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親子教育

我的孩子班上有特殊兒?家長應該知道的五件事

過去有位家長在Mobile01反應,為什麼孩子班上會有兩位以上的特殊需求幼兒呢?幼教老師會不會因此而無暇顧及自己的孩子?會不會影響孩子的學習?
我的孩子班上有特殊兒?家長應該知道的五件事

 

其實關於融合教育,有五件家長們應該知道的事。

Q1:什麼是融合教育?

融合教育是將身心障礙的特殊需求幼兒安置在普通班級中,與一般孩童一起學習。臺北市立大同幼兒園陳香娟園長表示,過去融合教育是趨勢,而目前已經落實回歸,成為「現況」。

當孩子就讀幼兒園時,班上有一般生和特殊需求幼兒,是普遍常見的現象,但為什麼特殊需求幼兒要在普通班呢?其實在融合教育的現況上,不僅是為了給予特殊需求幼兒學習與協助,也是讓孩子、老師和家長,學習互相接納、共同成長。

融合教育上,幼兒園會針對特殊需求幼兒,進行個別化教育計畫(IEP)的設計與執行。普通幼教專業的幼教老師與特殊教育專業的巡輔老師,會針對彼此的專業互相溝通、合作,為特殊需求幼兒擬訂出最合適的引導方式,在班級上做一些因應與調整。

 

Q2:為什麼孩子班上有2位以上的特殊需求幼兒?

陳香娟園長指出,政府針對特殊需求幼兒,有一套鑑定安置的機制,公立幼兒園以每班安置一名特殊需求幼兒為原則。

特殊需求幼兒經過各方面狀況的評估後,適合融合教育的孩子會編入普通班,並針對個別狀況加入特教巡輔老師、專業治療師、教師助理員或輔具等;較不適合融合教育的中重度障礙特殊需求幼兒,則會編入特殊幼兒班或特殊學校。

但為什麼會出現家長疑惑的2位以上特殊需求幼兒呢?陳香娟園長解釋,有些孩子是以一般生抽籤進入普通班後,被幼教老師觀察發現到孩子需要某些方面的協助,可能是特殊需求幼兒,而協助確診,因此才會有一個班上有2位以上特殊需求幼兒的情況發生。

相較於受安置的特殊需求幼兒,入園後才被確診的幼兒在協助上需要較多的時間,家長可能因為不清楚孩子的狀況而有所抗拒,所以幼教老師必須多加了解孩子的狀況,並積極與家長溝通協調,透過平時的紀錄,與巡輔老師的討論確認,請家長帶幼兒就醫評估。對此陳香娟園長期許家長們能夠支持與配合,給予孩子適當的協助。

 

Q3:老師會為了照顧多名特殊需求幼兒,疏忽對一般生的照顧嗎?

陳香娟園長強調,老師對於特殊需求幼兒的照顧與教學,並不是多花時間在課間引導特殊需求幼兒,而是必須去思考「如何」將IEP融入。只要能將IEP融入幼兒園的作息,再加上特教老師或教師助理員等人力的協助,基本上,老師並不需要再另外花時間引導,不僅能減少班級經營的壓力,也能成功執行孩子的IEP。

而且,目前以臺北市為例,幼兒園是設有2歲專班及3~5歲混齡班,相對於特殊需求幼兒與一般生,其實3~5歲孩子們的能力也不盡相同,因此幼教老師在教學上,本身就要顧慮到孩子的個別差異,對課程作出調整。

 

 

Q4:孩子的班上有特殊需求幼兒,會不會影響到一般生的學習?

對於家長這項疑問,陳香娟園長笑說:「這反而能促使一般生更有學習的動力呢!」

幼兒園是非常溫和、包容的學習場所,孩子除了從老師的課程活動安排中學習,更多的是同儕之間的學習。被教的孩子因為彼此語言的相通而理解,教人的孩子則要想辦法傳達、教會另一個孩子,這樣的過程所獲得的自信與成就感,就是孩子在未來學習上很好的動機。

重點並不在於孩子多花時間去教導他人,而是孩子在教導這件事上「獲得」什麼。這也是大人們需要學習的,家長應該用更開闊的心胸與視野,接納與自己不同的人。

 

陳香娟園長說,每一位孩子都應該要有學習的機會,當我們在考量特殊需求幼兒會不會影響到其他孩子的學習時,同時也應該設身處地去想,在你維護自己的同時,是不是也剝奪了這些特殊需求幼兒學習的機會?

 

Q5:老師會如何幫助特殊需求幼兒融入幼兒園?孩子會不會抗拒?

陳香娟園長表示,普教老師和特教老師會一同觀察幼兒園的環境,及孩子進到園所一天的作息,進而從活動、環境或作息調整,將IEP自然地融入到孩子的幼兒園生活中。以下是三個過去在園所中發生的例子:

例一、孩子腿部的肌張力較不夠

該位特殊需求幼兒因為腿部的肌張力較不夠,所以在IEP中是讓孩子「蹲或跪」,以增加他腿部的肌張力,但總不能讓孩子每天長時間一直跪著或蹲著,不僅孩子會感到不舒服,也會因此不喜歡幼兒園。

因此,普教老師與特教巡輔老師觀察孩子的一天作息後,決定把孩子的工作櫃位置調整到最下層,讓他每一次去拿、放書包內的東西、餐具和水杯時,就需要做到「蹲」這個動作;再加上學校每天都有主題活動、學習區活動和戶外活動等,一天下來,起碼會執行到22次的IEP,卻不會讓孩子感到刻意與突兀。

例二、孩子較有衝動性

該位特殊需求幼兒大肢體協調性較不足,也比較有衝動性,需要每天消耗掉一些能量以後,回到班級教室才會比較安定。幼兒園的一日作息,是早上進園、吃過早餐後,做一些團體討論,再到戶外做30分鐘出汗性活動。為了要讓孩子在出汗性活動中消耗一些能量,經過討論,老師們決定將IEP融入在「暖身活動」中。

暖身活動是在進行出汗性活動前,一些讓肌肉做準備、並減少運動傷害的活動,融入後,不僅讓全班能夠一起做、提升孩子們的能力,同時也執行了該位特殊需求幼兒的IEP。

例三、孩子的精細動作須加強

若特殊需求幼兒IEP中必須加強的是精細動作,則會在學習區中,放有不同能力層次的教具,當孩子去拿指定教具來操作的時候,就已經在進行他的IEP。而其他孩子也都可以操作這個指定教具,在執行上並不會突兀,而特殊需求幼兒只須在前面十至二十分鐘操作完該教具,其他時間就可以自由選擇其他學習區的教具操作。

 

 

最後陳香娟園長指出,在特殊教育上面,尤其是在幼兒園,部分特殊需求幼兒確實在生活自理能力上較為不足,所以人力的部分是需要的。以大環境來說,我們能夠爭取的就去爭取,像是義工、家長等漸進式的人力入園,讓這些孩子能夠在自然環境下培養能力,並漸漸獨立茁壯。

 

陳香娟

學歷:私立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研究所碩士                                          

曾任:臺北市立大同托兒所所長

   臺北市立大同托兒所幹事、教保組長

   臺北市立內湖托兒所保育員

   臺北市立士林托兒所保育員

現任:臺北市立大同幼兒園園長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