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Hello醫師 醫學審稿:陳琳臻營養師 | 文:于承宇
根據衛福部 2015-2018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18 歲以上國人有 25.06% 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則是 21.76%,平均來看,每五個成人裡面就有一位有高血壓,而高血壓和高血脂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飲食是人人都能著手改善健康的保健管道。而在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飲食選擇中,堅果可能蘊藏著更多令你意想不到的好處。
作者: 戴筠
許多人都很注重孕期的飲食管理,卻忽略乾淨的空氣與營養的食物一樣重要!含有汙染物、過敏原的空氣不但會影響母嬰健康,甚至可能會造成早產、流產。預防「壞空氣」除了戴口罩還可以做什麼?我們從飲食、運動、科技、環境4大層面一次解析。懷孕養胎,先從養肺開始做起!
作者: 杜韻如
生完寶寶之後,不僅記憶變差了,連牙齒也開始出現狀況!難道真的如俗語所說:「生一個寶寶,掉一顆牙齒?」牙科醫師提醒,產後婦女想要做好牙齒護理,其實並非靠營養補充,正確的口腔清潔與及時治療才是上策!
作者: 周品攸
懷孕後,無論是生理狀況或體型,都產生許多變化。在懷孕中、後期,孕媽咪的身體負擔加重,導致下肢容易有水腫、抽筋、靜脈曲張,甚至經常感到痠麻等問題。透過專家詳細解說,幫助孕媽咪舒緩腿部的不適。
作者: 編輯部
秋老虎,不僅僅在室外發威,對許多孕媽咪來說,更在體內燃燒身心。尤其,一向有溼疹現象的孕媽咪,在第2~3孕程,常發現體表有越來越癢的現象,就連原本膚質水嫩的孕媽咪,轉眼全身也變為紅癢難忍,但為了肚內寶貝,一切都得咬牙苦撐,孕媽咪簡直暗中叫苦。讓本單元告訴您,如何陪妳共度這一段難熬的過敏期吧!
作者: Editor
每個寶寶都是爸媽眼中的超萌小明星,寶寶的牙齒骨骼發育好,才能和爸媽一起唱唱跳跳!成長配方領導品牌「雀巢能恩3」邀請新手爸媽香蕉哥哥、草莓姐姐,共同參與創作《能恩刷牙成長歌》,邀請天底下所有爸媽帶著家中的超萌偶像一起開心帶動唱,展現牙齒骨骼發育滿分的超棒成長力!
作者: 優活健康網
天氣忽冷忽熱、溫差大,讓人忍不住咳嗽,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中醫內科主任林經偉分享日常保養肺部的秘訣,包含穴道按摩、飲食之外,也分享肺癌病友的肺部保健,以中藥材來調養,改善治療後身體不適的症狀。
作者: 周品攸
要不要做人工流產手術,到底誰說了算?日前有宗教團體公投提案,把「現行優生保健法的合法24週內終止妊娠的期限縮短至8週」,引發婦產科醫師撻伐,認為婦產議題第一原則應是「Mother First」(產婦優先)。
作者: Editor
台灣悶熱潮濕的天氣,爸爸媽媽們知道寶寶的衣服究竟該如何洗,才能洗得乾淨又呵護皮膚敏感的寶寶嗎?根據研究顯示,寶寶們的皮膚脆弱是因為表皮角質層、汗腺、血管等都待發育完成,因此寶寶皮膚防禦抵抗力就相對很薄弱,而台灣潮濕的氣候及許多環境因子的干擾之下,肌膚就容易出現敏感不適的問題,要怎麼細心呵護才能讓寶寶白白嫩嫩的呢?這時候你需要一瓶適合寶寶們專用的洗衣精!
作者: 早安健康編輯部
牙周病怎麼發生的?國民健康署調查發現,全台 99.2% 人口有各種程度不同的牙周病,算起來僅有不到 20 萬人牙周是健康狀態。面對這種恐怖的數字,執業超過 35 年的台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長鄭信忠牙醫師指出,潔牙的時間點不對與潔牙工具使用不當都是原因。
作者: 早安健康編輯部
年紀大了,缺一顆牙應該沒什麼關係吧?事實上,缺牙引發的問題,向上發展可能會讓你失智,向下發展可能讓你脊椎側彎或容易跌倒,對健康的傷害比缺一顆牙本身要嚴重得多。好好保護牙齒方法很多,例如平常有些食物不但營養,還具有保護牙齒的作用,好處多多!
作者: 陳惠玲
家有男寶寶,究竟要不要割包皮?什麼是包皮過長,該怎麼正確看待和照護?本文從認識包皮的功用、男寶寶常見的包皮問題、如何清洗照顧寶寶的生殖器官、何時該考慮做包皮手術等各個面向,讓新手爸媽們一次了解「包皮問題」。
作者: 柯佳妤
小寶貝長出第一顆乳牙了!乳牙萌牙階段為小寶寶口腔發展與飲食習慣建立相當重要的里程碑,現代人對口腔衛生的保健知識已逐步了解,因此,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小朋友的口腔衛生保健。健康牙齒的維護,不但是為了外在的美觀,更要建立良好的清潔保養觀念,想擁有「一口好牙」,就要從小開始培養。
作者: 湯佳珮
醫師說:「分泌物異常是婦科門診相當常見的問題。」不過有一些女性即使有私密處煩惱,卻可能因覺得羞於啟齒,而延誤就醫;或即使懷疑分泌物異常,卻仍抱持「鴕鳥心態」,認為過一些時候就會回到正常狀態而置之不理。一旦時間拖久了,有時候症狀與病情反而可能會愈來愈嚴重。建議如果有疑惑,應盡早就醫檢查,不能輕忽。
作者: 早安健康編輯部
鉀的功能包含讓細胞內外的水分正常進出,也會影響神經訊息傳遞、肌肉收縮等,對腎功能正常的人來說,適當補充鉀能舒張血管、降低血壓,對腎臟也算是好事一樁。
作者: 早安健康編輯部
糖尿病上游的代謝症候群,台灣的盛行率是世界第二,每五個成年人就有一個挺著鮪魚肚。代謝症候群的成因,一是40歲後代謝老化變慢,二是飲食超過身體能代謝的量,當胰島素阻抗、澱粉類代謝變差,過多熱量轉化為油脂,血糖高、油脂多,產生粥狀動脈硬化,血液變得濃稠、血壓升高,脂肪就堆積在內臟變成鮪魚肚。
作者: 早安健康編輯部
你喝的水夠嗎?很多人忙碌整天忘記喝水,或不想跑廁所而不喝水,夏天高溫籠罩、不動也流汗故容易脫水,日本醫科大學名譽教授飯野靖彥也表示,隨著年齡增長,身體儲水能力下降,令人感覺到喉嚨乾渴的神經也逐漸衰退,飲水需求因此減少,不知不覺就容易脫水。
作者: 早安健康編輯部
目前台灣有將近200萬人處在慢性腎衰竭過程中,等於將近10%人口的腎臟都有點問題,其中甚至有一半以上不知道自己的腎臟有問題,有人說台灣是「洗腎之島」,為何台灣洗腎盛行率、發生率這麼高?
作者: 早安健康編輯部
愈來愈多證據顯示,肌肉流失是一個衰老的徵象。衰與老的概念不大相同,衰是指功能的退化,所以當我們開始衰弱,不是指有肌肉量減少的概念,還會影響整體功能,也就是身體多重器官的衰退。
作者: 編輯部
3歲孩子蛀牙率高達六成,這些蛀牙的原因,你家寶貝中了嗎?別再存僥倖的心,趕快戒掉這些壞習慣,好好幫孩子正確刷牙,建立護牙好習慣,從小就要做起!
作者: 林靜莉
當孩子一哭鬧就拿奶嘴安撫嗎?當心這樣的習慣,可能使孩子暴牙,奇美醫學中心指出,不良的口腔習慣有可能會導致上下齒列不整齊,甚至打壞口腔肌肉動力平衡,以下提供矯正3準則供父母參考。
作者: Editor
近期國內腸病毒疫情上升,為避免病毒於校園間傳播,或由學童帶回家中感染其他幼童,疾病管制署提醒家長與教托育機構人員,應注意環境的清潔及通風,並加強個人及幼童手部衛生,落實生病在家休息等。此外,請民眾及醫師應留意感染腸病毒的嬰幼兒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以掌握治療契機,確保健康。
作者: 高旻君
秋冬季節寶寶健康備受考驗,卡洛塔妮與嬰兒與母親特別舉辦了「好營養提升保護力」講座,邀請專業的小兒科醫師及營養師,來為爸媽們提供最實用的育兒保健秘訣,現在就透過精彩花絮報導,一起來分享如何提升寶貝的保護力。
作者: 編輯部
「生一個孩子掉一顆牙」這句話絕不誇張!懷孕後蛀牙率大增,又要盡量避免牙科深度治療,不好好保養,真的有可能問題多多。快跟著牙醫師每天做好潔牙3步驟,讓孕期擁有一口好牙!
作者: Editor
疾管署公布國內新增2例腸病毒重症病例,其中1例死亡。重症病例為北部2歲男童,死亡個案為中部新生男嬰。國內目前腸病毒疫情雖已低於流行閾值,惟仍有重症及死亡個案發生,提醒家中有嬰幼兒的民眾務必落實正確勤洗手、有症狀避免接觸嬰幼兒等;如發現嬰幼兒出現疑似腸病毒症狀,應儘速帶至醫療院所接受診治,確保健康。
作者: 陳萱蘋
每年五月,時節進入「立夏」,除了宣告夏天的到來,同時也迎來了梅雨季。在這樣又熱又濕的氣候變化裡,爸比媽咪要特別注意哪些疾病可能會找上孩子呢?來看看春末立夏的幼兒保健之道!
作者: 邱平
並不是每天刷牙,小朋友就不會蛀牙!根據衛生福利部調查,台灣5歲幼兒的齲齒率高達79%;而世界衛生組織公布,全球189個國家12歲兒童的恆齒齲蝕指數(DMFT index)平均值為1.67顆,台灣兒童齲齒率卻高達2.5顆!究竟有哪些保健幼齒的迷思,是台灣家長應該要知道的?而培養孩子良好的潔牙習慣,又有哪些正確的教養方式?
作者: 林靜莉
溫暖的春天就要來臨,但在此之前卻得先經歷換季之苦,近年來全球各地氣候趨於極端,台灣也不例外,尤其換季時,日夜溫差更可高達10度,究竟此時應該如何幫寶寶做好日常保健,以預防疾病上身?
作者: 賴琬郁 醫師
每個爸媽都希望能養出頭好壯壯的健康寶寶,市面上好多寶寶健康保健食品、補品,是不是每個寶寶都適合,到底要怎麼吃能增強寶寶的免疫力呢?