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學習當爸媽

孩子上幼稚園了好捨不得!爸媽也有分離焦慮怎麼辦?

孩子成長的過程,開始學習生活技能,逐漸展現獨立性,有時候似乎沒這麼依賴父母,難免會引發分離焦慮。為什麼大人會有分離焦慮呢? 該如何調適?由專家為您解答。
孩子上幼稚園了好捨不得!爸媽也有分離焦慮怎麼辦?

 

孩子漸漸長大,開始要去上學了!除了感到孩子的獨立,也開始為了孩子沒有那麼依賴爸媽,而開始覺得有點低落,難道孩子上學,爸媽也有分離焦慮嗎!?

什麼?!大人也有分離焦慮?

 

聯合心理諮商所心理師陳采熏表示,人本身就需要相互依存過生活,與重要他人發展有歸屬感的依附關係,互相扶持與關懷,共享彼此的物質與心理資源,人會比較有安全感,較有信心能度過生活中的種種困難與挑戰。

從演化的觀點來看,為了延續物種,親代發展出照顧子代的本能,父母對孩子有愛,也認為有照顧與養育孩子的責任。在傳統華人文化脈絡中,有將孩子視為自己生命延續的現象,父母希望孩子能符合個人成龍成鳳的期待,但有時反而限制了孩子 自由發展。

  

創傷經驗,使爸媽害怕被拋棄

 個人在生命過程中發生重大心理創傷,不論是主動還是被動的拋棄,對於這類型的創傷經驗將會影響到後續的人格發展,例如:兒少時期被棄養、成人時期的離婚/分手或被離婚/分手。 

此外,童年時若被父母冷漠對待、沒有溫暖的照顧或是被父母過度否定,長大後容易引發嚴重的分離焦慮,渴望擁有安全穩定的人際關係卻又害怕被否定拒絕。

延伸閱讀:調整心態,學著放手~孩子上學去,分離焦慮的卻是媽咪!

對抗分離焦慮前需要 知道的事!

父母也會對依附關係感到不安

陳采熏心理師表示,有分離焦慮的大人與小孩,對於重要他人的關係都會沒有安全感。小孩對主要照顧者(如:爸爸媽媽養父養 母),大人則是對親子或是伴侶關係。造成分離焦慮可能的原因是小時候沒有和自己父母形成安全依附的經驗,當這些孩子長大為人父母的時候,也比較不容易和自己的孩子發展安全依附關係,代代傳承分離焦慮。

孩子能敏感察覺父母的不安,此時若缺乏安全感,進而會影響到孩子性格發展,使其無法有勇氣做個獨立自主的大人,難以為自己負責,個性上顯得軟弱退縮,卻又渴望尋求他人肯定,因此有時為了引起他人注意會做出誇張的行徑,或是依賴物質滿足內在的情感需求,像是沉迷虛擬世界、菸酒,嚴重者可能濫用毒品。

成人與孩子的情緒反應大不同

小孩分離焦慮所展現的行為比較單純,像是常見的難以分離特別軟弱哭鬧退縮特別黏爸媽;大人通常是蓄積已久的情緒或是陳年重大創傷,影響到自己跟人互動的方式與生活價值觀,會有對他人既控制又依賴的矛盾現象,例如:對伴侶控管嚴格、情緒勒索,又總是要對方做決定,沒有主見。

4點判斷 看看你/妳有沒有分離焦慮?

陳采熏心理師提供以下自我判斷的方針,若4點都中,表示您對孩子可能會有分離焦慮的情況喔~

1.寧可長時間跟小孩在一起不出門,不想與小孩分開。

2.相較於獨處,跟孩子在一起更覺得自在安心。

3.認為孩子不在身邊,孩子就會發生不好的事情。

4.經常抱怨照顧孩子很困難很麻煩,可是卻沒有實際的行動讓自己有休息的機會或是請別人幫忙。

爸媽的分離焦慮四階段

幼兒園:父母與孩 子第一次分離 

陳采熏心理師指出,很多父母對於孩子第一次上學或托育總是特別擔心,建議大人應盡量克制自己難分難捨的心,在工作中避免時時查看監視器畫面。

爸媽可以這樣做

父母免不了對孩子有所掛念,最好可以在挑 選托育中心或幼兒園時多加用心,確保良好的育兒品質,才能讓自己安心完成當下的工作,無後顧之憂。

 

國小:孩子焦點轉移,父母易有失落感

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累積社會生活能力,與同學朋友發展友伴關係,希望自己同學之間表現的更好,因此焦點會慢慢轉移到學校生活,看重老師同學的一言一行,可能讓父母覺得被忽略。 

爸媽可以這樣做

這階段孩子很樂於與父母分享在校的學習與見聞,不妨多聽孩子說話,聊聊校園生活,表達對他的關心與理解,和孩子一同成長,當孩子的應援團,親子間共享生活樂趣,為彼此創造美好的親子回憶。

中學階段:孩子有自己的想法,父母不再是孩子的心靈支柱

國高中適逢孩子的青春期,孩子的所有重心都在同儕身上,想辦法融入同儕又要做獨特的自己,可能有許多自己的想法,父母們開始體認到自己是孩子重要的衣食父母,卻不再是孩子生活最重要心靈支柱。

爸媽可以這樣做

父母們要學習安排自己的生活重心,安頓自己的身心,更要經得起青少年搖擺不定的衝撞,對父母與孩子都是重要的學習。

大學、結婚生子:父母處在空巢期階段,重新適應以自己為核心的生活

孩子上大學後很可能到外地求學,甚至未來成家立業也會搬離家裡,此階段父母處於空巢期,重新回歸到以自己為核心的生活,這樣的轉變可能會引發生活上的空虛焦慮。

爸媽可以這樣做

前幾個階段裡,父母應該已經漸漸學習如何面對孩子獨立,讓孩子有自己的生活。此外,這也是醞釀第二人生的好時機,有效的安排個人生活,有助於降低失落感喔!

延伸閱讀:美國爆紅貝琪博士:孩子的問題,跟藏在爸媽心裡的那個自己有關

5招教爸媽調適分離焦慮

以下為陳采熏心理師提供給父母調適分離焦慮的通用法則:

1.信任孩子有能力獨自完成一件事

相信孩子在成長過程當中能夠培養出個人的生活能力,適時地放手,讓孩子能夠練習為自己安排生活、做決定,對不同階段的成長都是很重要的。

2.提供支持,鼓勵孩子嘗試

當孩子成長過程中,會想要自己獨立嘗試或者是挑戰困難時,都是孩子學習獨立自主的小小開始,父母若能提供支持,鼓勵孩子去嘗試,即使最後孩子做得不理想也沒有關係,最重要的是家長能夠陪同孩子去面對困難,接納孩子認真嘗試後的結果,支持他持續為自己的小小目標或願望去努力。

3.適時地肯定孩子

看見孩子的能力應表達對他的肯定,是協助孩子在成長過程累積生活技能的重要力量,同時家長也要肯定自己對孩子已經付出足夠的愛與照顧,過度保護反倒是限制孩子培養獨立的能力。

4.陪伴重質不重量

孩子的成長過程,父母都需要保有自己的生活安排,並兼顧親子關係,不同階段差別在於親子關係投入的時間比例,可能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投入的照顧時間長,隨著孩子越來越大,親子時間日漸變少,更重要的是追求親子關係的品質,讓彼此感受到溫暖與支持,有情感交流的溫度,而不是陪伴的次數。

5.尋求外在支持

一般人對於自己的孩子多多少少都會擔心,但如果能得到一些 適當的親職資訊與心理支持,就能紓解分離焦慮,發展安全依附的親子關係。如果認為自己可能受到創傷經驗的影響,建議找心理師諮詢或閱讀相關書籍,釐清心中疑慮,當生活困擾持續不斷發生時,尋求心理師進行諮商,給自己心靈喘息療癒的空間,更有力量經營屬於自己的幸福。

延伸閱讀:寶貝上幼兒園後,這5種NG教養千萬別做!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採訪撰文/ 林怡均

諮詢/聯合心理諮商所心理師陳采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