環境消毒,疾管署建議使用500ppm濃度的含氯漂白水;針對腸病毒患者的分泌物或排泄物之物品,則建議使用1000ppm濃度之含氯漂白水。

以泡製500ppm含氯漂白水為例,取市售家庭用漂白水100cc,再加入10公升的自來水中攪拌均勻後,用來擦拭家中的沙發、桌子、地板、門把和小朋友的玩具等,10分鐘之後再用清水擦拭一次,就可以達到消毒的功用喔。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編輯整理/江睿毓

圖片/育兒生活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