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欄 部落客專欄

「你怎麼講都講不聽?」原來不懂孩子的人是我

在教養中,我們常常希望很反射性的想「解決問題」,但卻常常忘記了解「問題成因」,而失去了孩子的信任以及影響跟孩子的關係。已經習慣先處理「問題」的我,在這樣的對話當中深深的學到一課。
「你怎麼講都講不聽?」原來不懂孩子的人是我

 

午睡起來,我走進房間,為了喚醒尚在起床氣的弟弟,我抱抱他並且作勢要搔他的癢。在一旁早已起床穿好衣褲的哥哥語氣很差的說:「不准跟他玩啦!」

 

媽媽我聽到關鍵字「不准」第一個反應就是要「糾正用詞」,並且惱火已經提醒多次不可以對長輩使用這個詞了,為什麼又這麼沒禮貌?他立刻被我叫去罰站。

 

但最近一直在反思自己教養方式的我後來決定慢下腳步,我轉換了語氣(其實臉上還是皺著眉頭)詢問葡萄:「為什麼你剛剛說不准媽媽跟弟弟玩呢?」葡萄因為被處罰氣嘟嘟的回我:「因為我覺得妳很醜」

 

我深呼吸,知道他是說氣話,也或許他不知道如何回應。我又再詢問他:「媽媽再問妳一次,為什麼你剛剛說不准媽媽跟弟弟玩呢?」葡萄大概知道媽媽不是要責備他,語氣便和緩的回應:「不知道」。我問:「你忌妒媽媽跟弟弟玩嗎?」葡萄把頭低下來回應:「對!」

 

只處理表面問題,是治標不治本

我對葡萄的回應感到心疼,原來是我跟弟弟親密的互動讓在一旁的哥哥感到被忽略,也才知道我視為「應該要很成熟」的哥哥,他的心也如此的脆弱。才四歲的他很直覺的表達出忌妒的怒氣和不滿。我抱一抱他,並告訴他我也很愛他,就跟愛弟弟一樣。

 

在教養中,我們常常希望很反射性的想「解決問題」,但卻常常忘記了解「問題成因」,而失去了孩子的信任以及影響跟孩子的關係。已經習慣先處理「問題」的我,在這樣的對話當中深深的學到一課,如果我今天沒有停下來問哥哥「你怎麼了?」我可能永遠不會懂他,我也永遠不知道自己的行為讓他感到被忽略或受傷,而且還有可能因為這個「問題」影響我一整天的情緒。試想,如果當你跟你的另一半吵架,但另一半只在意你的用詞適不適當,而不去瞭解你為什麼生氣,你應該也很難接受他的指正對吧?

 

其實葡萄很清楚自己的「問題在哪裡」,只是還不會用適合的方法來「宣洩情緒」。即使是大人,在生氣的時候,好好地跟另一半溝通都有一點困難了,何況是一個才四歲的小孩。當然,還是要慢慢引導他如何適當表達。重點是,我們是否給予孩子過高的期待?是否真的了解孩子發生什麼事?而非在「你怎麼講都講不聽」的死胡同裡打轉。

 

本文章轉載自《L媽和三個寶的兒時記趣》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